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土壤VBNC细菌的分离及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0 05:43
红树林作为一个微生物资源宝库,咸淡水规律交替的特殊环境,强酸性、强还原性、高盐量的特性使其有可能存在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菌,其中不乏活的不可培养(viablebutnon-culturable,VBNC)状态菌。但是目前传统方法只能分离到环境中不到总量的0.01%-10%微生物,限制了人们对红树林微生物资源的认识并影响了对其机能的正确把握。本文利用藤黄微球菌产生的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 promoting factor,Rpf)和MPN(most probable number)培养体系相结合,分离红树林土壤中可复苏培养的VBNC资源菌种,并筛选出对群体感应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尝试探索微生物VBNC现象与群体感应之间的相关性。本次实验共分离纯化菌株144株,其中VBNC状态菌83株,分别属于4个门Actinobacteria、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6个纲,12个目,12个科和22个属。基于利用已报道用于检测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的菌株CV026(Chromobacterium violac...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MPN培养系图??Fig.?2.1?MPN?culture?system??2.2.4.3Rpf?效果评价与VBNC状态菌的判断??
在对土壤样品的MPN培养系统培养过程中,Rpf的复苏促进效果会有许多??情况,但是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图2.2),实验组(10%Rpf)细菌生长浑浊段数明显多于对照组(10%??灭活Rpf),并且Rpf效果值VR>5?(95%置信度),这种情况下可以判断出加入??Rpf上清后实验组多出来的浑浊段中的细菌为对Rpf敏感的VBNC菌,该段浑浊??液分离纯化得到的单菌落即为得到的可培养化的VBNC状态菌,并且属于土壤??中的优势菌。??第二种是Rpf效果值VR=1,即实验组(10%Rpf)和对照组(10%灭活Rpf)??培养体系中细菌浑浊段数一致,两组实验培养体系中分离的细菌几乎相同,但是??相同稀释段中,实验组的细菌明显多于对照组。这种情况可以判断为该类菌也属??于VBNC菌,虽然Rpf上清液不具备复苏活化作用,但是Rpf上清液能明显促??进该类细菌的生长。??第三种是Rpf效果值1<VR<5
?1??0.?02??图2.7红树林土壤分离VBNC状态低GC革兰氏阳性菌系统发育进化树??Fig.2.7?Neighbor-joining?tree?showing?th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p.及其环境应用研究进展[J]. 张莹,石萍,马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05)
[2]活的但非可培养功能菌群对多氯联苯降解的探索进展[J]. 苏晓梅,丁林贤,沈超峰. 微生物学报. 2013(09)
[3]利用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 DSM 13864连续发酵生产丁醇[J]. 夏子义,倪晔,孙志浩,王云,吴香玉. 化工进展. 2013(01)
[4]复合菌群产絮凝剂MAC37的特征及其在黏合剂废水中的应用[J]. 苏晓梅,张慧芳,申秀英,丁林贤,横田明. 环境科学研究. 2012(03)
[5]藤黄微球菌Rpf活性蛋白的制取及其对红球菌VBNC菌体的复苏作用[J]. 丁林贤,张萍华,洪华嫦,林红军,横田明. 微生物学报. 2012(01)
[6]产絮凝剂复合菌群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J]. 苏晓梅,张慧芳,丁林贤,申秀英,横田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7]活的但非可培养(VBNC)状态菌的研究进展[J]. 丁林贤,苏晓梅,横田明. 微生物学报. 2011(07)
[8]假单胞菌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 杨光富,魏云林.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1)
[9]金黄色葡萄球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诱导和检出[J]. 鲁梅芳,金玉妍.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9(10)
[10]复苏促进因子研究进展[J]. 李伦,许崇波,李元. 生物技术通讯. 2009(05)
硕士论文
[1]细菌Microbacterium sp.4-7降解聚乙烯[D]. 胡逸晨.华中农业大学 2015
[2]沙门氏菌VBNC突变体的选育及鉴定[D]. 郭淑钦.吉林农业大学 2012
[3]VBNC状态肠道菌的检测方法建立及优化[D]. 潘乐.吉林农业大学 2012
[4]土壤中群体感应抑制菌的筛选及其抑制效果的研究[D]. 张媛媛.复旦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08357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MPN培养系图??Fig.?2.1?MPN?culture?system??2.2.4.3Rpf?效果评价与VBNC状态菌的判断??
在对土壤样品的MPN培养系统培养过程中,Rpf的复苏促进效果会有许多??情况,但是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图2.2),实验组(10%Rpf)细菌生长浑浊段数明显多于对照组(10%??灭活Rpf),并且Rpf效果值VR>5?(95%置信度),这种情况下可以判断出加入??Rpf上清后实验组多出来的浑浊段中的细菌为对Rpf敏感的VBNC菌,该段浑浊??液分离纯化得到的单菌落即为得到的可培养化的VBNC状态菌,并且属于土壤??中的优势菌。??第二种是Rpf效果值VR=1,即实验组(10%Rpf)和对照组(10%灭活Rpf)??培养体系中细菌浑浊段数一致,两组实验培养体系中分离的细菌几乎相同,但是??相同稀释段中,实验组的细菌明显多于对照组。这种情况可以判断为该类菌也属??于VBNC菌,虽然Rpf上清液不具备复苏活化作用,但是Rpf上清液能明显促??进该类细菌的生长。??第三种是Rpf效果值1<VR<5
?1??0.?02??图2.7红树林土壤分离VBNC状态低GC革兰氏阳性菌系统发育进化树??Fig.2.7?Neighbor-joining?tree?showing?th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p.及其环境应用研究进展[J]. 张莹,石萍,马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05)
[2]活的但非可培养功能菌群对多氯联苯降解的探索进展[J]. 苏晓梅,丁林贤,沈超峰. 微生物学报. 2013(09)
[3]利用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 DSM 13864连续发酵生产丁醇[J]. 夏子义,倪晔,孙志浩,王云,吴香玉. 化工进展. 2013(01)
[4]复合菌群产絮凝剂MAC37的特征及其在黏合剂废水中的应用[J]. 苏晓梅,张慧芳,申秀英,丁林贤,横田明. 环境科学研究. 2012(03)
[5]藤黄微球菌Rpf活性蛋白的制取及其对红球菌VBNC菌体的复苏作用[J]. 丁林贤,张萍华,洪华嫦,林红军,横田明. 微生物学报. 2012(01)
[6]产絮凝剂复合菌群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J]. 苏晓梅,张慧芳,丁林贤,申秀英,横田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7]活的但非可培养(VBNC)状态菌的研究进展[J]. 丁林贤,苏晓梅,横田明. 微生物学报. 2011(07)
[8]假单胞菌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 杨光富,魏云林.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1)
[9]金黄色葡萄球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诱导和检出[J]. 鲁梅芳,金玉妍.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9(10)
[10]复苏促进因子研究进展[J]. 李伦,许崇波,李元. 生物技术通讯. 2009(05)
硕士论文
[1]细菌Microbacterium sp.4-7降解聚乙烯[D]. 胡逸晨.华中农业大学 2015
[2]沙门氏菌VBNC突变体的选育及鉴定[D]. 郭淑钦.吉林农业大学 2012
[3]VBNC状态肠道菌的检测方法建立及优化[D]. 潘乐.吉林农业大学 2012
[4]土壤中群体感应抑制菌的筛选及其抑制效果的研究[D]. 张媛媛.复旦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08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0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