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带农田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温榆河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14 06:21
弃耕地撂荒是土壤与植被向自然方向进行的次生演替,研究河岸带土壤撂荒后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恢复和重建由农田干扰导致的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以河岸带农地为对照,不同撂荒年限(撂荒2年、撂荒8年、撂荒1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撂荒年限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氮的含量均呈现撂荒10年>撂荒8年>农田>撂荒2年;土壤中磷含量呈现撂荒10年>撂荒8年>撂荒2年>农田;农田和各撂荒年限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规律,但土壤碳和氮差异的显著性比磷明显。(2)河岸带土壤中C/N、C/P的均值均呈现:撂荒10年>农田>撂荒8年>撂荒2年趋势。N/P的均值呈现:撂荒10年(0.78)>农田(0.77)>撂荒8年(0.77)>撂荒2年(0.67),表明N是本研究区河岸带植被恢复的限制性营养元素。(3)河岸带农田和不同撂荒年限土壤碳、氮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耦合线性关系,而碳与磷、氮与磷之间的线性拟合程度相对较低。(4)在农田撂荒演替的初期阶段(2...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河岸带农田撂荒年限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河岸带农田的撂荒年限显著影响着土壤碳含量的变化。图2表明在0—5 cm、5—10 cm、10—20 cm和20—30 cm各类型土壤碳含量之间均存在差异。各层土壤碳含量均呈现撂荒10年最高,撂荒10年后各土壤层次碳含量平均比撂荒8年高26.26%,比撂荒2年高99.61%,比农田高35.27%。农田、撂荒2年、撂荒8年和撂荒10年土壤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河岸土壤的全氮含量整体呈现增高的趋势,但主要表现在0—5 cm和5—10 cm土层。在0—5 cm的表层土壤, 撂荒2年后,土壤的全氮有所提高,但没有显著的差异;农田撂荒8和10年,土壤的全氮含量都有显著性的增加,分别增加了67.09%和55.70%。在5—10 cm的土层,撂荒2年和8年的土壤全氮含量均没有显著的变化;撂荒10年的土壤全氮提高了28.21%,具有显著的差异。撂荒10年后,各土壤层氮含量平均比撂荒8年高11.56%,比撂荒2年高33.21%,比农田高24.39%。结果也表明,农田、撂荒2年、撂荒8年和撂荒10年土壤氮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
农田C/P的平均值为7.77,撂荒2年、8年和10年后,各土壤层次之间C/P差异显著,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C/P逐渐降低。在0—5 cm、5—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的C/P均有明显的差异。土壤N/P比自农田弃耕后先降低,后随撂荒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加,撂荒2年<撂荒8年<撂荒10年。0—5 cm、10—20 cm和20—30 cm土壤层次,各种类型土壤N/P均存在较为显著差异。农田、撂荒2年、撂荒8年和撂荒10年的土壤N/P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4 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的C、N、P的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利用方式对江西省农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张晗,欧阳真程,赵小敏. 环境科学学报. 2019(03)
[2]植被盖度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以敦煌阳关湿地为例[J]. 张剑,宿力,王利平,包雅兰,陆静雯,高雪莉,陈涛,曹建军. 生态学报. 2019(02)
[3]洞庭湖湿地3个林龄杨树人工林叶与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靖磊,周延,吕偲,赵君茹,雷光春. 生态学报. 2018(18)
[4]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油松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汪宗飞,郑粉莉. 生态学报. 2018(19)
[5]呼伦贝尔草原辉河湿地不同淹水状态的土壤碳氮磷特征比较[J]. 李兴福,苏德荣,吕世海,布和,沃强,韩立亮,罗琰. 生态学报. 2018(06)
[6]川西亚高山/高山典型土壤类型有机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程欢,宫渊波,吴强,李瑶,刘颖,朱德雯.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1)
[7]成都东部“城–郊–乡”梯度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王启,李艳,王连维,向蔓菁,袁大刚,邵帅,勾琪立. 土壤. 2017(02)
[8]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壤碳氮磷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意义[J]. 张友,徐刚,高丽,刘书花,吕迎春. 地球与环境. 2016(06)
[9]河岸带不同植被格局对表层土壤养分分布和迁移特征的影响[J]. 郭二辉,云菲,冯志培,常海荣,杨喜田.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7)
[10]华北低丘山地不同退耕年限刺槐人工林土壤质量评价[J]. 赵娜,孟平,张劲松,陆森,程志庆.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2)
本文编号:3033263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河岸带农田撂荒年限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河岸带农田的撂荒年限显著影响着土壤碳含量的变化。图2表明在0—5 cm、5—10 cm、10—20 cm和20—30 cm各类型土壤碳含量之间均存在差异。各层土壤碳含量均呈现撂荒10年最高,撂荒10年后各土壤层次碳含量平均比撂荒8年高26.26%,比撂荒2年高99.61%,比农田高35.27%。农田、撂荒2年、撂荒8年和撂荒10年土壤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河岸土壤的全氮含量整体呈现增高的趋势,但主要表现在0—5 cm和5—10 cm土层。在0—5 cm的表层土壤, 撂荒2年后,土壤的全氮有所提高,但没有显著的差异;农田撂荒8和10年,土壤的全氮含量都有显著性的增加,分别增加了67.09%和55.70%。在5—10 cm的土层,撂荒2年和8年的土壤全氮含量均没有显著的变化;撂荒10年的土壤全氮提高了28.21%,具有显著的差异。撂荒10年后,各土壤层氮含量平均比撂荒8年高11.56%,比撂荒2年高33.21%,比农田高24.39%。结果也表明,农田、撂荒2年、撂荒8年和撂荒10年土壤氮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
农田C/P的平均值为7.77,撂荒2年、8年和10年后,各土壤层次之间C/P差异显著,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C/P逐渐降低。在0—5 cm、5—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的C/P均有明显的差异。土壤N/P比自农田弃耕后先降低,后随撂荒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加,撂荒2年<撂荒8年<撂荒10年。0—5 cm、10—20 cm和20—30 cm土壤层次,各种类型土壤N/P均存在较为显著差异。农田、撂荒2年、撂荒8年和撂荒10年的土壤N/P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4 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的C、N、P的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利用方式对江西省农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张晗,欧阳真程,赵小敏. 环境科学学报. 2019(03)
[2]植被盖度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以敦煌阳关湿地为例[J]. 张剑,宿力,王利平,包雅兰,陆静雯,高雪莉,陈涛,曹建军. 生态学报. 2019(02)
[3]洞庭湖湿地3个林龄杨树人工林叶与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靖磊,周延,吕偲,赵君茹,雷光春. 生态学报. 2018(18)
[4]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油松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汪宗飞,郑粉莉. 生态学报. 2018(19)
[5]呼伦贝尔草原辉河湿地不同淹水状态的土壤碳氮磷特征比较[J]. 李兴福,苏德荣,吕世海,布和,沃强,韩立亮,罗琰. 生态学报. 2018(06)
[6]川西亚高山/高山典型土壤类型有机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程欢,宫渊波,吴强,李瑶,刘颖,朱德雯.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1)
[7]成都东部“城–郊–乡”梯度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王启,李艳,王连维,向蔓菁,袁大刚,邵帅,勾琪立. 土壤. 2017(02)
[8]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壤碳氮磷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意义[J]. 张友,徐刚,高丽,刘书花,吕迎春. 地球与环境. 2016(06)
[9]河岸带不同植被格局对表层土壤养分分布和迁移特征的影响[J]. 郭二辉,云菲,冯志培,常海荣,杨喜田.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7)
[10]华北低丘山地不同退耕年限刺槐人工林土壤质量评价[J]. 赵娜,孟平,张劲松,陆森,程志庆.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2)
本文编号:3033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3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