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夏玉米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状况及干旱时空特征 ——以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05 12:28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背景下,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发。干旱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等危害极大,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农业是受干旱影响的敏感行业之一,每年因干旱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严重,因此掌握农业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并实现科学预警和评估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为研究区,首先采用降水有效系数法计算有效降水量,Penman-Monteith(P-M)公式结合作物系数计算需水量,分析出夏玉米生育阶段水分供需时空特征;其次基于降水概率分位数法和最优概率分布模型设定出夏玉米水分关键期干旱致灾降水阈值;然后采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分析夏玉米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程度干旱发生概率;最后,初步设计出淮河上游地区夏玉米干旱预警评估系统。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夏玉米水分供需变化特征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和趋势分析方法分析有效降水、需水量、...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夏玉米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状况及干旱时空特征 ——以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为例


研究区DEM,气象站点及水系分布图

空间分布,有效降水量,夏玉米,趋势变化


、 、 、 分别为下降趋势通过 0.001、0.01、0.05、0.1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为上升趋势通的显著性水平; 、 分别为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图 3-1 1961-2015 年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和 M-K 趋势变化的空间分布.3-1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and M-K trend during summer mgrowth periods in 1961~2015.2 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水时间变化特征如图 3-2 所示,以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各站点多年平均有效降水为区表值,分析研究区内夏玉米全生育期和不同生育阶段年际间有效降水的变化。研究区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年际间有效降水均无明显变化趋势育期,有效降水大小约在 132~460mm 之间,其中低值出现在 1966、19901 等年份,高值包括 1982、1984 和 2003 等年份。播种-出苗期,有效降水约在 0.2~55mm 之间,低值出现在 1967、2006 和 2007 等年份,高值包括 1987 和 1989 等年份(图 3-2b);出苗-拔节期,有效降水大小约在 20.3~186.4间,其中低值出现在 1974、1988 和 1992 等年份,高值包括 2000、2003 和 2年份(图 3-2c);拔节-抽雄期,有效降水大小约在 8.8~135.5mm 之间,低值

有效降水,年份,夏玉米,生育期


在 1971、1991 和 1999 等年份,高值包括 1982 和 2007 等年份(图 3-2d);-乳熟期,有效降水大小约在 24.4~179.1mm 之间,低值出现在 1966、19901 等年份,高值包括 1963、1982 和 2003 等年份(图 3-2e);乳熟-成熟期效降水大小约在 0.2~105.6mm 之间,低值出现在 1966、1989 和 2001 等年值包括 1979、1984 和 2014 等年份(图 3-2f)。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淮河流域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旱涝时空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J]. 高超,尹周祥,许莹.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2)
[2]河北省典型区主要作物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特征[J]. 曹永强,朱明明,李维佳.  生态学报. 2018(02)
[3]江汉和江南西部春玉米涝渍指标及风险评估[J]. 杨宏毅,霍治国,杨建莹,张桂香,吴立,范雨娴.  应用气象学报. 2017(02)
[4]安徽省夏玉米干旱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及应用[J]. 杨太明,许莹,孙喜波,张建军.  气象. 2016(04)
[5]1961—2012年中国棉花需水量的变化特征[J]. 陈超,庞艳梅,潘学标,张立祯.  自然资源学报. 2015(12)
[6]农业干旱监测研究进展与展望[J]. 刘宪锋,朱秀芳,潘耀忠,李双双,刘焱序.  地理学报. 2015(11)
[7]甘肃河东玉米种植区春夏气象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因子关系[J]. 季定民,张勃,王东,马琼,张耀宗,赵一飞,Yousif Elnour Yagoub.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9)
[8]1961-2010年四川盆地玉米有效降水和需水量的变化特征[J]. 庞艳梅,陈超,潘学标.  农业工程学报. 2015(S1)
[9]河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价[J]. 李树岩,陈怀亮.  干旱气象. 2014(05)
[10]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干旱等级划分[J]. 薛昌颖,刘荣花,马志红.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6)

博士论文
[1]夏玉米干旱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定量研究[D]. 麻雪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7
[2]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 韩兰英.兰州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簸箕李灌区田间灌溉需水量计算与研究[D]. 蔡甲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1



本文编号:3065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65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