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和施氮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21 07:59
高寒湿地中土壤微生物固氮是氮元素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之一,环境因子变化对土壤固氮功能的影响仍不明晰。在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搭建了由27个生态模拟箱组成的中宇宙实验系统,通过控制水位和模拟氮沉降,研究水位变化和施氮对土壤非共生固氮的影响。实验设计了3水位水平×3施氮水平共9个处理,测定了生态模拟箱中表层土壤的非共生固氮速率,土壤碳、氮含量,以及地上植物生物量和植物氮含量,比较不同水位和施氮处理下非共生固氮速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土壤和植物碳、氮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生态模拟箱中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范围是0.003—7.35μg N g-1 d-1,从不淹水到淹水的处理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提高约2倍。施氮处理中固氮速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增强的敏感性高于施氮对照处理,且施氮处理下的生态模拟箱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据此推测施氮可能使淹水的生态模拟箱中的浮游植物提高生产力而释放可利用有机碳,从而间接促进土壤非共生固氮。本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若尔盖高寒湿地中土壤水位是限制固氮速率的重要因子;(2)施氮背景下土壤含水量对非共生固氮的促进效应更明显。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2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水位与施氮处理下的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及其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施氮处理对土壤TN和SOC含量效应显著(表1)。N4和N8处理的土壤TN为(18.84±0.64) g/kg和(18.71±1.66) g/kg,高于N0处理的土壤TN含量(15.93±2.20) g/kg(图2)。N8处理的SOC含量为(282.37±13.60) g/kg,高于N0和N4处理的土壤SOC含量 (239.79±21.28) g/kg和(226.62±33.84) g/kg(图2)。土壤TN与SOC和RNfix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2.3 不同水位与施氮处理对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氮含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若尔盖高原日干乔大沼泽中人工沟渠分布与其排水量估算[J]. 游宇驰,李志威,陈敏建. 湿地科学. 2018(02)
[2]若尔盖草甸退化对土壤碳、氮和碳稳定同位素的影响[J]. 赵云飞,汪霞,欧延升,洪苗苗,黄政,李佳,贾海霞.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5)
[3]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全氮空间分布特征[J]. 马坤,张颖,唐素贤,刘俊国. 生态学杂志. 2016(08)
[4]青藏高原生态变化[J]. 张宪洲,杨永平,朴世龙,包维楷,汪诗平,王根绪,孙航,罗天祥,张扬建,石培礼,梁尔源,沈妙根,王景升,高清竹,张镱锂,欧阳华. 科学通报. 2015(32)
[5]青藏高原沼泽湿地研究现状[J]. 冯璐,陈志. 青海草业. 2014(01)
[6]若尔盖高寒沼泽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崔丽娟,马琼芳,郝云庆,高常军,宋洪涛,王义飞,李伟. 生态环境学报. 2013(11)
[7]基于植被数量分类的排水疏干影响下若尔盖高原沼泽退化特征[J]. 李珂,杨永兴,杨杨,韩大勇.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7)
[8]若尔盖不同地下水位泥炭湿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规律[J]. 李丽,高俊琴,雷光春,吕偲,索郎夺尔基. 生态学杂志. 2011(11)
本文编号:2990786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2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水位与施氮处理下的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及其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施氮处理对土壤TN和SOC含量效应显著(表1)。N4和N8处理的土壤TN为(18.84±0.64) g/kg和(18.71±1.66) g/kg,高于N0处理的土壤TN含量(15.93±2.20) g/kg(图2)。N8处理的SOC含量为(282.37±13.60) g/kg,高于N0和N4处理的土壤SOC含量 (239.79±21.28) g/kg和(226.62±33.84) g/kg(图2)。土壤TN与SOC和RNfix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2.3 不同水位与施氮处理对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氮含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若尔盖高原日干乔大沼泽中人工沟渠分布与其排水量估算[J]. 游宇驰,李志威,陈敏建. 湿地科学. 2018(02)
[2]若尔盖草甸退化对土壤碳、氮和碳稳定同位素的影响[J]. 赵云飞,汪霞,欧延升,洪苗苗,黄政,李佳,贾海霞.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5)
[3]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全氮空间分布特征[J]. 马坤,张颖,唐素贤,刘俊国. 生态学杂志. 2016(08)
[4]青藏高原生态变化[J]. 张宪洲,杨永平,朴世龙,包维楷,汪诗平,王根绪,孙航,罗天祥,张扬建,石培礼,梁尔源,沈妙根,王景升,高清竹,张镱锂,欧阳华. 科学通报. 2015(32)
[5]青藏高原沼泽湿地研究现状[J]. 冯璐,陈志. 青海草业. 2014(01)
[6]若尔盖高寒沼泽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崔丽娟,马琼芳,郝云庆,高常军,宋洪涛,王义飞,李伟. 生态环境学报. 2013(11)
[7]基于植被数量分类的排水疏干影响下若尔盖高原沼泽退化特征[J]. 李珂,杨永兴,杨杨,韩大勇.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7)
[8]若尔盖不同地下水位泥炭湿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规律[J]. 李丽,高俊琴,雷光春,吕偲,索郎夺尔基. 生态学杂志. 2011(11)
本文编号:2990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990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