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砂岩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00:35
砒砂岩区是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之一。为了探究砒砂岩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该文以砒砂岩区鲍家沟小流域的林地、水浇地、草地和裸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双环法测定土壤入渗速率,运用约束性排序方法分析了土壤因子与入渗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在1.34-1.52g·cm-3之间,林地和水浇地相比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更为疏松且肥沃,利于水分的入渗;(2)研究区林地的初渗速率为14.96 mm·min-1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其余依次为水浇地、草地和裸地,稳渗速率在0.53-2.71mm·min-1之间,呈水浇地>林地>草地>裸地的趋势;(3)4种模型中Kostiakov模型对砒砂岩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过程模拟效果最好;(4)冗余分析排序关系可以充分反映土壤因子对入渗速率的影响作用,土壤容重对初渗速率的解释能力最强,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稳渗速率的解释能力最强。砒砂岩区林地土壤肥力条件良好,其水分入渗过程主要受土壤容重的影响。而草地、裸地的土壤贫瘠且结...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29(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
图3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初渗(稳渗)速率与土壤因子的排序关系图,土壤因子箭头的长度反映了土壤因子对响应变量的解释量,样地间距离和分散程度反映了各样地土壤入渗性能的相近关系。由图3a可以看出,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相接近,裸地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存在明显的差异。林地样地的沿第一轴排列,说明土壤容重对初渗速率变化存在较大的影响作用,平均粒径和团聚体含量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相对较小。草地和裸地样地沿第二轴排列,说明平均粒径、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含水率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其初渗速率影响较大,土壤容重的影响相对较小。水浇地则分布在原点范围,说明其土壤初渗速率受多个土壤因素综合影响。由图3b可以看出,林地、裸地、草地样地主要沿第二轴分布,容重对其土壤稳渗速率的限制性作用较强,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较弱,而水浇地样地沿第一轴分布,其土壤稳渗速率受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图3 土壤因子与初渗(稳渗)速率的冗余分析排序
土壤因子与初渗(稳渗)速率的冗余分析排序
本文编号:2994196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29(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
图3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初渗(稳渗)速率与土壤因子的排序关系图,土壤因子箭头的长度反映了土壤因子对响应变量的解释量,样地间距离和分散程度反映了各样地土壤入渗性能的相近关系。由图3a可以看出,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相接近,裸地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存在明显的差异。林地样地的沿第一轴排列,说明土壤容重对初渗速率变化存在较大的影响作用,平均粒径和团聚体含量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相对较小。草地和裸地样地沿第二轴排列,说明平均粒径、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含水率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其初渗速率影响较大,土壤容重的影响相对较小。水浇地则分布在原点范围,说明其土壤初渗速率受多个土壤因素综合影响。由图3b可以看出,林地、裸地、草地样地主要沿第二轴分布,容重对其土壤稳渗速率的限制性作用较强,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较弱,而水浇地样地沿第一轴分布,其土壤稳渗速率受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图3 土壤因子与初渗(稳渗)速率的冗余分析排序
土壤因子与初渗(稳渗)速率的冗余分析排序
本文编号:2994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994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