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降水减少和施氮对亚热带山地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15 18:02
  降水格局改变和氮沉降是全球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我国中亚热带森林物种丰富、生产力高,其植被和土壤中储存大量有机碳。IPCC(2014)报告显示,中亚热带地区存在降水量减少和氮沉降加剧的趋势。研究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对降水变化和氮沉降的响应,对准确评估土壤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三个典型集水区内设置降水减少和施氮处理试验,探究降水减少和施氮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组成的影响,同时测定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PLFAs)和功能群落(Biolog法)的变化,探明降水减少和施氮对该区域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理,旨在揭示亚热带山地森林土壤碳动态对未来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减水处理和施氮处理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稳定,减水和施氮处理均未对土壤p H和机械组成产生显著影响。(2)减水和施氮处理及其交互作用对SOC、全氮(TN)、颗粒有机碳(P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都未产生显著影响。各土层中,施氮并未显著增加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且减水处理以及减水和施氮...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降水减少和施氮对亚热带山地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技术路线图

示意图,样地,示意图,土壤


降水减少和氮沉降对亚热带山地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和微生物的影响14图2.1实验样地示意图Fig2.1.Schematicdiagramoftheexperimentalplot2.2样品的采集和处理2.2.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在2018年10月份进行取样。采用50mm直径土钻进行土样采集。每个样点统一设定土壤样品采集的深度为0-10cm、10-30cm两个土壤层次,在每个集水区的每个样方内随机选取三个点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均匀混合后收集作为该样点的采集土样。采集的土壤样品立即带回实验室,过2mm筛,运用手工和静电法严格挑除可见植物残体和石块。处理好的新鲜样品,一部分立即用于测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碳、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Biolog法),一部分冷冻保存用于测定微生物群落结构(PLFAs法),剩余样品风干保存用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2.2.2样品的测量方法2.2.2.1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采用pH仪(FE28,MettlerToledo,CN),土壤含水率采用传统烘干法计算所得,土壤机械组成采用激光粒度仪(Mastersizer3000,Malvern,UK)测定。


本文编号:3035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35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