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黄土区不同坡向地形序列土壤碳与水分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03-15 12:55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的黄土堆积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改变了土壤中碳的封存、分解与释放速率,加快了土壤干燥化进程,对全球碳、水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坡面是地貌的基本单元,研究黄土高原不同坡向地形序列土壤碳和水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评估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位于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的典型土壤地形序列(东北坡NE序列,西坡W序列),分析了不同坡向间及同一坡向内随植被类型变化土壤碳和水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得到以下结果及结论:1土壤不同理化性质在0-200 cm剖面内变异系数不同,pH和容重属于弱变异,变异系数<10%。粉粒含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磁化率变异强度为弱变异到中等变异,变异系数为4%29%。黏粒、砂粒含量、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质量含水量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变异系数为13%60%。饱和导水率变异强度为中等变异到强变异程度,变异系数为48%168%。受不同植被类型和坡向的影响,土壤性质的剖面分布具有差异。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和黏粒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图(Ⅰ)和剖面(Ⅱ)及中子管(Ⅲ)坡面分布图
不同坡向地形序列土壤样品采集点景观及剖面照Figure2-2Landscapesandprofilesofsoilsamplingpointsalongthetoposequences注:NE为东北朝向,其中NE-P1、NE-P3、NE-P5为草地,NE-P2、NE-P4、NE-P6为林地
定水头法测定饱和导水率装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旱区土壤剖面无机碳分布及其与盐碱性的关系[J]. 雒琼,王玉刚,邓彩云,马健.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5)
[2]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剖面分布特征[J]. 兰志龙,赵英,张建国,李会杰,司炳成,焦瑞,Muhammad Numan Khan,Tanveer Ali Sial. 环境科学. 2018(01)
[3]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呼吸的影响[J]. 闫宝龙,赵清格,张波,李雅璐,赵鹏武,张昊.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2)
[4]黄土塬区深剖面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时间稳定性[J]. 韩晓阳,刘文兆,程立平.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2)
[5]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碳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研究[J]. 郭洋,李香兰,王秀君,王家平,王旭峰,马明国,谢先红,孙敏敏. 土壤学报. 2016(06)
[6]绿洲盐渍土不同开垦期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剖面分布特征[J]. 颜安,王泽,李周晶.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6(03)
[7]祁连山森林草原带坡面尺度土壤有机碳分布[J]. 朱猛,刘蔚,秦燕燕,曹建军,李会亚,赵玉. 中国沙漠. 2016(03)
[8]高寒山区地形序列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杨帆,黄来明,李德成,杨飞,杨仁敏,赵玉国,杨金玲,刘峰,张甘霖. 土壤学报. 2015(06)
[9]王茂沟流域淤地坝系土壤颗粒与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J]. 惠波,李鹏,张维,高海东,赵宾华,王琦.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4)
[10]广西钦州湾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J]. 周慧杰,莫莉萍,刘云东,李其艳,梁毅.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7)
博士论文
[1]典型黄土区土壤水分布及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碳过程的影响[D]. 贾小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2]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植被恢复的水土环境效应研究[D]. 佘冬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
[3]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研究[D]. 张青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黄土高原土壤无机碳密度分布、储量及影响因素[D]. 张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2
[2]六道沟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D]. 易小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3]山杏、酸枣生态学特性研究[D]. 张慧琴.北京林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4215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图(Ⅰ)和剖面(Ⅱ)及中子管(Ⅲ)坡面分布图
不同坡向地形序列土壤样品采集点景观及剖面照Figure2-2Landscapesandprofilesofsoilsamplingpointsalongthetoposequences注:NE为东北朝向,其中NE-P1、NE-P3、NE-P5为草地,NE-P2、NE-P4、NE-P6为林地
定水头法测定饱和导水率装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旱区土壤剖面无机碳分布及其与盐碱性的关系[J]. 雒琼,王玉刚,邓彩云,马健.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5)
[2]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剖面分布特征[J]. 兰志龙,赵英,张建国,李会杰,司炳成,焦瑞,Muhammad Numan Khan,Tanveer Ali Sial. 环境科学. 2018(01)
[3]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呼吸的影响[J]. 闫宝龙,赵清格,张波,李雅璐,赵鹏武,张昊.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2)
[4]黄土塬区深剖面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时间稳定性[J]. 韩晓阳,刘文兆,程立平.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2)
[5]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碳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研究[J]. 郭洋,李香兰,王秀君,王家平,王旭峰,马明国,谢先红,孙敏敏. 土壤学报. 2016(06)
[6]绿洲盐渍土不同开垦期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剖面分布特征[J]. 颜安,王泽,李周晶.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6(03)
[7]祁连山森林草原带坡面尺度土壤有机碳分布[J]. 朱猛,刘蔚,秦燕燕,曹建军,李会亚,赵玉. 中国沙漠. 2016(03)
[8]高寒山区地形序列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杨帆,黄来明,李德成,杨飞,杨仁敏,赵玉国,杨金玲,刘峰,张甘霖. 土壤学报. 2015(06)
[9]王茂沟流域淤地坝系土壤颗粒与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J]. 惠波,李鹏,张维,高海东,赵宾华,王琦.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4)
[10]广西钦州湾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J]. 周慧杰,莫莉萍,刘云东,李其艳,梁毅.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7)
博士论文
[1]典型黄土区土壤水分布及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碳过程的影响[D]. 贾小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2]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植被恢复的水土环境效应研究[D]. 佘冬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
[3]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研究[D]. 张青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黄土高原土壤无机碳密度分布、储量及影响因素[D]. 张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2
[2]六道沟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D]. 易小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3]山杏、酸枣生态学特性研究[D]. 张慧琴.北京林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4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8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