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透析技术的土壤外源性酚酸动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2 04:14
植物化感效应强弱与土壤内酚酸含量有关,酚酸在土壤中的滞留和积累都会对化感作用造成影响,为了探寻酚酸在土壤中的迁移轨迹以及原理,同时肯定微透析技术在植物生态生态研究领域的潜力,本文选取长江中下游地区两种土壤,添加对羟基苯甲酸进入土壤内部,运用微透析技术与HPLC技术联用测定出对羟基苯甲酸的回收浓度,通过目标物质回收率,判断出化感物质(酚酸类物质)在土壤中的实时动态,包括外源酚酸酚酸回收率变化,酚酸回收率变化轨迹及趋势,不同介质中的酚酸类物质在土壤中的回收率有显著差异。该差异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密切联系。结果表明:(1)外源酚酸在不同介质中的回收浓度有显著差异,石英砂中的外源酚酸回收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且对于两次酚酸添加都产生较为剧烈反应;汉川土中的外源性酚酸回收率稍低于石英砂;进贤土中的外源性酚酸回收率持续处于低水平。(2)根据不同微透析介质间的理化性质的差异,测定出两种土的土壤质地、pH、土壤密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碳量、游离氧化铁铝含量,结果表明汉川土与进贤土在土壤理化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外源酚酸在两种土壤中不同的动态轨迹和回收率变化。(3)土壤的理化性质如...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添加外源酚酸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表??(H为汉川土;?J为进贤土;?S为石英砂)??
图3.1两种土壤密度对比图??(J:进贤土;?H:汉川土)??通过对两种不同土壤的密度对比,由图3.1可知,进贤土重复组中的土壤密度均大??于汉川土重复组的土壤密度,进贤土土壤密度平均值为2.75g/cm3,汉川土土壤平均值??为2.59g/cm3,其中进贤土?J3组的土壤密度最高,为2.77g/cm3,汉川土?H1组的土壤密??度最低
图3.2两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对比图??(J:进贤土;?H:汉川土)??由图3.2可知,进贤土的阳离子交换量显著大于汉川土的阳离子交换量,进贤土阳??离子交换量的平均值为15.36Cmol/kg汉川土的阳离子交换量的平均值为11.55Cmol/kg,??其中进贤土组J2的阳离子交换量最高,为15.56Cmol/kg,汉川土组H2的阳离子交换量??最低,为?11.26Cmol/kg。??3.3.5两种土壤pH对比??iiIIImm??HI?H2?H3?J1?*2?J3?SI?S2?S3?????图3.3两种土壤与石英砂pH值对比图??(J:进贤土;?H:汉川土)??由图3.3可得,石英砂作为中性物质,物理性质比较稳定,物质纯净,石英砂测得??pH为6,进贤土重复组总体pH均小于6,汉川土重复组总体PH均大于6,进贤土?PH??平均为5.04,汉川土?pH平均为8.02。由此结论,进贤土为碱性土,汉川土为酸性土。??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ariquidar提高苯妥英钠在颞叶内侧癫痫模型鼠脑中的分布[J]. 方子妍,郭彩凤,吴逢春,秦家明,宁玉萍,周列民. 临床医学工程. 2017(06)
[2]微透析-HPLC-ECD联用在线测定烟碱暴露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J]. 徐妍,毛健,庆宏. 烟草科技. 2017(01)
[3]脑微透析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的应用前景[J]. 周英奕,张学婷,张磊,步青云,高杨,高堂珂,薛卫国.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6(10)
[4]银杏酚酸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J]. 金党琴.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8)
[5]北五味子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中神经活性物质含量影响的在线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J]. 皮子凤,王倩倩,张静,宋凤瑞,刘志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03)
[6]丹参中多酚酸类成分的干燥方式研究[J]. 陈立军,黄文芳,刘苗苗,石召华. 中药材. 2014(09)
[7]在线微透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参水提物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内神经活性物质的影响[J]. 王倩倩,张静,皮子凤,刘舒,宋凤瑞,刘志强. 分析化学. 2014(07)
[8]内生真菌对花生残茬腐解及土壤酚酸含量的影响[J]. 谢星光,戴传超,苏春沦,周佳宇,王宏伟,王兴祥. 生态学报. 2015(11)
[9]微透析-UPLC-MS/MS法同时测定活体大鼠脑内烟碱及其代谢物[J]. 毛健,卢剑清,徐妍,洪广峰,卢斌斌,孙世豪,宗永立,张建勋. 烟草科技. 2014(05)
[10]建立脑双位点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固定化酶反应器-电化学方法同步监测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中乙酰胆碱和胆碱含量[J]. 张美玉,蔡铁全,孙丹丹,刘洋,崔悦,王丹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4(01)
博士论文
[1]毛白杨化感作用及其酚酸物质对其幼苗生长与生理影响研究[D]. 朱美秋.河北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微透析技术在秸秆还田化感作用研究中的初步应用[D]. 胡威.湖北大学 2016
[2]蒙山茶园土壤各粒级组分对铝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D]. 何芳芳.四川农业大学 2012
[3]加拿大蓬类黄酮物质及其潜在化感作用研究[D]. 张鹏.吉林农业大学 2011
[4]鄂尔多斯草原小花棘豆黄酮含量及化感作用的研究[D]. 罗扬.北京林业大学 2011
[5]华北落叶松枝叶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学成分分析[D]. 韩芬.甘肃农业大学 2008
[6]芦蒿秸秆提取物抗氧化作用及其制剂学初步研究[D]. 赵呈雷.江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52628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添加外源酚酸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表??(H为汉川土;?J为进贤土;?S为石英砂)??
图3.1两种土壤密度对比图??(J:进贤土;?H:汉川土)??通过对两种不同土壤的密度对比,由图3.1可知,进贤土重复组中的土壤密度均大??于汉川土重复组的土壤密度,进贤土土壤密度平均值为2.75g/cm3,汉川土土壤平均值??为2.59g/cm3,其中进贤土?J3组的土壤密度最高,为2.77g/cm3,汉川土?H1组的土壤密??度最低
图3.2两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对比图??(J:进贤土;?H:汉川土)??由图3.2可知,进贤土的阳离子交换量显著大于汉川土的阳离子交换量,进贤土阳??离子交换量的平均值为15.36Cmol/kg汉川土的阳离子交换量的平均值为11.55Cmol/kg,??其中进贤土组J2的阳离子交换量最高,为15.56Cmol/kg,汉川土组H2的阳离子交换量??最低,为?11.26Cmol/kg。??3.3.5两种土壤pH对比??iiIIImm??HI?H2?H3?J1?*2?J3?SI?S2?S3?????图3.3两种土壤与石英砂pH值对比图??(J:进贤土;?H:汉川土)??由图3.3可得,石英砂作为中性物质,物理性质比较稳定,物质纯净,石英砂测得??pH为6,进贤土重复组总体pH均小于6,汉川土重复组总体PH均大于6,进贤土?PH??平均为5.04,汉川土?pH平均为8.02。由此结论,进贤土为碱性土,汉川土为酸性土。??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ariquidar提高苯妥英钠在颞叶内侧癫痫模型鼠脑中的分布[J]. 方子妍,郭彩凤,吴逢春,秦家明,宁玉萍,周列民. 临床医学工程. 2017(06)
[2]微透析-HPLC-ECD联用在线测定烟碱暴露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J]. 徐妍,毛健,庆宏. 烟草科技. 2017(01)
[3]脑微透析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的应用前景[J]. 周英奕,张学婷,张磊,步青云,高杨,高堂珂,薛卫国.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6(10)
[4]银杏酚酸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J]. 金党琴.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8)
[5]北五味子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中神经活性物质含量影响的在线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J]. 皮子凤,王倩倩,张静,宋凤瑞,刘志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03)
[6]丹参中多酚酸类成分的干燥方式研究[J]. 陈立军,黄文芳,刘苗苗,石召华. 中药材. 2014(09)
[7]在线微透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参水提物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内神经活性物质的影响[J]. 王倩倩,张静,皮子凤,刘舒,宋凤瑞,刘志强. 分析化学. 2014(07)
[8]内生真菌对花生残茬腐解及土壤酚酸含量的影响[J]. 谢星光,戴传超,苏春沦,周佳宇,王宏伟,王兴祥. 生态学报. 2015(11)
[9]微透析-UPLC-MS/MS法同时测定活体大鼠脑内烟碱及其代谢物[J]. 毛健,卢剑清,徐妍,洪广峰,卢斌斌,孙世豪,宗永立,张建勋. 烟草科技. 2014(05)
[10]建立脑双位点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固定化酶反应器-电化学方法同步监测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中乙酰胆碱和胆碱含量[J]. 张美玉,蔡铁全,孙丹丹,刘洋,崔悦,王丹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4(01)
博士论文
[1]毛白杨化感作用及其酚酸物质对其幼苗生长与生理影响研究[D]. 朱美秋.河北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微透析技术在秸秆还田化感作用研究中的初步应用[D]. 胡威.湖北大学 2016
[2]蒙山茶园土壤各粒级组分对铝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D]. 何芳芳.四川农业大学 2012
[3]加拿大蓬类黄酮物质及其潜在化感作用研究[D]. 张鹏.吉林农业大学 2011
[4]鄂尔多斯草原小花棘豆黄酮含量及化感作用的研究[D]. 罗扬.北京林业大学 2011
[5]华北落叶松枝叶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学成分分析[D]. 韩芬.甘肃农业大学 2008
[6]芦蒿秸秆提取物抗氧化作用及其制剂学初步研究[D]. 赵呈雷.江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52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95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