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综合生态效益评价
发布时间:2021-04-21 10:43
合理评价南方红壤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综合生态效益是进一步评价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可为该地区耕作方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针对已有研究对南方红壤坡耕地区耕作方式评价存在评价指标片面和评价系统粗略等问题,以裸露措施(CK)为对照,以顺坡耕作(DT)、顺坡+植物篱(DT+HR)、横坡耕作(CT)和稻草覆盖措施(SM)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效益评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确立了保持水土效益(B1)、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效益(B2)和提高土地生产力(B3)3个效益指标类型以及具有代表性的8个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以农民普通耕作(主要是顺坡耕作)为主的南方红壤区,稻草覆盖措施能明显地减少土壤侵蚀量、控制养分流失,各措施效益大小为顺坡耕作<顺坡+植物篱<横坡耕作<稻草覆盖;不同耕作措施的综合生态效益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效益均较顺坡耕作明显提升,其中稻草覆盖措施最高;不同措施效益指标较顺坡耕作增幅也不同,其中保持水土效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效益分别增加66.3%~87.7%,36.2%~45.4%。评价结果表明在南方...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基本情况
1.2 试验设计
2 评价过程
2.1 综合生态效益评价原则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3 评价指标测定方法
2.4 评价指标标准化
2.5 评价方法
2.5.1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主观权重(ω)
2.5.2 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客观权重(?)
2.5.3 AHP-熵权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βj)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耕作措施径流泥沙量差异分析
3.2 不同耕作措施氮磷流失量差异分析
3.3 不同耕作措施提高土地生产力指标差异分析
3.4 不同耕作措施综合生态效益分析
4 讨 论
5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熵权法的三维动态灰关联优化算法[J]. 朱晓宵,李炳军.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17)
[2]生态效益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筛选[J]. 王效科,杨宁,吴凡,任玉芬,王思远,薄乖民,蒋高明,王玉宽,孙玉军,张路,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2019(15)
[3]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J]. 史志华,杨洁,李忠武,李勇,程栋梁,袁再建.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1)
[4]南方典型红壤区不同水保措施下坡面产流产沙及稀土迁移特征[J]. 张青青,陈志强,陈志彪,马倩怡.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1)
[5]不同植被覆盖度对紫色土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J]. 戴金梅,查轩,黄少燕,陈世发,翟少华,王丽园,刘川.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3)
[6]基于AHP-熵权法的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以白城市为例[J]. 郝洋,梁秀娟,孟凡傲,肖长来,王百阳. 节水灌溉. 2016(06)
[7]覆盖和草篱对红壤坡耕地花生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J]. 郑海金,杨洁,黄鹏飞,万佳蕾,王凌云,赵佳鼎.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4)
[8]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泥沙及氮磷流失特征[J]. 胡雪琴,蒋平,彭旭东,史东梅.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2)
[9]紫色土区坡耕地植物篱模式综合生态效益评价[J]. 蒲玉琳,谢德体,倪九派,魏朝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01)
[10]中国南方红壤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赵其国,黄国勤,马艳芹. 生态学报. 2013(24)
博士论文
[1]植物篱—农作模式控制坡耕地氮磷流失效应及综合生态效益评价[D]. 蒲玉琳.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51614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基本情况
1.2 试验设计
2 评价过程
2.1 综合生态效益评价原则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3 评价指标测定方法
2.4 评价指标标准化
2.5 评价方法
2.5.1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主观权重(ω)
2.5.2 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客观权重(?)
2.5.3 AHP-熵权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βj)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耕作措施径流泥沙量差异分析
3.2 不同耕作措施氮磷流失量差异分析
3.3 不同耕作措施提高土地生产力指标差异分析
3.4 不同耕作措施综合生态效益分析
4 讨 论
5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熵权法的三维动态灰关联优化算法[J]. 朱晓宵,李炳军.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17)
[2]生态效益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筛选[J]. 王效科,杨宁,吴凡,任玉芬,王思远,薄乖民,蒋高明,王玉宽,孙玉军,张路,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2019(15)
[3]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J]. 史志华,杨洁,李忠武,李勇,程栋梁,袁再建.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1)
[4]南方典型红壤区不同水保措施下坡面产流产沙及稀土迁移特征[J]. 张青青,陈志强,陈志彪,马倩怡.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1)
[5]不同植被覆盖度对紫色土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J]. 戴金梅,查轩,黄少燕,陈世发,翟少华,王丽园,刘川.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3)
[6]基于AHP-熵权法的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以白城市为例[J]. 郝洋,梁秀娟,孟凡傲,肖长来,王百阳. 节水灌溉. 2016(06)
[7]覆盖和草篱对红壤坡耕地花生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J]. 郑海金,杨洁,黄鹏飞,万佳蕾,王凌云,赵佳鼎.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4)
[8]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泥沙及氮磷流失特征[J]. 胡雪琴,蒋平,彭旭东,史东梅.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2)
[9]紫色土区坡耕地植物篱模式综合生态效益评价[J]. 蒲玉琳,谢德体,倪九派,魏朝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01)
[10]中国南方红壤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赵其国,黄国勤,马艳芹. 生态学报. 2013(24)
博士论文
[1]植物篱—农作模式控制坡耕地氮磷流失效应及综合生态效益评价[D]. 蒲玉琳.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51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5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