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江河源区草地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14:35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干扰,土壤侵蚀问题愈发严重。青海省江河源区(长江、黄河源区)是生态敏感脆弱区,土壤侵蚀直接影响到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土壤侵蚀中,常用土壤可蚀性来表征土壤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本文以青海省江河源区草原和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系统分析了草原和草甸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以及变异性特征,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筛选并确定草原和草甸土壤可蚀性的关键因子,从而为青海省江河源区不同下垫面土壤可蚀性定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各类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孔隙特征类因子中,随海拔的升高,草原和草甸土壤的容重先增加后降低;孔隙度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并分别在海拔4800m和5000m处达到最大值;含水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草原土壤饱和导水率先增加后趋于平缓,草甸土壤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在海拔4600m处达到最小值,并与海拔的拟合优度较高(R2=0.59)。土壤养分类因子中,随海拔的升高,草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在海拔47...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可蚀性研究进展
1.2.2 江河源区土壤可蚀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采样
2.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
3.1 土壤孔隙特征类因子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
3.1.1 土壤孔隙特征类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3.1.2 土壤孔隙特征类因子变异特征
3.2 土壤养分类因子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
3.2.1 土壤养分类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3.2.2 土壤养分类因子变异特征
3.3 土壤粒径类因子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
3.3.1 土壤粒径类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3.3.2 土壤粒径类因子变异特征
3.3.3 土壤粒径分形维数特征
3.4 土壤团聚体类因子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
3.4.1 土壤团聚体类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3.4.2 土壤团聚体类因子变异性特征
3.5 小结
第四章 土壤可蚀性影响因子分析
4.1 土壤可蚀性影响因子初选
4.2 土壤可蚀性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
4.2.1 草原土壤初选因子间相关性
4.2.2 草甸土壤初选因子间相关性
4.3 小结
第五章 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筛选
5.1 草原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筛选
5.1.1 草原土壤可蚀性因子主成分分析
5.1.2 草原土壤可蚀性因子逐步回归分析
5.1.3 草原土壤可蚀性因子通径分析
5.1.4 草原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确定
5.2 草甸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筛选
5.2.1 草甸土壤可蚀性因子主成分分析
5.2.2 草甸土壤可蚀性因子逐步回归分析
5.2.3 草甸土壤可蚀性因子通径分析
5.2.4 草甸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确定
5.3 草原和草甸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南州高寒草地土壤氮磷空间分布特征[J]. 张瑶瑶,冷若琳,崔霞,宋清洁,胥刚. 草业学报. 2018(12)
[2]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分配及其稳定性[J]. 王甜,徐姗,赵梦颖,李贺,寇丹,方精云,胡会峰. 植物生态学报. 2017(11)
[3]基于RUSLE模型的三江源高寒草地土壤侵蚀评价[J]. 林慧龙,郑舒婷,王雪璐. 草业学报. 2017(07)
[4]伏牛山区迎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粒径分布特征[J]. 方肖晨,王春红,张荣华,张光灿,邢先双,杨锐,赵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7(03)
[5]基于USLE模型的祁连山南坡土壤侵蚀现状评价[J]. 魏兰香,曹广超,曹生奎,袁杰,吴成永.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7(03)
[6]天山南坡台兰河上游草地土壤理化性质与海拔的关系研究[J]. 马国飞,满苏尔·沙比提,靳万贵. 土壤通报. 2017(03)
[7]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不同土壤类型的产沙特征[J]. 仲亚婷,张文太,李建贵,黄俊华,张佩佩,张少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3)
[8]1956—2010年三江源区水土流失状况演变[J]. 蒋冲,高艳妮,李芬,王德旺,张林波,李岱青. 环境科学研究. 2017(01)
[9]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化探土壤样品中有机碳含量[J]. 双龙,妮萨娜,杜江,滕朝阳,石成纲. 安徽化工. 2016(04)
[10]An evaluation on using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as the indicator of interrill erodibility[J]. DING Wen-feng,ZHANG Xun-ch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6(05)
博士论文
[1]青藏高原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研究[D]. 王雪璐.兰州大学 2016
[2]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机制与土壤可蚀性估算模型[D]. 王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3]江河源区冷生土壤环境对高寒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与环境效应研究[D]. 王一博.兰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沂蒙山区沂源县土壤可蚀性因子(K)研究[D]. 邹丛荣.南京林业大学 2017
[2]高寒草原区210Pbex的分布特征及土壤侵蚀示踪研究[D]. 胡菊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16
[3]兴海盆地子科滩土壤侵蚀强度及空间分布特征[D]. 马玉军.青海师范大学 2016
[4]基于InVEST模型的三江源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评估[D]. 闻亮.首都师范大学 2012
[5]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特征及物理性状究[D]. 灵灵.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6]基于GIS的冀西北高原土壤性状空间变异及作物优化配置研究[D]. 张继宗.河北农业大学 2008
[7]大青山南北坡不同海拔高度表土理化性质研究[D]. 李晓佳.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8]冻土高寒草甸草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D]. 程艳涛.兰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49863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可蚀性研究进展
1.2.2 江河源区土壤可蚀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采样
2.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
3.1 土壤孔隙特征类因子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
3.1.1 土壤孔隙特征类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3.1.2 土壤孔隙特征类因子变异特征
3.2 土壤养分类因子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
3.2.1 土壤养分类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3.2.2 土壤养分类因子变异特征
3.3 土壤粒径类因子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
3.3.1 土壤粒径类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3.3.2 土壤粒径类因子变异特征
3.3.3 土壤粒径分形维数特征
3.4 土壤团聚体类因子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
3.4.1 土壤团聚体类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3.4.2 土壤团聚体类因子变异性特征
3.5 小结
第四章 土壤可蚀性影响因子分析
4.1 土壤可蚀性影响因子初选
4.2 土壤可蚀性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
4.2.1 草原土壤初选因子间相关性
4.2.2 草甸土壤初选因子间相关性
4.3 小结
第五章 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筛选
5.1 草原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筛选
5.1.1 草原土壤可蚀性因子主成分分析
5.1.2 草原土壤可蚀性因子逐步回归分析
5.1.3 草原土壤可蚀性因子通径分析
5.1.4 草原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确定
5.2 草甸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筛选
5.2.1 草甸土壤可蚀性因子主成分分析
5.2.2 草甸土壤可蚀性因子逐步回归分析
5.2.3 草甸土壤可蚀性因子通径分析
5.2.4 草甸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确定
5.3 草原和草甸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南州高寒草地土壤氮磷空间分布特征[J]. 张瑶瑶,冷若琳,崔霞,宋清洁,胥刚. 草业学报. 2018(12)
[2]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分配及其稳定性[J]. 王甜,徐姗,赵梦颖,李贺,寇丹,方精云,胡会峰. 植物生态学报. 2017(11)
[3]基于RUSLE模型的三江源高寒草地土壤侵蚀评价[J]. 林慧龙,郑舒婷,王雪璐. 草业学报. 2017(07)
[4]伏牛山区迎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粒径分布特征[J]. 方肖晨,王春红,张荣华,张光灿,邢先双,杨锐,赵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7(03)
[5]基于USLE模型的祁连山南坡土壤侵蚀现状评价[J]. 魏兰香,曹广超,曹生奎,袁杰,吴成永.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7(03)
[6]天山南坡台兰河上游草地土壤理化性质与海拔的关系研究[J]. 马国飞,满苏尔·沙比提,靳万贵. 土壤通报. 2017(03)
[7]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不同土壤类型的产沙特征[J]. 仲亚婷,张文太,李建贵,黄俊华,张佩佩,张少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3)
[8]1956—2010年三江源区水土流失状况演变[J]. 蒋冲,高艳妮,李芬,王德旺,张林波,李岱青. 环境科学研究. 2017(01)
[9]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化探土壤样品中有机碳含量[J]. 双龙,妮萨娜,杜江,滕朝阳,石成纲. 安徽化工. 2016(04)
[10]An evaluation on using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as the indicator of interrill erodibility[J]. DING Wen-feng,ZHANG Xun-ch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6(05)
博士论文
[1]青藏高原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研究[D]. 王雪璐.兰州大学 2016
[2]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机制与土壤可蚀性估算模型[D]. 王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3]江河源区冷生土壤环境对高寒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与环境效应研究[D]. 王一博.兰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沂蒙山区沂源县土壤可蚀性因子(K)研究[D]. 邹丛荣.南京林业大学 2017
[2]高寒草原区210Pbex的分布特征及土壤侵蚀示踪研究[D]. 胡菊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16
[3]兴海盆地子科滩土壤侵蚀强度及空间分布特征[D]. 马玉军.青海师范大学 2016
[4]基于InVEST模型的三江源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评估[D]. 闻亮.首都师范大学 2012
[5]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特征及物理性状究[D]. 灵灵.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6]基于GIS的冀西北高原土壤性状空间变异及作物优化配置研究[D]. 张继宗.河北农业大学 2008
[7]大青山南北坡不同海拔高度表土理化性质研究[D]. 李晓佳.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8]冻土高寒草甸草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D]. 程艳涛.兰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49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4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