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还田下化肥增效剂对黑土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16 07:22
为全面系统地揭示秸秆、有机肥还田条件下,施用化肥及增效剂对黑土无机氮运移、酶活性动态变化,本研究以有机、无机肥料及配施增效剂为切入点,通过化肥(CK,掺混肥200 kg hm-2)、无肥(WF,掺混肥0kg hm-2)、化肥+增效剂(HZ,CK+增效剂20 kg hm-2)、秸秆+有机肥+化肥(JYH,秸秆 7500 kg hm-2+有机肥30000 kg hm-2+CK)、秸秆+有机肥+化肥+增效剂(JYHZ,JYH+增效剂20kghm-2)5个处理,利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秸秆、有机肥、化肥及增效剂对黑土含水量、无机氮含量、水解酶活性、大豆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黑土物理特性影响方面:大豆苗期(VE)持续干旱、分枝期(V6)持续降雨条件下,各处理对0~20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未产生显著影响,但JYH、JYHZ处理可促进20~40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R5、R8期0~20 cm 土层,CK、WF、HZ处理土壤含水量高于JYH、JYHZ,表明秸秆、有机肥处理在大豆生育前期不利于0~20 cm 土层水分保持,但20~40 cm 土层蓄水保墒能力进一步增强。增效剂...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秸秆还田概况
1.2.1.1 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1.2.1.2 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特性影响
1.2.1.3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2.2 有机肥的研究进展
1.2.2.1 有机肥对土壤理化特性影响
1.2.2.2 有机肥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2.3 常用增效剂种类及作用
1.2.3.1 硝化抑制剂
1.2.3.2 脲酶抑制剂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方法
2.4.1 土壤样品采集
2.4.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2.1 土壤物理指标
2.4.2.2 土壤化学指标
2.4.2.3 土壤生物学性状
2.5 试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土壤pH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3.3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3.3.1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3.2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3.3 不同秸秆还田里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3.3.4 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
3.3.5 不同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3.3.6 不同处理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3.3.7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3.3.8 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3.4 不同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
+-N和NO3
--N含量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土壤NH4
+-N和NO3
--N含量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4 不同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4.5 不同处理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熵对不同物料还田的响应[J]. 周元,陈远学,蒋帆,胡月秋,龙玲,裴丽珍,李建兵,徐开未.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2)
[2]包膜脲酶抑制剂增效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 李玉,王茂莹,张倩,朱营营,董元杰,贺明荣.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2)
[3]红壤坡耕地免耕有机肥培肥对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张庆,何翔,杨佩文,王应学,高家卫,施竹凤,徐胜涛,李铭刚,杨群辉,朱红业. 西南农业学报. 2019(11)
[4]硝化/脲酶抑制剂和生物质炭联合施用对养殖肥液滴灌土壤氮淋失及油菜品质的影响[J]. 赖睿特,杨涵博,张克强,沈丰菊,高文萱,赵迪,梁军锋,王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12)
[5]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物理性质、酶活性及油葵产量的影响[J]. 李磊,樊丽琴,吴霞,张永宏. 西北农业学报. 2019(12)
[6]秸秆还田对黄土风沙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高日平,赵思华,刁生鹏,高宇,任永峰,赵沛义,袁伟,高学峰. 土壤通报. 2019(06)
[7]秸秆还田对稻田氮循环微生物及功能基因影响研究进展[J]. 王青霞,陈喜靖,喻曼,沈阿林. 浙江农业学报. 2019(02)
[8]连续深松对黑土水热酶特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J]. 张博文,杨彦明,李金龙,陈新宇,张兴隆,徐忠山,刘景辉. 生态学杂志. 2018(11)
[9]长期施用氮肥和磷肥对东北黑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J]. 王庆峰,姜昕,马鸣超,关大伟,赵百锁,魏丹,曹凤明,李力,李俊.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7)
[10]基于旋耕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酶及速效养分的动态特征[J]. 闫洪奎,于泽,王欣然,李春阳,赵丽,计默睿,王立为.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土壤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的效应研究[D]. Sajjad Raza.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东北黑土区不同地域土壤微生物对长期施肥管理的响应研究[D]. 胡晓婧.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8
[3]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 韩春丽.石河子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深层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D]. 殷程程.吉林农业大学 2014
[2]秸秆处理下冬小麦生长及土壤微型生物群落动态研究[D]. 车慧.河南大学 2011
[3]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 戴志刚.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36412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秸秆还田概况
1.2.1.1 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1.2.1.2 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特性影响
1.2.1.3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2.2 有机肥的研究进展
1.2.2.1 有机肥对土壤理化特性影响
1.2.2.2 有机肥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2.3 常用增效剂种类及作用
1.2.3.1 硝化抑制剂
1.2.3.2 脲酶抑制剂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方法
2.4.1 土壤样品采集
2.4.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2.1 土壤物理指标
2.4.2.2 土壤化学指标
2.4.2.3 土壤生物学性状
2.5 试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土壤pH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3.3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3.3.1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3.2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3.3 不同秸秆还田里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3.3.4 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
3.3.5 不同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3.3.6 不同处理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3.3.7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3.3.8 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3.4 不同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
+-N和NO3
--N含量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土壤NH4
+-N和NO3
--N含量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4 不同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4.5 不同处理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熵对不同物料还田的响应[J]. 周元,陈远学,蒋帆,胡月秋,龙玲,裴丽珍,李建兵,徐开未.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2)
[2]包膜脲酶抑制剂增效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 李玉,王茂莹,张倩,朱营营,董元杰,贺明荣.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2)
[3]红壤坡耕地免耕有机肥培肥对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张庆,何翔,杨佩文,王应学,高家卫,施竹凤,徐胜涛,李铭刚,杨群辉,朱红业. 西南农业学报. 2019(11)
[4]硝化/脲酶抑制剂和生物质炭联合施用对养殖肥液滴灌土壤氮淋失及油菜品质的影响[J]. 赖睿特,杨涵博,张克强,沈丰菊,高文萱,赵迪,梁军锋,王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12)
[5]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物理性质、酶活性及油葵产量的影响[J]. 李磊,樊丽琴,吴霞,张永宏. 西北农业学报. 2019(12)
[6]秸秆还田对黄土风沙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高日平,赵思华,刁生鹏,高宇,任永峰,赵沛义,袁伟,高学峰. 土壤通报. 2019(06)
[7]秸秆还田对稻田氮循环微生物及功能基因影响研究进展[J]. 王青霞,陈喜靖,喻曼,沈阿林. 浙江农业学报. 2019(02)
[8]连续深松对黑土水热酶特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J]. 张博文,杨彦明,李金龙,陈新宇,张兴隆,徐忠山,刘景辉. 生态学杂志. 2018(11)
[9]长期施用氮肥和磷肥对东北黑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J]. 王庆峰,姜昕,马鸣超,关大伟,赵百锁,魏丹,曹凤明,李力,李俊.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7)
[10]基于旋耕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酶及速效养分的动态特征[J]. 闫洪奎,于泽,王欣然,李春阳,赵丽,计默睿,王立为.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土壤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的效应研究[D]. Sajjad Raza.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东北黑土区不同地域土壤微生物对长期施肥管理的响应研究[D]. 胡晓婧.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8
[3]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 韩春丽.石河子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深层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D]. 殷程程.吉林农业大学 2014
[2]秸秆处理下冬小麦生长及土壤微型生物群落动态研究[D]. 车慧.河南大学 2011
[3]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 戴志刚.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36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36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