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07 21:24
  本文以河南省禹州市为试验地点,选用小麦豫麦49-198品种和玉米秀青74-9品种,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施肥管理模式(T1)、对比农民习惯施肥管理模式的优化施肥管理模式(T2)、超高产施肥管理模式(T3)、对比超高产施肥管理模式的高产高效施肥管理模式模式(T4)4种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小麦-玉米轮作下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探讨了连续种植下土壤质量的变化,以及在四种模式下土壤碳氮变化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显著。与第一季小麦收获时相比,T1处理下土壤0-30cm、30-60cm土壤全氮含量均降低,而T2、T3和T4处理均有所增加。T4处理30-60cm土壤全氮的含量最高,对提高土壤全氮量作用明显。2.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有机氮含量及所占比例有明显影响。经过六季的定位施肥,与第一季收获时0-30、30-60cm土壤相比较,T1处理土壤酸解性氮含量分别减低了15.8%、1.8%,。T2处理土壤酸解性氮含量增加了8.6%、24.6%,T3处理分别降低了10.1%、29.6%,T4处理0-30cm土壤酸解性氮含量增加了36.4%,30-60cm土壤酸解氮含量仅下降1....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1.1 土壤碳素
        1.1.1 土壤碳素的存在形式
        1.1.2 土壤碳素的作用
        1.1.3 土壤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1.4 施肥对土壤碳的影响
    1.2 土壤氮素
        1.2.1 土壤氮素的存在形式
        1.2.2 土壤氮素的来源
        1.2.3 施肥、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素氮库的影响
    1.3 农业生产中土壤碳氮存在的主要问题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及基本情况
    3.2 试验设计
    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3.1 土壤无机氮测定
        3.3.2 土壤全氮测定
        3.3.3 土壤有机氮的形态分析
        3.3.4 土壤全碳的测定
        3.3.5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测定
        3.3.6 难氧化有机碳测定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4.1.1 对 0-30cm土壤全氮的影响
        4.1.2 对 30-60cm土壤全氮的影响
        4.1.3 对 60-90cm土壤全氮的影响
    4.2 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氮的影响
        4.2.1 对土壤酸解性氮与非酸解性氮的影响
        4.2.2 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4.3 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无机氮累积的影响
    4.4 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碳的影响
        4.4.1 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全碳的影响
        4.4.2 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4.4.3 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氧化稳定系数的影响
    4.5 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C/N的影响
        4.5.1 对土壤C/N的影响
        4.5.2 对土壤有机氮组分C/N的影响
        4.5.3 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碳组分C/N的影响
    4.6 土壤碳氮与作物产量的关联分析
        4.6.1 土壤碳氮组分与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
        4.6.2 土壤碳氮比与作物产量相关关系
        4.6.3 土壤碳氮组分与作物产量的通径分析
5、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绵土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动态的影响[J]. 王琳,李玲玲,高立峰,刘杰,罗珠珠,谢军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09)
[2]长期施肥条件下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及矿化特性研究[J]. 彭银燕,黄运湘,孙梅.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5)
[3]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J]. 茹淑华,张国印,孙世友,耿暖,王凌,陈贵今.  华北农学报. 2011(S2)
[4]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碳氮储量的影响[J]. 乔云发,韩晓增,赵兰坡.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1(04)
[5]土地利用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万忠梅,郭岳,郭跃东.  生态环境学报. 2011(03)
[6]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J]. 王媛,周建斌,梁斌,刘东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06)
[7]氮素实时管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叶优良,黄玉芳,刘春生,曲日涛,宋海燕,崔振岭.  作物学报. 2010(09)
[8]氮肥用量和秸秆根茬碳投入对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J]. 王文静,魏静,马文奇,杨玉荣,郭彩娟.  生态学报. 2010(13)
[9]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有机氮组分及剖面分布的影响[J]. 高晓宁,韩晓日,刘宁,左仁辉,吴正超,杨劲峰.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8)
[10]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有机氮组分和有机碳的影响[J]. 肖伟伟,范晓晖,杨林章,孙波.  土壤学报. 2009(02)

硕士论文
[1]寒地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供氮指标初探[D]. 赵晓宇.东北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17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17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2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