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真菌对丹参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07 02:04
通过研究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丹参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性质及丹参生长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以与不同AM真菌共生的丹参组培苗根际土为研究目标;设置单菌种处理组和混合菌种处理组,测定与AM真菌共培养后丹参药用部位的产量;取培养后的丹参根际土,测量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脲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均能成功侵染丹参组培苗形成菌根,但丹参与不同AM真菌的菌根依赖性不同,8种供试AM真菌均能与丹参组培苗共生形成菌根结构,菌根侵染率(54.83%~89.97%)普遍较高。丹参对光壁无梗囊霉(E)、荫性球囊霉(F)未表现出菌根依赖性。接种AM真菌后,大部分丹参根鲜重和干重均增加,表明接种AM真菌对丹参根部物质积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多种处理组均能提高丹参的生物量,但不同处理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菌种处理组中,34号处理(G)效果最好;混合菌种处理组中,20号处理(ACE)对丹参干物质积累促进作用最显著。不同AM真菌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单菌种处理组中,荫性球囊霉组提高蔗糖酶及磷酸酶活性的效果最佳,福摩萨球囊霉组提高脲酶活性的效...
【文章来源】:草业学报. 2020,29(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丛枝菌根真菌对丹参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与空白组相比,除12号处理外,其余供试AM真菌均对丹参根际土脲酶活性均体现为促进作用(图3)。单菌种接种结果表明供试8种AM真菌均促进根际土脲酶活性,其中,福摩萨球囊霉(1号)、缩管孢囊霉(2号)及木薯根生囊酶(3号)促进效应较强,分别提高了98.63%,59.6%,56.3%;复合菌种接种结果表明,20号,26号及29号处理显著的增强(P<0.05)了根际土脲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236.8%,158.2%, 99.1%。不同处理组之间脲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如20(ACE)号处理酶活性最高,为0.121 mg·g-1,12(BE)号处理酶活性最低,为0.032 mg·g-1,二者约相差4倍。2.5 菌根侵染下丹参各指标相关性
以本试验所测各指标为基础,采用系统聚类法对35个处理组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当欧式距离为3时,35个处理组可大致分为3类,且与丹参鲜重增重百分比有相似变化趋势。第Ⅰ类,包括20号处理、34号处理等7个处理组,该类处理下,鲜重增长率为59.42%~104.42%,可认为此类处理组促进丹参生长的能力最强;第Ⅱ类,包括2号处理、35号处理等13个处理组,该类处理下,鲜重增长率为22.21%~54.77%,可认为此类处理组对丹参的促生能力较强;第Ⅲ类,包括7号处理、25号处理等15个处理组,该类处理下,鲜重增长率为-24.07%~20.35%,可认为该类处理对丹参无促生能力。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丛枝菌根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J]. 伍松林,张莘,陈保冬. 生态毒理学报. 2013(06)
[2]不同水氮调控措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及酶活性的影响[J]. 谢英荷,李廷亮,洪坚平,刘丽萍,冯倩,庞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03)
[3]不同磷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狗牙根生长与再生的影响[J]. 叶少萍,曾秀华,辛国荣,白昌军,罗仁峰,刘新鲁. 草业学报. 2013(01)
[4]西南桦对菌根的依赖性及其接种效应研究[J]. 弓明钦,王凤珍,陈羽,陈应龙. 林业科学研究. 2000(01)
本文编号:3122589
【文章来源】:草业学报. 2020,29(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丛枝菌根真菌对丹参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与空白组相比,除12号处理外,其余供试AM真菌均对丹参根际土脲酶活性均体现为促进作用(图3)。单菌种接种结果表明供试8种AM真菌均促进根际土脲酶活性,其中,福摩萨球囊霉(1号)、缩管孢囊霉(2号)及木薯根生囊酶(3号)促进效应较强,分别提高了98.63%,59.6%,56.3%;复合菌种接种结果表明,20号,26号及29号处理显著的增强(P<0.05)了根际土脲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236.8%,158.2%, 99.1%。不同处理组之间脲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如20(ACE)号处理酶活性最高,为0.121 mg·g-1,12(BE)号处理酶活性最低,为0.032 mg·g-1,二者约相差4倍。2.5 菌根侵染下丹参各指标相关性
以本试验所测各指标为基础,采用系统聚类法对35个处理组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当欧式距离为3时,35个处理组可大致分为3类,且与丹参鲜重增重百分比有相似变化趋势。第Ⅰ类,包括20号处理、34号处理等7个处理组,该类处理下,鲜重增长率为59.42%~104.42%,可认为此类处理组促进丹参生长的能力最强;第Ⅱ类,包括2号处理、35号处理等13个处理组,该类处理下,鲜重增长率为22.21%~54.77%,可认为此类处理组对丹参的促生能力较强;第Ⅲ类,包括7号处理、25号处理等15个处理组,该类处理下,鲜重增长率为-24.07%~20.35%,可认为该类处理对丹参无促生能力。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丛枝菌根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J]. 伍松林,张莘,陈保冬. 生态毒理学报. 2013(06)
[2]不同水氮调控措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及酶活性的影响[J]. 谢英荷,李廷亮,洪坚平,刘丽萍,冯倩,庞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03)
[3]不同磷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狗牙根生长与再生的影响[J]. 叶少萍,曾秀华,辛国荣,白昌军,罗仁峰,刘新鲁. 草业学报. 2013(01)
[4]西南桦对菌根的依赖性及其接种效应研究[J]. 弓明钦,王凤珍,陈羽,陈应龙. 林业科学研究. 2000(01)
本文编号:3122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22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