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采用径流曲线数模型(SCS-CN)估算黄土高原流域地表径流的改进

发布时间:2017-04-08 01:11

  本文关键词:采用径流曲线数模型(SCS-CN)估算黄土高原流域地表径流的改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径流曲线数模型(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Curve Number,简称SCS-CN)是基于场降雨事件预测地表径流常用的水文模型之一,由于其基本假设合理、参数易于获得而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然而,由于流域径流的形成受在空间或时间上异质性广泛存在的地形、地貌、土壤、气象、植被以及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按照标准SCS-CN模型计算得到的地表径流与实际观测值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因此,针对特定区域、特定流域对该模型进行相应的修正是提高其径流预测精度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位于晋西黄土高原山西省吉县的清水河流域和蔡家川三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场降水径流观测数据,采用标准的SCS-CN模型及其改进形式估算场降水径流,并对其进行验证。主要结论如下:(1)首先选取了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清水河流域(436km2)1980年至2003年的实测降雨径流数据,分为模型率定期(1980-1996年)和模型验证期(1997-2003年)。由于在标准SCS-CN模型中对于前期土壤湿润程度的划分并不明确,而前期降雨指数(API,Antecedent Precipitaiton Index)可以用来表征一场降雨开始前的土壤含水量M,因此,利用API估算M,得到API与M的一个函数关系式:M= αebAPI,记为模型MMS-API (M8)。在清水河流域共讨论了9种模型,包括标准的SCS-CN模型和8种基于标准SCS-CN改进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M8拟合程度最好。由于在清水河流域缺少土壤含水量数据情况下,模型M8利用API估算了前期土壤含水量,因此,与其它8个模型相比,模型M8拟合精度最好,更适合预测清水河流域的地表径流;②利用模型M8估算地表径流,当降雨量在10-25mm时,初损率λ=0.01,CN=22.52,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当降雨量≥25mm时,初损率λ=0.02,CN=20.33,模型拟合效果最好。(2)在蔡家川流域选取2005年至2009年的降雨径流数据,分为模型率定期(2005-2006年)和模型验证期(2007-2009年)。引入降雨强度修正函数,同时优化降雨强度修正因子p,初损率λ和流域潜在最大入渗量S,得到以农田和草地为主的流域最佳λ=0.001,β=-0.2,S=1849mm;以人工林为主的流域的最佳λ=0.002,β=-0.49,S=321.5mm;以次生林为主的流域最佳λ=0.008,β=-0.55,S=928mm。(3)在蔡家川流域引入降雨强度后,在验证期,与标准SCS-CN模型相比,模型拟合精度有显著提高:①以农田和草地为主的流域,模型拟合效率系数E值从-0.17提高到0.70,均方根误差RMSE从0.23减小到0.11;②以人工林为主的流域,E值从-0.66提高到0.60,RMSE从0.92减小到0.45;③以次生林为主的流域,E值从0.78提高到0.81,RMSE未发生变化;表明引入降雨强度因子可以提高SCS-CN模型的预测精度。(4)在蔡家川流域,以农田草地为主的流域降雨强度修正因子p绝对值最小,表明有效降雨量最大;以次生林为主的流域λ和初损量Ia最大,表明以次生林为主的流域不仅森林覆盖率高,土壤储水能力也强。(5)改进后模型的初损率λ远小于0.2。
【关键词】:SCS-CN模型 CN 初损率λ API 地表径流 黄土高原 降雨强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引言12-20
  • 1.1 研究意义12-13
  • 1.2 SCS-CN模型应用研究进展13-18
  • 1.2.1 模型基本方程13-14
  • 1.2.2 应用研究进展14-18
  • 1.3 前期土壤含水量18
  • 1.3.1 前期土壤湿润程度AMC18
  • 1.3.2 前期降雨指数API18
  • 1.4 SCS-CN模型的不足18-19
  • 1.5 研究目的19-20
  • 2. 研究区概况20-24
  • 2.1 清水河流域20-21
  • 2.1.1 地理位置20
  • 2.1.2 地貌20-21
  • 2.1.3 土壤21
  • 2.1.4 气候与水文21
  • 2.1.5 植被21
  • 2.2 蔡家川流域21-24
  • 2.2.1 地理位置21-22
  • 2.2.2 地质地貌22
  • 2.2.3 土壤22-23
  • 2.2.4 气候与水文23
  • 2.2.5 植被23-24
  • 3. 研究方案24-33
  • 3.1 数据收集24-26
  • 3.1.1 清水河流域24-25
  • 3.1.2 蔡家川流域25-26
  • 3.2 研究内容26
  • 3.3 研究方法26-31
  • 3.3.1 清水河流域26-30
  • 3.3.2 蔡家川流域30-31
  • 3.4 技术路线31
  • 3.5 模型评价标准31-33
  • 4. 敏感性分析33-37
  • 4.1 初损率λ对计算地表径流的影响33-34
  • 4.2 CN和降雨量对初损率λ相对敏感性的影响34-36
  • 4.2.1 CN对初损率λ相对敏感性的影响34-35
  • 4.2.2 降雨量对初损率λ相对敏感性的影响35-36
  • 4.3 小结36-37
  • 5. SCS-CN模型及其改进的模型在清水河流域的应用37-46
  • 5.1 模型率定37-39
  • 5.2 模型验证39-41
  • 5.3 模型总体评价41-42
  • 5.4 讨论42-44
  • 5.4.1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CN值和地表径流的影响42
  • 5.4.2 坡度对CN值和地表径流的影响42-43
  • 5.4.3 降雨历时对地表径流和CN值的影响43
  • 5.4.4 土地利用变化对CN值和地表径流的影响43-44
  • 5.5 小结44-46
  • 6. SCS-CN模型及其改进的模型在蔡家川流域的应用46-53
  • 6.1 资料来源46-47
  • 6.2 结果与分析47-50
  • 6.2.1 以农田草地为主的小流域47-48
  • 6.2.2 人工林为主小流域48-49
  • 6.2.3 次生林为主小流域49-50
  • 6.3 讨论50-51
  • 6.3.1 土地利用方式对降雨强度修正因子β的影响50-51
  • 6.3.2 土地利用方式对初损量1a的影响51
  • 6.4 小结51-53
  • 7 结论与展望53-55
  • 7.1 结论53-54
  • 7.2 不足与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60
  • 个人简介60-61
  • 导师简介61-62
  • 获得成果目录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普伟;蔡强国;方海燕;聂斌斌;陈小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单元流域次暴雨输沙模型[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2 张桐艳;贺敬滢;李光录;朱首军;周茂玲;;基于水土流失风险的流域景观格局识别方法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3期

3 王林;陈兴伟;;基于3个站点校准与验证的晋江流域径流模拟[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6期

4 于显威;李柏;;试论高扰动流域实施径流监测注意事项[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年03期

5 张绪岗;张瑛;;滇西北剑湖保护与利用的利弊分析[J];绿色科技;2014年01期

6 李硕,孙波,曾志远,赵其国;遥感和GIS辅助下流域养分迁移过程的计算机模拟[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7 赵寒冰;曾志远;胡月明;;基于GIS的国内外流域水土资源模拟模型研究评析[J];农机化研究;2006年10期

8 赵阳;余新晓;贾子利;;基于景观尺度的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水文响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11期

9 刘清影;刘俊国;王秀英;;APEX模型在黄旗海流域的适用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9期

10 Martin H.Larsson;Katarina Kyllmar;Lars Jonasson;Holger Johnsson;许中旗;;农田氮淋溶的减少及相关成本的估算[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柳;陈雯雯;史洪芳;孙然好;;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胁迫的社会经济概化因子定量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2 孙波;李硕;;遥感与GIS技术辅助下的流域养分迁移过程模拟方法[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3 王林;陈兴伟;;基于3个站点校准与验证的晋江流域径流模拟[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霞;姚孝友;张光灿;胡续礼;;淮河流域山丘区生态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技术模式[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材料[C];2011年

5 张晓明;余新晓;武思宏;王云琦;张满良;;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宗礼 甘肃省武威市水利工程局;从流域的尺度审视水资源开发模式[N];中国水利报;2005年

2 本刊记者 刘艳飞;从全流域的角度看待河流开发和保护[N];中国水利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燕宁邋通讯员 钱熊;专家呼吁重视长江生态危机[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本江;延河流域水沙演变及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2 王显丽;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洱海流域TMDL总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光逊;基于流域空间属性的水环境响应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任晓冬;赤水河流域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李云驹;松华坝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生态补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史长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唐莉华;基于地貌特征的流域水—沙—污染物耦合模型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09年

8 郭军庭;潮河流域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杨寅群;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武汉大学;2012年

10 段凯;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流域干旱评估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维婷;延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对水沙变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宋智渊;干旱区流域水足迹可持续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额尔敦;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魏天锋;基于SEBAL模型的博尔塔拉河流域典型植被生态需水估算[D];新疆大学;2015年

5 徐亚娟;红壤区亚热带流域C、N流失特征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6 庞佼;安家沟流域面源污染机理过程与模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背景下流域“四水”转化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刘梦鑫;基于GIS的九龙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消纳潜力评估[D];福州大学;2014年

9 王红艳;采用径流曲线数模型(SCS-CN)估算黄土高原流域地表径流的改进[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10 王玉红;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采用径流曲线数模型(SCS-CN)估算黄土高原流域地表径流的改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91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9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