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麦秸还田下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10 22:27
  稻麦轮作系统中,还田麦秸腐解产生的毒害物质会对水稻产生不利影响。为有效减缓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筛选适宜的耕作和水肥管理措施,通过设置翻耕(FS+PT)、泡田换水(FS+WR,2 d泡田后换水施肥)、延长泡田时间(FS+IP,施肥后泡田7d)、延长泡田时间并推迟施肥(FS+IP+FP,泡田7 d后再施肥)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同时设置不施秸秆和化肥(CK)、单施化肥(F)、单施秸秆(S)以及施秸秆和化肥(FS)处理,比较在施用秸秆和化肥的基础上,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泡田时间的两个处理(FS+IP和FS+IP+FP)能有效降低稻田田面水酚酸含量;秸秆还田配合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处理稻田田面水氮磷含量明显低于F处理;合理的施用秸秆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特别是FS+PT处理,其水稻有效穗数比秸秆还田FS处理提高19.9%,其次为FS+WR处理,比FS处理提高15.2%。研究表明,翻耕、泡田换水、延长泡田时间等水肥管理措施均能有效减缓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而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及增加作物产量;考虑环境风险等综合效应,在麦秸还田时采用翻耕和... 

【文章来源】: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37(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麦秸还田下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田面水总酚酸含量的影响

水肥,管理措施,稻田,有效磷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提供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与CK相比,秸秆与化肥配施处理除FS+IP+FP外均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增幅顺序为FS+IP>FS+PT>FS+WR>FS(表2);FS+PT和FS+IP处理的全氮含量略高于CK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处理与CK基本持平,可能的原因是作物携带及氮素转化造成的氮素利用率不高。F、S与CK处理的有效磷含量接近,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FS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延长泡田时间处理FS+IP+FP和FS+IP的有效磷含量分别比泡田2 d换水处理FS+WR提高76.2%和20.5%。相同泡田时间下化肥后施能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幅为46.2%。与CK相比,F、S和FS处理的速效钾含量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13.26%、9.81%和2.12%。翻耕处理FS+PT的速效钾含量最高,效果优于其他水肥调控措施。水肥调控处理中,随着泡田时间的增加速效钾含量降低。2.4 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水稻植株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水肥,管理措施,稻田,作物


由表3可知,秸秆与化肥配施处理中,作物对氮素的吸收顺序表现为FS+IP>FS+IP+FP>FS+PT>FS>FS+WR。FS+IP>FS>FS+WR,说明延长泡田时间及泡田换水影响氮素吸收利用;相同泡田时间下植物吸收氮素表现为FS+IP>FS+IP+FP;FS+PT与FS+IP+FP处理对氮素的吸收差异不大。FS+IP处理对植株吸收磷素的贡献最大,其次为FS+WR和F处理。磷素吸收与施肥存在密切关系,提高磷素有效性的同时促进作物吸收,翻耕处理FS+PT对磷素的吸收效果次于水分调控处理,水分调控处理中FS+IP>FS+WR>FS+IP+FP,肥料后施的处理中FS+WR>FS+IP+FP,说明泡田时间影响磷素的吸收但并非时间越长越好。水稻对钾素的吸收以FS+PT处理为最高,泡田处理间以FS+WR效果最为明显,FS+IP+FD>FS+IP处理说明相同的泡田时间下化肥后施有利于作物吸收钾。2.5 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目的及意义[J]. 王红新.  吉林农业. 2018(19)
[2]关于水稻秸秆还田的思考[J]. 焦忠恩.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8(04)
[3]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 康国平.  现代农业. 2018(01)
[4]水肥管理减缓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负面效应研究[J]. 于建光,贺笑,王宁,顾东祥,许博,张斯梅,豆利岭.  土壤通报. 2016(05)
[5]玉米秸秆腐解液酚酸物质含量检测及对玉米大斑病菌的影响[J]. 郭晓源,景殿玺,周如军,傅俊范.  玉米科学. 2016(04)
[6]不同水肥管理对水稻分蘖期根系特征和氮磷钾养分累积的影响[J]. 肖新,朱伟,肖靓,刘成,邓艳萍,汪建飞.  土壤通报. 2016(04)
[7]秸秆覆盖下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关系研究[J]. 丁红利,吴先勤,张磊.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2)
[8]免耕条件下泡田对土壤容重及水稻机插质量的影响[J]. 陈惠哲,徐一成,向镜,张玉屏,朱德峰.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03)
[9]秸秆还田条件下稻田田面水不同形态氮动态变化特征研究[J].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吕国安.  水利学报. 2014(04)
[10]生物质炭与不同肥料配施对水稻田面水养分流失风险的影响[J]. 郑小龙,吴家森,陈裴裴,姜培坤,吴建军,徐建明.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1)

硕士论文
[1]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剂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D]. 张晨敏.南京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28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28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e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