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灰分生物质炭对红壤理化特性与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02 17:03
  为探讨不同灰分含量的生物质炭对酸性红壤特性和微生物特性的协同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添加1%~10%土壤质量的高灰分稻壳炭(RHC)和低灰分油茶壳炭(COSC),以无添加为对照,50 d后测定土壤含水率、p H值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添加1%~10%的RHC和COSC,土壤含水率由15. 54%增加至17. 47%~28. 28%,p H值由5. 40提高至7. 05~7. 75,其中,10%RHC处理土壤的含水率显著(p <0. 05)提高81. 98%,p H值显著提高43. 52%。酸性红壤的营养元素随RHC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10%RHC处理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4. 83%、70. 47%和595. 57%,COSC添加对土壤碱解氮含量有负相关影响,使其降低14. 65%~29. 27%。微生物群落数量随RHC、COSC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RHC处理对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分别增长了1 040. 05%、715. 00%和713. 59%; 5%... 

【文章来源】:农业机械学报. 2020,51(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灰分生物质炭对红壤理化特性与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稻壳炭与稻壳炭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图

红外光谱图,油茶,稻壳,红外光谱图


稻壳炭和油茶壳炭的红外光谱曲线如图3所示。稻壳炭和油茶壳炭在3 100~3 750 cm-1之间均有两处羟基(OH)伸缩振动吸收峰,醇类和酚类的游离羟基在3 600~3 650 cm-1之间出现,而在3 200~3 500 cm-1之间是氢键结合的缔合羟基宽峰。稻壳炭在3 050 cm-1处有芳香烃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6]。稻壳炭和油茶壳炭在1 300~1 900 cm-1范围内,均出现酸酐C?O的吸收峰(1 875 cm-1)和酰胺I带C?N的吸收峰(1 600~1 700 cm-1),芳香烃C?C的吸收峰(1 600 cm-1)和酚醛O—H的吸收峰(1 394 cm-1)[35]。稻壳炭在850~1 200 cm-1范围内,1 088 cm-1处出现一个尖锐的P—O—C伸缩振动峰[36],而875 cm-1处出现芳香烃C—H弯曲振动吸收峰,而油茶壳炭在这个波长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吸收峰。羟基磷灰石和其他磷矿物标准品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位于1 030~1 130 cm-1之间,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稻壳炭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矿物质元素。2.2 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土壤图,油茶,含水率,土壤


不同添加量的稻壳炭(RHC)与油茶壳炭(COSC)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如图4(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所示。添加少量RHC(1%~5%)对土壤含水率(17.47%~18.93%)影响不显著,但添加10%RHC的土壤含水率较对照组显著(p<0.05)增加至28.28%。生物质炭表征结果表明,RHC含有高的O/C比,保留脂肪族疏水官能团,因而可被水取代,生物质炭的亲水性和持水能力增强[33]。而油茶壳炭添加量增加,则使土壤含水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2.2.2 对土壤p H值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质炭对华南典型红壤水分渗透及持水性的影响[J]. 杜衍红,蒋恩臣,刘传平,王向琴,袁雨珍.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2)
[2]生物质灰分还田对烟田土壤理化性质及烟叶质量的影响[J]. 刀靖东,况帅,李军,李永亮,张广富,沈广才.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4)
[3]生物质炭添加对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的影响[J]. 郭碧林,陈效民,景峰,杨之江,刘巍,刘文心,黄蓉慧.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4)
[4]生物质炭长期施用对旱地红壤微生物特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J]. 陶朋闯,陈效民,靳泽文,张晓玲,韩召强,任晓明,杨罗斌.  土壤通报. 2017(06)
[5]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周之栋,卜晓莉,吴永波,薛建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6]硫改性椰壳活性炭管道喷射脱汞实验研究[J]. 洪亚光,段钰锋,朱纯,周强,佘敏,杜鸿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7]生物炭对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与风险解析[J]. 王欣,尹带霞,张凤,谭长银,彭渤.  农业工程学报. 2015(04)
[8]中国南方红壤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赵其国,黄国勤,马艳芹.  生态学报. 2013(24)
[9]生物炭对我国南方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张祥,王典,姜存仓,朱盼,雷晶,彭抒昂.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08)
[1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定的简单方法——精氨酸氨化分析[J]. 林启美.  生态学报. 1999(01)



本文编号:3015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15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4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