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施肥结构对酸性菜园土铝结合形态的影响及对土壤酸性的修复效应

发布时间:2021-02-28 16:29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采用邵宗臣等改进的土壤铝形态的连续分级提取法,研究了我国南方不同母质发育的酸性菜园土铝的结合形态以及与土壤酸性之间的关系;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定,探讨了不同施肥结构对酸性菜园土铝的结合形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转化机制以及对土壤酸性的修复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母质发育的菜园土壤六种可提取形态铝的总和(∑Al)差异极显著。其中,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菜园土高活性铝及其各组分含量最高;河流沉积物发育的菜园土吸附态羟基铝(Hy-Al)和层间铝(In-Al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板岩风化物发育的菜园土六种可提取形态铝的总和(∑Al)和全Al含量最低;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菜园非晶质态铝硅酸盐及三水铝石(Nc-Al)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母质发育的菜园土。(2)大田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态铝(Ex-Al)与土壤pH达极显著负相关,而土壤吸附态羟基铝含量(Hy-Al)与土壤pH均成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交换态铝(Ex-Al)含量与土壤交换性Ca2+和Mg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当土壤pH值升高,土壤酸性减弱时,可导致土壤交换性ca2+和Mg2+转化成碳酸钙镁沉淀。氧化铁结...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菜园土壤酸化
        1.2.2 土壤环境中的铝形态
        1.2.3 铝的危害
        1.2.4 有毒形态铝的临界值
        1.2.5 土壤酸性的修复和有毒形态铝的缓解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野外调查取样
        2.1.1 土壤样品与采集
        2.1.2 立地条件
    2.2 大田小区试验
        2.2.1 供试材料
        2.2.2 田间小区试验处理的设置
        2.2.3 试验样品采集
    2.3 测定项目和分析方法
    2.4 技术路线图
    2.5 数据处理工具
第三章 不同母质类型发育的酸性菜园土铝结合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供试菜园土不同结合态铝的含量
        3.2.2 供试菜园土pH、CEC和有机质含量及其与不同结合态铝的相互关系
    3.3 讨论与结论
        3.3.1 不同母质对菜园土各铝形态的影响
        3.3.2 不同母质对的菜园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3.3.3 土壤理化性质对铝形态的影响及各形态铝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不同施肥结构对酸性菜园土铝的结合形态的影响及对土壤酸的修复效应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施肥结构下酸性菜园土铝的结合形态的含量
        4.2.2 不同施肥结构下酸性菜园土有机质和酸性特征的变化
        4.2.3 不同施肥结构下作物生长和产量
    4.3 讨论与结论
        4.3.1 不同施肥结构对酸性菜园土各结合形态铝之间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3.2 不同施肥结构对酸性菜园土酸的修复效应
        4.3.3 不同施肥结构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母质黑钙土黏粒矿物组成研究[J]. 刘杭,王蒙,张志丹,姜亦梅,赵兰坡.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2)
[2]不同施肥和调理剂对侵蚀红壤肥力和抗侵蚀性的修复效应[J]. 和利钊,张杨珠,刘杰,孙楠,曾希柏,廖超林.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4)
[3]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可变电荷土壤铝活化动力学的影响[J]. 李九玉,徐仁扣,龙伦明.  土壤学报. 2012(04)
[4]安徽主要土壤酸碱性及其酸缓冲性能研究[J]. 王文婧,戴万宏.  中国农学通报. 2012(15)
[5]边缘细胞对荞麦根尖铝毒的防护效应和对细胞壁多糖的影响[J]. 蔡妙珍,王宁,王志颖,王芳妹,朱美红,黄文方.  生态学报. 2012(03)
[6]长期定位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和CEC的影响[J]. 王小兵,骆永明,李振高,刘五星.  江西农业学报. 2011(10)
[7]石灰施用对酸性土壤养分状况和甘蔗生长的影响[J]. 敖俊华,黄振瑞,江永,邓海华,陈顺,李奇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5)
[8]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旱地肥力的影响[J]. 王伯仁,蔡泽江,李冬初.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3)
[9]长期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酸化的影响[J]. 张永春,汪吉东,沈明星,沈其荣,许仙菊,宁运旺.  土壤学报. 2010(03)
[10]在过量施氮农田中减氮和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娄庭,龙怀玉,杨丽娟,陈宝鸿,周水亮,穆真.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0(02)



本文编号:3056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56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e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