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自从在新疆石河子农八师121团一举获得成功之后,便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由于膜下滴灌通过小灌溉定额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将表层土壤的盐分淋洗至下层,随着时间的推移,盐分慢慢累积于土壤当中,这就引起了土壤积盐现象的的产生。不同的土壤、种植模式和种植年限对土壤中的盐分分布影响不同,且由于新疆北疆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冬季持续时间将近半年,冬季强烈的冻融循环作用和开春时的蒸发作用,对土壤水盐的分布影响很大。为了探究北疆地区非生育期土壤水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冬季冻融条件下的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本文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非生育期的土壤水盐分布和运移规律进行了探究,并通过小区排盐沟试验,对不同梯度下的排盐沟盐分进行了常规观测,以期为膜下滴灌棉田的长期发展和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初步研究成果如下:(1)在生育期初,经过土壤的冻融循环作用之后,土壤中的水盐呈现出重新分布的规律:在0~100cm土层中,随着深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和含盐率均值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40~60cm层以下,随着深度增大含盐率均值逐渐减小,且深度越大含盐率降幅也越大。棉田中紧挨排盐沟的区域含盐率较高,而其毗邻的大部分区域土壤含盐率较低,故设置排盐沟有利于棉田改良。(2)对于长期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棉田,土壤盐分逐渐累积在20~80cm土层,经过一个生育期后,10月份各层土壤含水率除表层(0~5cm)以外,相对3月份来说都有降低的趋势;含盐率除0~20cm层以外,都有增加的趋势。3月0~20cm层土壤为非盐化土,20~40cm层土壤为轻盐化土,40~100cm层土壤为中度盐化土;10月0~20cm层土壤为非盐化土,20~100cm层土壤为中盐化土。经过生育期人为因素影响后,使20~100cm层含盐率有所增加,但并没有对深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产生很大影响。(3)经过一个生育期和冻融期后,第二年3月份各层土壤含水率,相对第一年10月份来说都有降低的趋势,相对第一年3月份也有所降低;第二年3月份各层土壤含盐率,相对第一年10月份,除20~80cm层以外,都有增加的趋势。相对第一年3月份,除了40~60cm层变化不大外,其余土层土壤含盐率都有所增加。对于40~100cm层土壤,经过一个年度后,土壤含水率和含盐率分布情况变化不大。(4)气温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很大。在整个冻融过程中,各土层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土层温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土壤冻结深度最深为80cm。冻结前期,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各土层含水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中水分以非固态的形式主要集中在40~100cm土层,盐分主要分布在80~100cm土层。冻结期,土壤水分在负温的影响下,从表层向深层开始冻结,土壤水分从非冻结层向冻结层迁移,盐随水走,也呈现类似的趋势。随着深度的增加,各层土壤含水率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而含盐率是先减小再增大。融解期,盐分在10~80cm层变化不大,80~100cm层盐分累积比较大。(5)在整个冻融期间,不同年限棉田中含盐率平均值最小出现在2007年地块中。整体变化趋势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各年份棉田中含盐率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保持基本不变。试验区土壤会在垂直剖面上形成比较稳定的盐分聚集区,且此盐分聚集区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即在整个冻融过程中,随着膜下滴灌技术应用年限的延长,土壤盐分聚集区有从表层向深层迁移的特征。(6)对于不同梯度的排盐沟,随着时间的推后,排盐沟处的盐分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行间和滴头处的盐分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深度的增加,行间、滴头和排盐沟处的盐分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行间和滴头处盐分最大值在80cm层附近。膜下部位的土壤盐分从滴头向裸露排盐沟运移的趋势明显;滴头以下部位呈现倾斜向下运移趋势,形成盐分淡化区;排盐沟底下土壤盐分在蒸发作用的影响下呈现向上运移,排盐沟附近形成盐分积累区域;排盐沟边坡附近呈现近似水平或斜向汇聚特征。
【关键词】:北疆 水盐运移 冻融 排盐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6.41;S275.6;S5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17-24
- 2.1 试验区概况17
- 2.2 研究方法17
- 2.3 研究内容17-18
- 2.4 研究技术路线18-19
- 2.5 研究方案19-24
- 第3章 室内试验测定土壤水分运动参数24-36
- 3.1 土壤颗粒分析及分类24
- 3.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24-31
- 3.3 非饱和土壤水平扩散率D(θ)测定31-34
- 3.4 非饱和土壤导水率K(θ)的确定34-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北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空间分布特征36-55
- 4.1 数据处理36
- 4.2 三月份水平剖面土壤水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与分析36-41
- 4.3 三月份纵剖面土壤水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与分析41-45
- 4.4 十月份各土层含水率和含盐率的统计特征45-49
- 4.5 翌年三月份各土层含水率和含盐率的统计特征49-53
- 4.6 本章小结53-55
- 第5章 北疆膜下滴灌棉田冻融过程中土壤水盐运移研究55-65
- 5.1 冻融期气温与土壤温度的变化关系55-56
- 5.2 土壤温度与土壤水盐含量的关系56-59
- 5.3 冻融期各年份棉田土壤盐分统计特征59-60
- 5.4 冻融期各年份棉田土壤盐分变化特征60-61
- 5.5 冻融期各年份棉田土壤盐分累积特征61-64
- 5.6 本章小结64-65
- 第6章 膜下滴灌棉田不同梯度排盐沟盐分运移特征研究65-73
- 6.1 土壤盐分随时间变化特征66-68
- 6.2 土壤盐分随深度变化特征68-70
- 6.3 不同梯度下土壤盐分在纵剖面的分布特征70-71
- 6.4 本章小结71-73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73-76
- 7.1 结论73-75
- 7.2 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83
- 致谢83-84
- 作者简介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新;;阿克苏棉区膜下滴灌农业气象服务对策初步研究[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年04期
2 范洪梅;吕金燕;虎海波;;攀枝花市大棚蔬菜膜下滴灌农田节水发展现状调查[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11年01期
3 兰存福;;膜下滴灌特征及其研究现状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10期
4 刘延锋;江贵荣;徐连三;栗现文;;干旱区膜下滴灌棉田表层土壤盐分日内动态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2年02期
5 董鹏;危常州;王娟;郭永盛;;膜下滴灌棉花氮素优化管理方法初报[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刘净贤;周石xZ;晋绿生;王进;杨景辉;;新疆北部膜下滴灌棉田的蒸散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2年02期
7 范君华,刘明;膜下滴灌与沟灌海岛棉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比较[J];节水灌溉;2005年01期
8 庄维民;;浅谈膜下滴灌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9 董惠菊;耿文惠;胡新华;张亚梅;;洮南市玉米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5期
10 王家平;吕新;孙学;殷波;陈仲利;张宏斌;张伟;;膜下滴灌农田盐分运移情况调查与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孝军;张寄阳;李明思;孙景生;刘浩;高阳;杨贵森;;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膜下滴灌棉花的耗水量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2 李小娟;范文波;张凤华;;沙漠增温效应下膜下滴灌棉田的小气候特征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罗宏海;张宏芝;王娇;李善龙;张亚黎;张旺锋;;膜下滴灌水氮运筹对棉花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罗宏海;张宏芝;张合理;张亚黎;张旺锋;;干旱和复水对膜下滴灌棉花光合作用、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5 虎胆·吐马尔白;弋鹏飞;王一民;吴争光;张金珠;;干旱区棉田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及种植年限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6 王立志;;蔬菜营养液膜下滴灌栽培技术[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李莎;何新林;王振华;陈书飞;杨慧慧;雷成霞;贾文俊;;灌水量对膜下滴灌棉花耗水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8 吉林省农村财政研究会联合攻关课题组;周仁杰;曲道德;张宏伟;张焕伟;张胜财;吕玉清;李来成;;实施膜下滴灌项目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对吉林省15个膜下滴灌项目区的调查研究报告[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10)[C];2012年
9 徐峰;;敖汉旗玉米滴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10 程争鸣;程满金;宋耀兴;邬来广;杜广斌;;膜下滴灌在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的示范与应用[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郎志钦 毕玉娟;尚义膜下滴灌成“明星”[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记者 尹义坤邋通讯员 薄云峰 孙家坤;南宫棉田膜下滴灌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3 彭治云邋曾爱国 魏昭智 黄发军;加大力度推广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建议[N];武威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蒋晓俊 特约记者 杜刚;新和3.1万亩膜下滴灌棉花增产[N];阿克苏日报;2007年
5 记者 卜宪九;大力推进玉米膜下滴灌工程建设[N];大庆日报;2007年
6 王铁石邋特约记者 姜兴源;肇州玉米膜下滴灌喜见新绿[N];大庆日报;2008年
7 卜宪九;推广玉米膜下滴灌 促进农业和农民增收[N];大庆日报;2008年
8 ;大庆玉米:膜下滴灌 亩增千斤[N];黑龙江日报;2008年
9 许丽 特约记者 李中军;杜尔伯特县玉米膜下滴灌亩增收500元[N];大庆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张峗;今年将试行膜下滴灌1万亩[N];阿勒泰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宁松瑞;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黄金瓯;旱区微咸水膜下滴灌水—土—棉花系统溶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3 张治;绿洲膜下滴灌农田水盐运移及动态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4 王在敏;干旱区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水—溶质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5 李明思;膜下滴灌灌水技术参数对土壤水热盐动态和作物水分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罗宏海;土壤水分变化对膜下滴灌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及根系生理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08年
7 齐广平;膜下滴灌条件下盐碱地根—水—盐耦合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8 申孝军;棉花滴灌节水机理与优质高效灌溉模式[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昊;新疆长期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与时空迁移规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黑瑞;膜下滴灌水稻甲烷排放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 蔡启明;膜下滴灌对水稻生理机能及产量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4 杜斌;内蒙古河套灌区典型作物不同水质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蔚新;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朱冬桥;冻融条件下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数值模拟[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7 赵永成;北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热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8 柏宇;吉林省中部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技术试验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2015年
9 白有帅;不同灌水量对膜下滴灌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10 夏腾霄;不同灌水量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及根区水、硝态氮运移规律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北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9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