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下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21-04-19 07:45
  土壤有机碳是团聚体的重要胶结物质,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与有机碳的含量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有利于明确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下有机碳在土壤中的积累规律。本文基于水稻-紫云英轮作定位试验,选取其中的对照(CK)、单施化肥(NPK)、紫云英还田(MV)、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MV+NPK)、秸秆还田配施化肥(S+NPK)、紫云英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MV+S+NPK)6种处理。以河流冲积物Q4(JZ)和第四纪沉积物Q3(WH)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对象,通过湿筛和密度分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紫云英与秸秆还田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体中有机碳组分的分布特征;探讨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对耕层(0-20cm)土壤容重和团聚体分布的影响;采用添加紫云英室内培养试验,分析紫云英腐解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的变化和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储存特征。为农业生产中绿肥、秸秆合理还田和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紫云英和秸秆还田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但各处理在两种土壤的变化规律有一定差异,JZ土壤紫云英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S+MV+NP...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下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不同处理JZ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粒级


m 团聚体含量降低了 13.79%~39.26%。0.25~0.053mm 粒级3.19%~5.24%,其余各处理较 CK 处理降低了 11.26%~39 粒级团聚体各处理表现为 NPK>S+MV+NPK>CK>MVMV+NPK、S+NPK 和 S+MV+NPK 处理较 NPK 处理均降低了<含量,降幅分别为 40.14%、68.17%和 11.75%。紫云英和秸秆5mm 团聚体的含量,而<5mm 各粒级团聚体含量与单施化肥的下降。可知,在两种土壤中相比于对照处理,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后均聚体的含量,降低了 2~0.25 和 0.25~0.053mm 团聚体的含量2018)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但 JZ 土壤单施化肥处理显著的聚体的含量,WH 土壤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无机物根系分泌物以及土壤中的无机胶结物质(粘粒、铁铝氧化物体的形成(Bhattacharyya et al 2010;Medina et al 2015)。

土壤有机碳,有机碳含量,紫云英,配施


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有较大影响。 土壤有机碳含量为 5.99~8.33g/kg,不同处理由高到低依次为>S+MV+NPK>NPK>CK。相比于 CK 处理,MV+NPK 和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 23.87%和 39.07%。与单施相比,S+NPK 处理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了 24.51%,MVPK 处理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 10.91%和 3.14%,但并无显著+NPK 处理,S+MV+NPK 处理有机碳含量并无显著变化,并显示,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本研究中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在两种土壤中均显著提高了云英和秸秆配合还田相比于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可能是由于新鲜紫云英含氮量较高,还田后受激发效应影响促化分解,不利于土壤碳储存(周国朋等 2017;Pramanik et a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护性耕作对水-旱轮作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基于密度分组法[J]. 黄雅楠,黄丽,薛斌,成莉娟,李小坤,鲁剑巍.  土壤通报. 2019(01)
[2]亚热带水稻土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特点与长期固碳效应[J]. 吴金水,李勇,童成立,肖和艾,刘守龙,葛体达,周萍,沈健林,祝贞科,黄习知.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06)
[3]施用有机肥提升不同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性[J]. 陆太伟,蔡岸冬,徐明岗,高强,孙楠,张文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0)
[4]自然恢复序列梯度上退耕地土壤容重变化及其蓄水性能效应[J]. 焦梦妍,从怀军,姚静,杜好田.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5]稻田豆科冬季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J]. 李忠义,何铁光,蒙炎成,韦彩会,唐红琴.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3)
[6]稻田复种轮作休耕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 王志强,刘英,杨文亭,周泉,Aamer Muhammad,王海,黄国勤,赵其国.  土壤学报. 2018(05)
[7]长期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王艳玲,蒋发辉,徐江兵,刘真勇,高振.  土壤通报. 2018(02)
[8]培肥措施对烟田土壤团聚体及土壤碳库的影响[J]. 叶协锋,李志鹏,于晓娜,王勇,刘浩,代先强,程昌新,张勇华.  土壤通报. 2018(02)
[9]长期不同施肥下肥料氮在黑土不同团聚体有机物中的固持差异[J]. 杨洪波,史天昊,徐明岗,段英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2)
[10]连续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J]. 薛斌,黄丽,鲁剑巍,李小坤,殷志遥,刘智杰,陈涛.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1)

博士论文
[1]水分与温度对土壤碳氮磷转化的影响及其机理[D]. 孙大生.浙江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贵州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D]. 杨丰.贵州大学 2016
[2]棉秆还田对连作棉田土壤团聚体养分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 曹晶晶.石河子大学 2016
[3]施用有机物料对水稻土有机碳物理组分的影响[D]. 杨艳.浙江农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47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47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d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