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山东茶树昆虫种类调查和茶新折缘叶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3 18:04
  山东作为江北茶区的典型代表,有着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方式,本研究主要针对山东茶树昆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并对山东新发现且危害较重的茶树害虫-茶新折缘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山东茶园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山东茶树害虫及螨类共有54种,分属2纲6目32科,主要害虫为小贯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绿盲蝽、茶新折缘叶蝉、茶蚜、茶橙瘿螨、角蜡蚧、茶细蛾、扁刺蛾和茶银尺蠖等。害虫天敌23种,分属2纲7目15科。主要天敌有中华通草蛉、大草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寄生蜂和蜘蛛等。2、茶新折缘叶蝉,半翅目、叶蝉科、新折缘叶蝉属,是近几年在山东各茶区新发现且危害较为严重的茶树害虫。茶新折缘叶蝉在1年内共有3个发生高峰,4月上旬到5月上旬有一个小高峰,为越冬代羽化成虫,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为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7月上旬到8月中旬为第二代成虫发生高峰,此时茶园茶新折缘叶蝉发生量最大,危害最重。茶新折缘叶蝉以3龄若虫在中下部茶丛于10月下旬进入越冬。3、通过对79月日照地区茶园的茶新折缘叶蝉生物学研究发现,其卵期16.29 d,若虫期32.58 d...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山东茶树昆虫种类调查和茶新折缘叶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田间观察茶新折缘叶蝉图样Fig.1ObservationonN.testaceainfield

危害状,若虫


翅目虱科粉虱特征::雌成虫体长约 1.2 mm,雄成虫体小,橙黄色,复眼红色。前翅紫褐白斑。后翅淡褐色,无斑纹,体表薄覆白色蜡粉。雄虫较小;体橙黄色 7 个,后翅淡紫褐色,无斑纹。卵:长肾形,一端较圆钝,并有一短柄产时乳白色,后渐转为黄褐色、黑褐色。若虫:初孵若虫长椭圆形,面隆起,周缘有白色蜡圈,有 19 对刺。特点:寄生在茶树叶背刺吸汁液,并诱发严重的煤污病,病虫交加,养分丧失,树势衰弱,芽叶稀瘦,以致枝叶枯竭,严重发生时甚至引起枯枝死亡A B

小绿叶蝉,危害状,若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包括翅长)约 3.1~3.8 mm 左右,体色黄色或淡黄绿色。头顶中部有一对绿色小斑,前缘具一对绿色小圆圈(假单眼)。复眼灰褐色,小盾片中央及端部具淡白色条带。前翅前缘基部色较深,绿色,翅端部透明无色或稍呈烟褐色。雄虫腹基部内突较长,前端近第 5 腹板后缘。下生殖板基部三角形,长为宽的 3 倍。卵为香蕉形,长约 0.8 mm 左右,初为乳白色,后转为淡绿色,孵化前前端隐约可见一对红色眼点。若虫形似成虫,共 5 龄,初孵若虫乳白色,体表具稀疏的细毛,随虫龄的增加体色逐渐转绿,3 龄时显露翅芽,5 龄时翅芽达腹部第 5 节。危害特点: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茎、嫩叶的汁液进行危害,使芽叶卷曲、萎缩、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或嫩叶枯落,嫩梢短小、畸形;尤其小苗、幼株及修剪、台刈后萌发的新梢常被害至枯死。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A BC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几种生物农药防治茶小绿叶蝉对比试验[J]. 石尚,姚学坤,赵远艳,胡艳萍.  茶叶通讯. 2017(04)
[2]茶小绿叶蝉代谢解毒基因CYP303A1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李良德,王定锋,李慧玲,张辉,曾明森,吴光远.  茶叶学报. 2017(02)
[3]中国茶树小贯小绿叶蝉研究进展[J]. 张君岱,涂修亮,毛迎新,潘国雄,程繁杨.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2)
[4]我国茶园小绿叶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现状[J]. 李红莉,崔宏春,郑旭霞.  茶叶. 2017(02)
[5]茶园间作圆叶决明调控茶小绿叶蝉研究[J]. 李慧玲,张辉,曾明森.  茶叶学报. 2016(04)
[6]豫南山区茶园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J]. 晏燕,敬广伟,琚煜熙,张建设,张玉虎.  中国园艺文摘. 2016(11)
[7]2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J]. 郭华伟,姚惠明,唐美君,肖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16(07)
[8]哒螨灵对茶小绿叶蝉活性和田间应用效果[J]. 庄占兴,刘钰,庄治国,徐娜娜,胡尊纪,徐英.  农药. 2016(07)
[9]一种寄生茶小绿叶蝉蜡蚧菌的鉴定及产孢条件优化[J]. 周叶鸣,邹晓,瞿娇娇,周家喜,李娟.  微生物学通报. 2016(05)
[10]假眼小绿叶蝉对茶梢挥发物的行为反应[J]. 王梦馨,李辉仙,武文竹,孙海潮,石松平,丁源,曹春晖,韩宝瑜.  应用昆虫学报. 2016(03)

博士论文
[1]基于远程寄主定位机理的假眼小绿叶蝉化学生态和物理调控[D]. 边磊.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2]叶蝉诱导的茶树重要防御相关基因的功能解析和互利素鉴定应用[D]. 王梦馨.南京农业大学 2012
[3]外源MeSA诱导茶树防御假眼小绿叶蝉机理的研究[D]. 苗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4]中国乌叶蝉亚科系统分类研究(半翅目:叶蝉科)[D]. 孙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泰安和日照茶园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调查[D]. 廖先骏.山东农业大学 2016
[2]陕西茶区重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及无公害治理研究[D]. 谢震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中国茶叶种植地域的历史变迁研究[D]. 韩旭.浙江大学 2013
[4]皖南丘陵茶区昆虫种群结构及害虫生态控制的研究[D]. 梁丽云.安徽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96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96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0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