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有机物料对褐土有机碳组分、持水和压缩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18 06:44
  针对辽宁省西部地区存在着土壤肥力下降、耕层浅薄和持水能力不足等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不同有机物料室内培养(玉米秸秆-JG、生物炭-BR、商品有机肥-OR和秸秆制生物炭-JBR)和不同培肥方式(MT-免耕、秸秆深还田-ST、有机肥-OM和对照-CK)的田间试验,研究有机物料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组分、持水及压实特性的影响,探讨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增碳固碳特征、土壤持水能力增加及土壤板结消减的影响效果,以期为东北旱地土壤丰产增效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所得结论如下:1.有机物料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组分、持水及压实特性的影响(1)对不同培养时间土壤有机碳(SOC)和活性有机碳(AOC)的研究表明,除SOC在培养6个月(T6)和培养10个月(T10)差异不显著外,随培养时间延长颗粒有机碳(P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有机碳(EOC)的极显著增加,而微生物量碳(MB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极显著降低。物料添加种类和比例对T6和T10的SOC和AOC的影响表明,除添加比例单一效应对T6的EOC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碳组分影响均达到显著或者极显著差异。除T10的MBC表现为1...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培肥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组分的影响
        1.1.2 培肥措施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1.1.3 培肥措施对土壤压缩特性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室内培养试验设计
        2.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土壤化学指标分析
        2.3.2 土壤物理指标分析
        2.3.3 土壤力学指标分析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4.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计算
        2.4.2 土壤压缩曲线计算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有机物料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组分、持水和压缩特性的影响
        3.1.1 有机物料种类及比例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3.1.2 有机物料种类及比例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3.1.3 土壤含水量、有机物料种类和比例对土壤压缩特性的影响
    3.2 培肥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持水和压缩特性的影响
        3.2.1 培肥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3.2.2 培肥方式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3.2.3 培肥方式对土壤压缩特性的影响
    3.3 土壤固碳、持水及抗压关系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渭北旱塬苹果园水分生产力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定量模拟[J]. 彭星星,郭正,张玉娇,李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1)
[2]振动深松耕作对不同类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影响研究[J]. 滕云,张忠学,司振江,黄彦,王柏.  灌溉排水学报. 2017(05)
[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模拟[J]. 董义阳,赵成义,于志同,王丹丹,班春广.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1)
[4]不同耕作措施下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量的影响[J]. 李纯燕,杨恒山,萨如拉,张瑞富,曹倩,张丽娟.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1)
[5]枯落物敷盖对红壤坡地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J]. 聂小飞,郑海金,左继超,李赟璟,王凌云,廖凯涛.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6)
[6]秸秆与秸秆生物炭对采煤塌陷复垦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贾俊香,谢英荷,李廷亮,王玲.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5)
[7]长期施肥土壤不同粒径颗粒的固碳效率[J]. 蔡岸冬,张文菊,申小冉,肖婧,韩天富,徐明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6)
[8]小麦-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组成及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J]. 张雅洁,陈晨,陈曦,常江,章力干,郜红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11)
[9]桂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研究[J]. 覃淼,翟禄新,周正朝.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3)
[10]三江平原不同湿地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含量差异[J]. 肖烨,黄志刚,武海涛,吕宪国.  生态学报. 2015(23)

博士论文
[1]耕作方式对华北平原麦玉两熟农田土壤固碳及作物生长的影响[D]. 张向前.中国农业大学 2017
[2]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研究[D]. 张芸.福建农林大学 2017
[3]东北地区棕壤和黑土旱田土壤板结机理研究[D]. 安晶.沈阳农业大学 2016
[4]有机培肥对黑土有机质消长及其组分与结构的影响[D]. 梁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土壤基本理化参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Genuechten模型预报研究[D]. 舒凯民.太原理工大学 2017
[2]东北黑土压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柴鑫.沈阳农业大学 2016
[3]典型黑土表层土壤压缩与回弹特性[D]. 韩少杰.东北林业大学 2016
[4]非饱和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与预测[D]. 赵雅琼.长安大学 2015
[5]不同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及碳库的影响[D]. 杨敏芳.南京农业大学 2013
[6]基于提高持水能力的硅藻土改性及改良土壤持水性能的初步研究[D]. 苏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7]土壤压实对扦插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视化仿真[D]. 李立成.昆明理工大学 2013
[8]不同农作方式对灌漠土碳库的影响[D]. 曾骏.甘肃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45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45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c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