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轮作结合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08 01:48
  黑钙土潜在肥力较高,呼伦贝尔地区多以大型机械化农事作业为主,对黑钙土扰动较大,耕地粮食供应结构压力逐渐增大。本文通过研究传统的油菜—小麦轮作与引进的燕麦—眉豆轮作,比较两轮作模式对作物籽粒产量、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相关土壤性状的影响。试验设有机复合肥、化肥、无肥三种施肥条件,油菜、小麦、眉豆、燕麦四种作物连作及两种轮作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两组轮作模式中,轮作结合施用有机复合肥后可以显著增加作物籽粒产量。油菜—小麦轮作系统中,相同施肥条件下,轮作相比连作产量增加27.52%-80.44%,小麦轮作施有机复合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产量高出38%。眉豆—燕麦轮作系统中,因施肥种类的不同,籽粒产量均表现为有机复合肥>化肥>无肥,轮作后,施有机复合肥处理产量显著增加,增幅为14.3%-39.4%。2.轮作结合有机复合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两组轮作模式均表现为轮作施有机复合肥各级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最多,油菜—小麦轮作相比连作增幅达到11.74%-35.42%;眉豆—燕麦轮作模式增幅为7.35%-16.06%。轻组重组有机碳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趋势一致,均表现为:施肥条件一致时...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轮作和连作的含义
        1.3.2 轮作对作物籽粒产量的影响
        1.3.3 轮作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1.3.4 轮作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1.3.5 施肥对作物籽粒产量的影响
        1.3.6 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1.3.7 施肥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3.2 取样时间及方法
        2.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轮作模式结合施肥对作物籽粒产量的影响
    3.2 不同轮作模式结合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3.2.1 总有机碳
        3.2.2 易氧化有机碳
        3.2.3 可溶性有机碳
        3.2.4 轻组重组有机碳
        3.2.5 土壤微生物量碳
    3.3 不同轮作模式结合施肥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3.3.1 土壤团粒结构
        3.3.2 土壤容重
        3.3.3 土壤含水量
    3.4 不同轮作模式结合施肥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3.4.1 土壤碱解氮
        3.4.2 土壤速效磷
        3.4.3 土壤速效钾
    3.5 不同轮作模式结合施肥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3.5.1 微生物量氮
        3.5.2 土壤过氧化氢酶
        3.5.3 土壤蔗糖酶
        3.5.4 土壤脲酶
    3.6 相关性分析
        3.6.1 籽粒产量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相关性
        3.6.2 籽粒产量与土壤化学性状相关性
        3.6.3 土壤化学性状与有机碳组分相关性
        3.6.4 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组分相关性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轮作结合施肥对作物籽粒产量的影响
        4.1.2 轮作结合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4.1.3 轮作结合施肥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4.1.4 轮作结合施肥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4.1.5 轮作结合施肥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徐一兰,唐海明,程爱武,李益锋,李永,何炜,胡赛晶,王跃平.  华北农学报. 2017(06)
[2]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研究进展及前景[J]. 曾昭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1)
[3]不同水旱轮作体系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作物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张维乐,戴志刚,任涛,周先竹,王忠良,李小坤,丛日环.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7)
[4]土壤学不应忽视对作物土传病原微生物的研究[J]. 蔡祖聪,黄新琦.  土壤学报. 2016(02)
[5]不同轮耕方式对渭北旱塬麦玉轮作田土壤物理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 陈宁宁,李军,吕薇,王淑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9)
[6]不同轮作方式黔产半夏土壤物理性状分析[J]. 张皓,何腾兵,林昌虎,何冠谛,高安勤.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3)
[7]轮作模式与周期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蔡艳,郝明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4)
[8]十溴联苯醚对两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付玲芳,李妙玲,秦华明,尹华,莫测辉.  土壤. 2014(04)
[9]黄土区不同施肥对土壤颗粒及微团聚体组成的影响[J]. 孙彩丽,薛萐,刘国彬,丁少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3)
[10]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影响[J]. 高菊生,黄晶,董春华,徐明岗,曾希柏,文石林.  土壤学报. 2014(02)

博士论文
[1]不同类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研究[D]. 李燕青.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2]长期施肥下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结构特征[D]. 何亚婷.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3]西北灌区与旱作区土壤理化性状对苜蓿轮作方式的响应[D]. 崔星.甘肃农业大学 2014
[4]中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成因与影响研究[D]. 张秀玲.江南大学 2013
[5]轮作和连作对燕麦产量、品质、主要病虫害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 柴继宽.甘肃农业大学 2012
[6]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和机制[D]. 李忠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硕士论文
[1]长期轮作与施肥对旱作农田土壤碳、氮库变化的影响[D]. 赵丹丹.西北大学 2017
[2]连作与轮作对砂田西瓜土壤微生物学性状及化学性状的影响[D]. 李凯.宁夏大学 2015
[3]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麦—豆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库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张婧.甘肃农业大学 2014
[4]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组分影响[D]. 刘敏英.四川农业大学 2012
[5]草田轮作对土壤水肥特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D]. 韩丽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6]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D]. 陈旸.南京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4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24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9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