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1 10:39
针对旱地红壤质量差,生产力不高,保肥性能差,缺乏养分,且多数粘、重、板、结等突出问题,本研究基于野外旱地红壤定位试验,试验设置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共5个处理:常规管理(CK)、3000 kg/ha红薯藤还田(S1)、6000 kg/ha红薯藤还田(S2)、1050 kg/ha红薯藤生物质炭还田(BC1)和2100 kg/ha红薯藤生物质炭还田(BC2)。研究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理化性质、相关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改良旱地红壤、提高旱地红壤肥力和作物增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均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Eh,其容重降幅最高为0-10cm土层BC2处理达4.26%,土壤Eh增幅最高为0-10cm土层BC2处理达7.09%;红薯藤还田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而红薯藤生物质还田降低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其增幅最高为0-10cm土层S2处理达16.80%,降幅最高为20-30cm土层BC2处理达29.14%;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均增加了土壤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其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幅最高均为0-10cm土层...
【文章来源】: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0-30cm土层土壤容重的影响
图 3.2 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 0-30 cm 土层土壤 Eh 的影响ig 3.2 Effects of the sweet potato stalks and their biochar to field on soil Eh in upland red soil frocm to 30 cm3 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养分的影响.1 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13图 3.3 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 0-30 cm 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Fig 3.3 Effects of the sweet potato stalks and their biochar to field on 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content in upland red soil from 0 cm to 30 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对旱地红壤氮素转化及N2O排放的影响[J]. 袁颖红,刘贵军,李丽,周际海,张哲,芮绍云,黄欠如,成艳红.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8(04)
[2]长期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 苏兵强.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8(03)
[3]赣江南昌段近岸表层沉积物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涂明,葛艺早,李凤,龚云龙,刘文飞.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8(03)
[4]生物炭施加对黄土土壤理化性质及硫素的影响[J]. 王晗,赵保卫,陈艳雪,马锋锋. 绿色科技. 2018(10)
[5]生物质炭与有机物料混施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周际海,袁东东,袁颖红,李威,程双怀,陈晏敏,罗朝逸,樊后保. 环境科学学报. 2018(07)
[6]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 康国平. 现代农业. 2018(01)
[7]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紫色土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J]. 吕盛,王子芳,高明,黄容,田冬.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5)
[8]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根际土壤MBC/WSOC的影响[J]. 黄诗华,黄荣珍,樊后保,朱丽琴,胡良,贾龙,王赫,王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7(01)
[9]土壤微生物活性对石油原油、铅镉及其复合污染的响应[J]. 程坤,周际海,金志农,袁颖红,杨文利,樊后保,唐嘉婕,黄荣霞.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5)
[10]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碳氮比的影响[J]. 陶朋闯,陈效民,靳泽文,李秋霞,黄欠如,张佳宝.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1)
博士论文
[1]生物炭在黄土高原典型土壤中的改良作用[D]. 刘祥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3
[2]秸秆还田及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D]. 许有尊.华中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产区秸秆还田问卷调查及建议对策[D]. 吴限.东北农业大学 2016
[2]秸秆直接还田与炭化还田下稻田土壤性质、水稻生长及温室气体排放变化[D]. 刘东琦.南京农业大学 2015
[3]深层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D]. 殷程程.吉林农业大学 2014
[4]生物黑炭与氮肥配施对典型旱地红壤地力提升效果的初步研究[D]. 刘祖香.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施用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持续影响[D]. 张斌.南京农业大学 2012
[6]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酶及细菌多样性影响研究[D]. 刘佳斌.东北农业大学 2012
[7]退耕还林不同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影响研究[D]. 刘子雄.四川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29689
【文章来源】: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0-30cm土层土壤容重的影响
图 3.2 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 0-30 cm 土层土壤 Eh 的影响ig 3.2 Effects of the sweet potato stalks and their biochar to field on soil Eh in upland red soil frocm to 30 cm3 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养分的影响.1 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13图 3.3 红薯藤及其生物质炭还田对旱地红壤 0-30 cm 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Fig 3.3 Effects of the sweet potato stalks and their biochar to field on 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content in upland red soil from 0 cm to 30 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对旱地红壤氮素转化及N2O排放的影响[J]. 袁颖红,刘贵军,李丽,周际海,张哲,芮绍云,黄欠如,成艳红.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8(04)
[2]长期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 苏兵强.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8(03)
[3]赣江南昌段近岸表层沉积物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涂明,葛艺早,李凤,龚云龙,刘文飞.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8(03)
[4]生物炭施加对黄土土壤理化性质及硫素的影响[J]. 王晗,赵保卫,陈艳雪,马锋锋. 绿色科技. 2018(10)
[5]生物质炭与有机物料混施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周际海,袁东东,袁颖红,李威,程双怀,陈晏敏,罗朝逸,樊后保. 环境科学学报. 2018(07)
[6]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 康国平. 现代农业. 2018(01)
[7]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紫色土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J]. 吕盛,王子芳,高明,黄容,田冬.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5)
[8]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根际土壤MBC/WSOC的影响[J]. 黄诗华,黄荣珍,樊后保,朱丽琴,胡良,贾龙,王赫,王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7(01)
[9]土壤微生物活性对石油原油、铅镉及其复合污染的响应[J]. 程坤,周际海,金志农,袁颖红,杨文利,樊后保,唐嘉婕,黄荣霞.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5)
[10]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碳氮比的影响[J]. 陶朋闯,陈效民,靳泽文,李秋霞,黄欠如,张佳宝.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1)
博士论文
[1]生物炭在黄土高原典型土壤中的改良作用[D]. 刘祥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3
[2]秸秆还田及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D]. 许有尊.华中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产区秸秆还田问卷调查及建议对策[D]. 吴限.东北农业大学 2016
[2]秸秆直接还田与炭化还田下稻田土壤性质、水稻生长及温室气体排放变化[D]. 刘东琦.南京农业大学 2015
[3]深层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D]. 殷程程.吉林农业大学 2014
[4]生物黑炭与氮肥配施对典型旱地红壤地力提升效果的初步研究[D]. 刘祖香.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施用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持续影响[D]. 张斌.南京农业大学 2012
[6]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酶及细菌多样性影响研究[D]. 刘佳斌.东北农业大学 2012
[7]退耕还林不同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影响研究[D]. 刘子雄.四川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29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92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