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树种根际土壤碳氮形态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21:35
  根际土壤是植物根系和外界物质、能量进行交流的最活跃地带,对林木的生长发育和土壤碳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大兴安岭北部位于寒温带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地带性植被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明亮针叶林。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北部混交林内4个树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和山杨)为研究对象,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土壤样品,探讨根际土壤碳氮养分及酶活性的生长季动态、根际效应和差异性,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为进一步揭示寒温带典型树种对土壤碳氮养分的利用机制和循环及为森林演替和保护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根际土壤的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动态变化趋势相似,均为5月、6月较高,7月至10月小幅波动,生长季变化范围分别为17.39~56.13g·kg-1、1.32~15.43g·kg-1、15.68~40.70g·kg1;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主要呈“M”型变化,波动范围为63.47~206.88mg·kg1;根际土壤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变化范围为7.5%~27.5%。根际土壤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均显著高于非根际,根际效应明显,根际对土壤碳库的补充具有重要的作用。白桦对研究区土壤碳库的丰富和补充作用贡献最大...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树种根际土壤碳氮形态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图1技术路线??Fig.?1?Technical?rout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育期内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刘雷,王梦亮,王俊红,高小音.  华北农学报. 2018(06)
[2]作物轮作对谷田土壤理化性质及谷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 牛倩云,韩彦莎,徐丽霞,张艾英,仪慧兰,郭二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2)
[3]长期保护性耕作可提高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和根际土壤酶活性[J]. 宋霄君,吴会军,武雪萍,李倩,王碧胜,李生平,梁国鹏,李景,刘彩彩,张孟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6)
[4]水稻和小麦根际效应及细菌群落特征的比较研究[J]. 王晓婷,陈瑞蕊,井忠旺,冯有智,姚童言,林先贵.  土壤学报. 2019(02)
[5]中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常见乔灌木根际效应——以江西泰和千烟洲为例[J]. 莫雪丽,戴晓琴,王辉民,付晓莉,寇亮.  植物生态学报. 2018(07)
[6]岩溶与非岩溶区不同林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J]. 范周周,卢舒瑜,王娇,郭东矗,庞丹波,周金星,彭霞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7)
[7]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酶化学计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J]. 许淼平,任成杰,张伟,陈正兴,付淑月,刘伟超,杨改河,韩新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7)
[8]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环境因子的根际效应[J]. 靳正忠,王永东,雷加强,李生宇,徐新文.  中国沙漠. 2018(04)
[9]豫西丘陵坡地弃耕农田植被演替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J]. 赵威,李亚鸽,亓琳,李琳,王馨.  生态学报. 2018(19)
[10]小黑杨和桑树叶片光合特性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响应[J]. 金微微,张会慧,李鑫,滕志远,张书博,张秀丽,许楠,孙广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05)

硕士论文
[1]林下栽培模式对油茶林根际土壤的影响[D]. 郑新娟.福建农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93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93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5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