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土石山区退耕还林刺槐林地土壤生物学特性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6 01:19
华北土石山区是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水上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成为困扰该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对华北土石山区10年生刺槐林地(R.pseudoacacia 10 a,RP10)和43年生刺槐林地(R.pseudoacacia43 a,RP43)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酶活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天然林撂荒地(Abandoned cropland,AC)和农田(Farm Land,FL)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揭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及群落种群结构的影响,为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持水土、减少土壤侵蚀的管理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各样地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与所测常规酶活(过氧化氢酶除外)垂直性变化规律明显,均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急剧下降,且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其中RP43土壤腐殖质层(0-5 cm)所测各指标含量远高于RP10;各样地微生物量碳氮比季节均值山高到低依次为FL>AC>RP43>RP10;FL、AC、RP10和RP...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退耕还林的意义
2 退耕还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 退耕还林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1 退耕还林对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2 退耕还林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3.3 退耕还林对土壤酶的影响
3.4 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酶活、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的关系
4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
4.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4.2 传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4.3 现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5 本课题研究的选题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5.1 研究华北土石山区的意义
5.2 研究刺槐的依据
5.3 主要研究目的与意义
5.4 主要研究内容
5.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退耕还林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壤营养贡献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1.2 土样采集
1.3 研究方法
1.3.1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1.3.2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1.3.3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测定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退耕还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2 土壤微生物数量
2.3 土壤微生物量碳
2.4 土壤微生物量氮
2.5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
2.6 微生物量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
2.7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之间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2.8 主成分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退耕还林刺槐林地土壤酶季节演变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1.2 土样采集
1.3 研究方法
1.3.1 过氧化氢酶
1.3.2 蔗糖酶
1.3.3 脲酶
1.3.4 磷酸酶
1.3.5 纤维素酶
1.3.6 木质素降解酶
2 结果与分析
2.1 退耕还林对常规土壤酶垂直层次的影响
2.2 退耕还林对常规土壤酶季节演变特征的影响
2.3 退耕还林对土壤中主要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
2.4 土壤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退耕还林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种群结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1.2 土样采集
1.3 研究方法
1.3.1 样品DNA提取
1.3.2 PCR扩增
1.3.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1.3.4 系统发育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总DNA提取
2.2 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2.2.1 16S rDNA的PCR扩增
2.2.2 细菌DGGE图谱分析
2.2.3 细菌系统发育分析
2.3 真菌菌落结构研究
2.3.1 18S rDNA的PCR扩增
2.3.2 真菌DGGE图谱分析
2.3.3 真菌系统发育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1 本文主要结论
2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本文编号:3051857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退耕还林的意义
2 退耕还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 退耕还林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1 退耕还林对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2 退耕还林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3.3 退耕还林对土壤酶的影响
3.4 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酶活、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的关系
4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
4.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4.2 传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4.3 现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5 本课题研究的选题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5.1 研究华北土石山区的意义
5.2 研究刺槐的依据
5.3 主要研究目的与意义
5.4 主要研究内容
5.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退耕还林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壤营养贡献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1.2 土样采集
1.3 研究方法
1.3.1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1.3.2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1.3.3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测定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退耕还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2 土壤微生物数量
2.3 土壤微生物量碳
2.4 土壤微生物量氮
2.5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
2.6 微生物量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
2.7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之间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2.8 主成分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退耕还林刺槐林地土壤酶季节演变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1.2 土样采集
1.3 研究方法
1.3.1 过氧化氢酶
1.3.2 蔗糖酶
1.3.3 脲酶
1.3.4 磷酸酶
1.3.5 纤维素酶
1.3.6 木质素降解酶
2 结果与分析
2.1 退耕还林对常规土壤酶垂直层次的影响
2.2 退耕还林对常规土壤酶季节演变特征的影响
2.3 退耕还林对土壤中主要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
2.4 土壤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退耕还林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种群结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1.2 土样采集
1.3 研究方法
1.3.1 样品DNA提取
1.3.2 PCR扩增
1.3.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1.3.4 系统发育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总DNA提取
2.2 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2.2.1 16S rDNA的PCR扩增
2.2.2 细菌DGGE图谱分析
2.2.3 细菌系统发育分析
2.3 真菌菌落结构研究
2.3.1 18S rDNA的PCR扩增
2.3.2 真菌DGGE图谱分析
2.3.3 真菌系统发育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1 本文主要结论
2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本文编号:3051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5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