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01 13:02
秸秆还田既可以缓解土壤污染问题又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及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土壤质量。研究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结构的变化对了解碳周转规律、促进农业管理和生产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3种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分别为红壤、褐土及黑土。实验分为对照处理和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水稻秸秆的秸秆处理。土壤在温室条件下培养24个月,每4个月取样一次,测定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及采用碳1sX射线吸收光谱测定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及各类型有机碳含量。实验结果显示,(1)黑土中总有机碳含量最高,达29.5—32.5 g·kg-1,是红壤的4.7—6.4倍,褐土的3.9—4.9倍。加入秸秆后,红壤、褐土及黑土中有机碳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124%—196%、60%—110%和21%—28%。(2)3种土壤的对照中,有机碳主要以脂肪碳、羧基碳和烷氧碳存在。这3部分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在红壤、褐土和黑土中分别为69.1%—86.6、79.6%—88.5%和87.3%—90.3%。加入秸秆后,3种土壤中有机碳类型依旧是上述3种有机碳占主导。(3)秸秆处理使红壤和黑土中有机碳疏水性增强,提高土壤...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29(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
图1 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与对照相比,加入秸秆后红壤和褐土中的芳香碳比例分别下降7.4%—29.8%和14.6%—67.8%。红壤中脂肪碳和烷氧碳比例上升7.2%—66.4%,羧基碳比例下降3.5%—34.4%;褐土中羧基碳比例上升12.7%—48.8%;黑土中芳香碳比例增加40.3%—16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添加玉米秸秆对黄棕壤有机质的激发效应[J]. 苗淑杰,乔云发,王文涛,施雨涵. 土壤. 2019(03)
[2]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李伟群,张久明,迟凤琴,匡恩俊,李梓瑄,杨忠赞,刘宝林,宿庆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5)
[3]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周转的影响[J]. 高燕,张延,郭亚飞,梁爱珍. 土壤与作物. 2019(01)
[4]应用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进展[J]. 李娜,盛明,尤孟阳,韩晓增. 土壤学报. 2019(04)
[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 陈玉华,田富洋,闫银发,宋占华,李法德,陈为峰.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8(02)
[6]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寿光市农业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J]. 陶宝先,张保华,董杰,刘晨阳. 生态环境学报. 2017(10)
[7]农业废弃物作为生物质吸附剂对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J]. 黄瑶瑶. 应用化工. 2017(02)
[8]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张勇,胡海波,黄玉洁,李土生,周子贵,郭晓平,高海力. 环境科学研究. 2015(12)
[9]有机质官能团及微孔特性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机制[J]. 韩兰芳,孙可,康明洁,吴丰昌,Baoshan XING. 环境化学. 2014(11)
[10]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及结构特征[J]. 杭子清,王国祥,刘金娥,王刚,王会. 生态学报. 2014(15)
博士论文
[1]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分析[D]. 韦佳培.华中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12819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29(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
图1 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与对照相比,加入秸秆后红壤和褐土中的芳香碳比例分别下降7.4%—29.8%和14.6%—67.8%。红壤中脂肪碳和烷氧碳比例上升7.2%—66.4%,羧基碳比例下降3.5%—34.4%;褐土中羧基碳比例上升12.7%—48.8%;黑土中芳香碳比例增加40.3%—16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添加玉米秸秆对黄棕壤有机质的激发效应[J]. 苗淑杰,乔云发,王文涛,施雨涵. 土壤. 2019(03)
[2]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李伟群,张久明,迟凤琴,匡恩俊,李梓瑄,杨忠赞,刘宝林,宿庆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5)
[3]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周转的影响[J]. 高燕,张延,郭亚飞,梁爱珍. 土壤与作物. 2019(01)
[4]应用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进展[J]. 李娜,盛明,尤孟阳,韩晓增. 土壤学报. 2019(04)
[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 陈玉华,田富洋,闫银发,宋占华,李法德,陈为峰.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8(02)
[6]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寿光市农业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J]. 陶宝先,张保华,董杰,刘晨阳. 生态环境学报. 2017(10)
[7]农业废弃物作为生物质吸附剂对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J]. 黄瑶瑶. 应用化工. 2017(02)
[8]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张勇,胡海波,黄玉洁,李土生,周子贵,郭晓平,高海力. 环境科学研究. 2015(12)
[9]有机质官能团及微孔特性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机制[J]. 韩兰芳,孙可,康明洁,吴丰昌,Baoshan XING. 环境化学. 2014(11)
[10]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及结构特征[J]. 杭子清,王国祥,刘金娥,王刚,王会. 生态学报. 2014(15)
博士论文
[1]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分析[D]. 韦佳培.华中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12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1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