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长期有机培肥提高红壤性水稻土生物学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微生物学机制

发布时间:2021-05-23 14:42
  【目的】依托位于江西红壤研究所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探究长期施用紫云英、猪粪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阐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对土壤肥力的生物指示功能,揭示影响作物产量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关键环境因子。【方法】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1年,选取的6个处理分别为:CK (不施肥)、NPK (单施化肥)、M1 (早稻施绿肥)、M2 (早稻加倍施绿肥)、M3 (早稻施绿肥+晚稻施猪粪)和M4 (早稻施绿肥+晚稻秸秆还田),此外,有机处理(M1、M2、M3和M4)在施用有机物料的基础上,每季还补充一定量化肥(N 69 kg/hm2、P2O5 30 kg/hm2、K2O 67.5 kg/hm2)。于每季收获后测定水稻产量。2018年早稻收获后,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测定土壤化学指标、微生物量碳氮、脲酶及其他参与土壤碳、氮、磷和硫循环的胞外酶活性。【结果】1) 2009—2018年间,长期施肥处理明显提高了水稻产量,其中M3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为M... 

【文章来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26(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红壤稻田肥力与相对产量关系的水稻生产力评估[J]. 柳开楼,黄晶,张会民,韩天富,黄庆海,余喜初,李大明,胡惠文,叶会财,胡志华,马常宝,薛彦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6)
[2]长期施肥模式对双季水稻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J]. 唐海明,肖小平,李超,汤文光,郭立君,汪柯,程凯凯,潘孝晨,孙耿.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11)
[3]施用有机肥对中国农田土壤微生物量影响的整合分析[J]. 任凤玲,张旭博,孙楠,徐明岗,柳开楼.  中国农业科学. 2018(01)
[4]不同有机培肥模式下双季稻田碳汇效应与收益评估[J]. 胡志华,李大明,徐小林,余喜初,柳开楼,叶会财,周利军,胡惠文,黄庆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2)
[5]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徐一兰,唐海明,肖小平,郭立君,李微艳,孙继民.  生态学报. 2016(18)
[6]长期冬种绿肥改变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特性[J]. 高嵩涓,曹卫东,白金顺,高菊生,黄晶,曾闹华,常单娜,志水胜好.  土壤学报. 2015(04)
[7]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性水稻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裴雪霞,周卫,梁国庆,孙静文,王秀斌,艾超,李双来.  中国农业科学. 2010(20)
[8]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刘恩科,赵秉强,李秀英,姜瑞波,李燕婷,Hwat Bing So.  植物生态学报. 2008(01)
[9]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李娟,赵秉强,李秀英,Hwat Bing So.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1)
[10]有机农业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J]. 李东坡,武志杰,陈利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02)



本文编号:3202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02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d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