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杉木大径材人工林材种结构及土壤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3 17:15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控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管理。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管理好与坏,不仅影响着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影响着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及林地的长期生产力维护。至目前为止,我国南方杉木人工林培育仍以中径材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杉木大径材市场供不应求。如何科学培育杉木大径材,并实现杉木林地的可持续经营成为当今杉木科技工作者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本论文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35年杉木大径材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分析林下植被保留、林下植被去除+林下套种楠木、林下植被去除(对照)三种杉木大径材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杉木大径材人工林生长、材种结构以及土壤物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研究结果不仅可正确评价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管理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而且还可为杉木人工林大径材高效培育,实现杉木人工林林地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下的杉木大径材人工林林分平均生长量,杉木径级分布规律、杉木直径离散度、杉木材种结构,结果表明:杉木大径材林下...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杉木大径材人工林材种结构及土壤特性分析


径级分布规律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杉木大径材人工林材种结构及土壤特性分析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杉木大径材人工林材种结构及土壤特性分析


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林土壤氮矿化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J]. 李光敏,陈伏生,徐志文,刘娟,张扬,方向民,万松泽.  生态学报. 2019(11)
[2]红壤侵蚀区芒萁覆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黄俊,吕茂奎,李晓杰,阮超越,付作琴,张浩,谢锦升.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01)
[3]马尾松叶片-凋落物-土壤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向云西,陈胜魁,潘萍,欧阳勋志,宁金魁,李琦.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9(02)
[4]半夏块茎提取液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 张亮,夏文静,周惠,孙港琪,沈琦,李位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5]割灌除草对闽楠幼树生长量的影响分析[J]. 廖高文.  南方园艺. 2019(01)
[6]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植被群落关系研究[J]. 强方方,魏天兴,刘崴.  植物研究. 2019(01)
[7]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与林下经济发展探究[J]. 刘秋媚.  现代园艺. 2019(01)
[8]桉树择伐后套种3种阔叶树的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效应分析[J]. 许冰,李宝福,郑耀三,吴云忠,何德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04)
[9]江西大岗山地区杉木直径分布模型的研究[J]. 陈传松,司芳芳.  林业科技通讯. 2018(12)
[10]杉木林下套种丝栗栲复层经营生长效应[J]. 吴庆锥.  林业勘察设计. 2018(04)

博士论文
[1]林农复合经营综合收益预测与分析研究[D]. 齐岩.北京林业大学 2011
[2]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水土保持功能研究[D]. 葛东媛.北京林业大学 2011
[3]呼伦贝尔主要草地类型植被特征、土壤特性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 文都日乐.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4]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效应及材种结构规律研究[D]. 邓伦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5]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D]. 姚轶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林下套种楠木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D]. 王俊男.福建农林大学 2018
[2]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D]. 杨洋.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3]不同套种模式对雷公藤林地土壤养分、雷公藤甲素及光合特性影响研究[D]. 倪乐.福建农林大学 2013
[4]间伐和套种阔叶树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及地力的影响[D]. 孙冬婧.广西大学 2011
[5]杉木—米老排混交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养分特征研究[D]. 陈志云.福建农林大学 2010
[6]华西雨屏区四种植被恢复模式水土保持效益分析[D]. 唐天云.四川农业大学 2008
[7]四川洪雅几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D]. 梁剑.四川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80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80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9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