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冻融对东北黑土风干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13 11:48
  为保护我国黑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研究冻融作用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冻-融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克山、嫩江农田表层(0~20 cm)黑土为材料,通过室内冻融交替模拟试验,分别测定初始含水率和循环次数对黑土风干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干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中较大粒径组(> 2 mm)团聚体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较小颗粒粒径组(<0.5 mm)团聚体则呈增加趋势。冻融过程中土壤初始含水量显著影响风干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随着初始含水量的增加,冻融显著降低黑土风干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含水率为50%田间持水量时,冻融明显增加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MWD。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风干团聚体小团聚体含量(WSA> 0.25)、团聚体破坏率(PAD0.25、PAD1.0)和MWD均明显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冻融过程中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有助于增加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冻融过程对黑土侵蚀过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文章来源】:土壤通报. 2020,51(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冻融对东北黑土风干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冻融循环次数和初始含水率对克山黑土(a)和嫩江黑土(b)风干团聚体组成特征的影响

团聚体,黑土,稳性,田间持水量


冻融后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尽管与风干团聚体组成特征不同,但均表现出随着粒级的减小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图2)。在同一初始含水率下(TC50或TC),冻融15次后两地黑土>5 mm和2~5 mm两个粒径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0.5~1 mm和0.25~0.5 mm两个粒径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增加趋势,而1~2 mm粒径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趋势因黑土类型不同而异。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冻融后(6、15次)两种黑土>5 mm粒径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P<0.05)减小,而0.5~1 mm和0.25~0.5 mm粒径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则显著(P<0.05)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初始含水率对2~5 mm、1~2 mm、0.5~1 mm粒径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冻融循环次数对较小(0.5~1 mm,0.25~0.5 mm)粒径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2)。2.3 冻融过程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团聚体破坏率(PAD)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的影响[J]. 李倩倩,许晨阳,耿增超,张久成,陈树兰,王慧玲,张妍,贠方悦,杨林,董胜虎.  环境科学. 2019(07)
[2]冻融对伊犁草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J]. 徐俏,崔东,王兴磊,朱振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6)
[3]冬季积雪与冻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娄鑫,谷岩,张军辉,韩士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04)
[4]冻融作用对黑土区侵蚀沟发育的影响[J]. 杨亚娟,景国臣,刘绪军,杨薇,任宪平,王亚娟.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3)
[5]中国东北粮食安全评价及政策模拟[J]. 何秀丽,刘文新.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06)
[6]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对比试验分析[J]. 王高英,宋志林,罗国政,由宇军.  陕西水利. 2011(03)
[7]季节性冻融对典型黑土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王恩姮,赵雨森,陈祥伟.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4)
[8]冻融对沼泽湿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J]. 秦胜金,刘景双,丁洪,张玉树.  水土保持通报. 2009(06)
[9]冻融过程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影响[J]. 王风,韩晓增,李良皓,张克强.  冰川冻土. 2009(05)
[10]基于Le Bissonnais法的东北黑土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J]. 张孝存,郑粉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博士论文
[1]长期施肥对棕壤、黑土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D]. 冷延慧.沈阳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利用CT扫描分析冻融作用对表层黑土和棕壤结构的影响[D]. 邵婧宇.沈阳农业大学 2017
[2]冻融作用对黑土、棕壤团聚体水稳性影响对比研究[D]. 李贵圆.沈阳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35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35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f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