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2 15:42
2012年2月22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比例达到了51.3%。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用地也不可避免的被征用,由此导致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据国土资源部研究课题《21世纪我国耕地资源前景分析及保护对策》的研究结果显示:2001~2030年30年间我国将新占用耕地5450万亩,新增失地农民7800万人,到203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达1.1亿。对于这一庞大的失地农民群体,政府或相关部门主要采取一次性补偿的方式,这种方式忽视了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导致收入差距大、就业困难、生活得不到保障、因失地致贫等问题日益凸显,并为社会的安定埋下隐患。所以,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城镇化进程中一项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生活质量作为衡量人们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以生活水平为基础,除了衡量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外,还对人的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满足度和环境状况做出评价,所以研究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不仅可以对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失地农民
2.1.2 生活质量
2.1.3 生活满意度
2.1.4 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的关系
2.2 基础理论
2.2.1 生活质量理论
2.2.2 适应和应对理论
2.2.3 土地的保障功能理论
2.2.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 失地农民生活质量分析及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
3.1 失地农民生活质量现状
3.1.1 物质生活质量
3.1.2 精神生活质量
3.1.3 社会保障及就业方面
3.2 失地农民生活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失地农民社会定位难,心理负担重
3.2.2 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难度大
3.2.3 社会保障体系缺失
3.2.4 征地补偿费标准低
3.3 构建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意义
3.4 构建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价指标的目标与原则
3.5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指标体系的选择
3.5.1 个人特征因素
3.5.2 物质生活状况
3.5.3 精神生活状况
3.5.4 社会保障及就业
3.6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水平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黑龙江省失地农民整体生活质量满意度分析
4.3 黑龙江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各指标满意度分析
4.3.1 个人特征因素
4.3.2 物质生活状况
4.3.3 精神生活状况
4.3.4 社会保障及就业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5.1 变量的界定及选择
5.1.1 被解释变量
5.1.2 解释变量
5.2 模型构建
5.3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5.3.1 实证过程
5.3.2 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对策与建议
6.1 加强心理疏导,建立失地农民融入机制
6.2 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提高失地农民补偿标准
6.2.1 改革征地补偿费计算方式
6.2.2 调整征地补偿费的发放程序
6.3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失地农民就业扶持力度
6.3.1 强化政府责任,开展专项培训计划
6.3.2 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6.4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4.1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动态调整机制
6.4.2 完善失地农民的保险体系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094084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失地农民
2.1.2 生活质量
2.1.3 生活满意度
2.1.4 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的关系
2.2 基础理论
2.2.1 生活质量理论
2.2.2 适应和应对理论
2.2.3 土地的保障功能理论
2.2.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 失地农民生活质量分析及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
3.1 失地农民生活质量现状
3.1.1 物质生活质量
3.1.2 精神生活质量
3.1.3 社会保障及就业方面
3.2 失地农民生活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失地农民社会定位难,心理负担重
3.2.2 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难度大
3.2.3 社会保障体系缺失
3.2.4 征地补偿费标准低
3.3 构建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意义
3.4 构建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价指标的目标与原则
3.5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指标体系的选择
3.5.1 个人特征因素
3.5.2 物质生活状况
3.5.3 精神生活状况
3.5.4 社会保障及就业
3.6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水平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黑龙江省失地农民整体生活质量满意度分析
4.3 黑龙江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各指标满意度分析
4.3.1 个人特征因素
4.3.2 物质生活状况
4.3.3 精神生活状况
4.3.4 社会保障及就业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5.1 变量的界定及选择
5.1.1 被解释变量
5.1.2 解释变量
5.2 模型构建
5.3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5.3.1 实证过程
5.3.2 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对策与建议
6.1 加强心理疏导,建立失地农民融入机制
6.2 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提高失地农民补偿标准
6.2.1 改革征地补偿费计算方式
6.2.2 调整征地补偿费的发放程序
6.3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失地农民就业扶持力度
6.3.1 强化政府责任,开展专项培训计划
6.3.2 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6.4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4.1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动态调整机制
6.4.2 完善失地农民的保险体系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094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94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