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轮作模式下作物根际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组成特征
发布时间:2021-03-30 20:14
为研究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组成的特征,以谷子轮作大豆(MRG)、轮作籽粒苋(MRA)、轮作藜麦(MRQ)及谷子连作(CK)为对象,测定了土壤养分含量,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了土壤真菌的ITS变异区序列.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差异.3种轮作模式下土壤pH和电导率均有所下降,土壤全氮、全钾、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均上升,OTUs数和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连作.真菌群落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4种模式下的优势菌群.聚类分析显示MRA和MRG的真菌属组成最为相似,其次是MRQ, CK与3种轮作模式相差较大.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养分与几种优势真菌属呈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土壤全氮、全钾、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最主要的因子.主成分分析(PCA)表明,MRG轮作模式优于MRA和MRQ模式.综上所述,轮作提高了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其中以谷子与大豆轮作效果最佳,建议将谷豆轮作作为中部干旱带杂粮产业中主要的轮作模式之一进行推...
【文章来源】:环境科学. 2020,41(10)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土样采集
1.5 项目测定
1.5.1 主要试剂和仪器
1.5.2 土壤养分测定
1.5.3 土壤微生物DNA提取及测序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2 不同轮作模式土壤样品真菌的测序取样深度及测序结果
2.3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的影响
2.4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真菌组成的影响
2.5 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真菌属相对丰度的主成分分析
2.6 土壤养分与土壤真菌优势属间的相关关系
2.7 不同轮作模式的主成分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棉秆炭调控对碱性镉污染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 刘师豆,韩耀光,朱新萍,吴相南. 环境科学. 2020(08)
[2]模拟酸雨对毛竹阔叶林过渡带土壤真菌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J]. 王楠,潘小承,王传宽,白尚斌. 环境科学. 2020(05)
[3]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组成特征[J]. 尹国丽,李亚娟,张振粉,李小龙,张晓燕,师尚礼. 生态学报. 2020(05)
[4]狮子山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 黄健,朱旭炎,陆金,孙雨,赵兴青. 环境科学. 2019(12)
[5]连作与轮作下木薯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特征比较[J]. 刘珊廷,罗兴录,吴美艳,唐志平,王超超,张家陵. 热带作物学报. 2019(08)
[6]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作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J]. 孙倩,吴宏亮,陈阜,康建宏. 微生物学通报. 2019(11)
[7]硒砂瓜连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冯翠娥,岳思君,简阿妮,陈丽萍,郭洋,郑蕊,苏建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4)
[8]作物轮作对谷田土壤理化性质及谷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 牛倩云,韩彦莎,徐丽霞,张艾英,仪慧兰,郭二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2)
[9]不同施肥方式对酸性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J]. 季凌飞,倪康,马立锋,陈兆杰,赵远艳,阮建云,郭世伟. 生态学报. 2018(22)
[10]不同种植方式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J]. 王芳,陈井生,刘大伟. 作物学报. 2018(10)
硕士论文
[1]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活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 肖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10083
【文章来源】:环境科学. 2020,41(10)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土样采集
1.5 项目测定
1.5.1 主要试剂和仪器
1.5.2 土壤养分测定
1.5.3 土壤微生物DNA提取及测序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2 不同轮作模式土壤样品真菌的测序取样深度及测序结果
2.3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的影响
2.4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真菌组成的影响
2.5 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真菌属相对丰度的主成分分析
2.6 土壤养分与土壤真菌优势属间的相关关系
2.7 不同轮作模式的主成分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棉秆炭调控对碱性镉污染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 刘师豆,韩耀光,朱新萍,吴相南. 环境科学. 2020(08)
[2]模拟酸雨对毛竹阔叶林过渡带土壤真菌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J]. 王楠,潘小承,王传宽,白尚斌. 环境科学. 2020(05)
[3]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组成特征[J]. 尹国丽,李亚娟,张振粉,李小龙,张晓燕,师尚礼. 生态学报. 2020(05)
[4]狮子山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 黄健,朱旭炎,陆金,孙雨,赵兴青. 环境科学. 2019(12)
[5]连作与轮作下木薯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特征比较[J]. 刘珊廷,罗兴录,吴美艳,唐志平,王超超,张家陵. 热带作物学报. 2019(08)
[6]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作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J]. 孙倩,吴宏亮,陈阜,康建宏. 微生物学通报. 2019(11)
[7]硒砂瓜连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冯翠娥,岳思君,简阿妮,陈丽萍,郭洋,郑蕊,苏建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4)
[8]作物轮作对谷田土壤理化性质及谷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 牛倩云,韩彦莎,徐丽霞,张艾英,仪慧兰,郭二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2)
[9]不同施肥方式对酸性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J]. 季凌飞,倪康,马立锋,陈兆杰,赵远艳,阮建云,郭世伟. 生态学报. 2018(22)
[10]不同种植方式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J]. 王芳,陈井生,刘大伟. 作物学报. 2018(10)
硕士论文
[1]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活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 肖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10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1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