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区夏玉米涝渍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0 07:56
为了定量评估江淮地区夏玉米涝渍灾害和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基于1961—2013年91个观测站点的日雨量数据,耦合夏玉米生育期和涝渍灾情数据,统计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段、不同涝渍等级的灾害样本,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正态性检验、区间估计等方法,构建了基于有效降雨量的夏玉米分生育时段涝渍灾害的等级指标,并验证了指标的合理性;分析了区域1961—2010年夏玉米涝渍灾害的时空分布和风险分布。结果表明:夏玉米涝渍灾害等级与当前涝渍过程降雨量和前2旬逐旬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同一等级涝渍灾害,拔节-抽雄期指标阈值最高,抽雄-成熟期的次之,出苗-拔节期的最低;20世纪70年代涝渍灾害的发生有所减少,80年代后又逐渐增多;涝渍灾害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淮、沿湖和沿海地区,且随着生育进程的增加,多发区总体随雨带北移;近50年来出苗至抽雄阶段涝渍灾害的发生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抽雄至成熟阶段则以减少趋势为主;随着生育进程的增加,涝渍灾害风险指数的高值区逐渐由西南向东北移动。
【文章来源】:生态学杂志. 2017,36(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1.3 指标构建
1.3.1 有效降雨量
1.3.2 指标阈值的确定
(1)Shapiro-Wilk检验(S-W检验)
(2)t-分布区间估计方法
1.4 指标验证
1.5 涝渍灾害的气候倾向率分析
1.6 涝渍灾害风险指数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夏玉米涝渍灾害等级指标的构建
2.1.1 前期降雨量的影响
2.1.2 涝渍指标阈值的确定
2.2 夏玉米涝渍灾害等级评价指标验证
2.3 夏玉米涝渍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2.3.1 夏玉米涝渍灾害的时间分布
2.3.2 夏玉米涝渍灾害的空间分布
2.4 夏玉米涝渍灾害风险指数分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苗期涝渍对黄淮地区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余卫东,冯利平,胡程达,彭记永. 生态学杂志. 2015(08)
[2]196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洪涝灾害时空变化[J]. 张桂香,霍治国,吴立,王慧芳,杨建莹. 地理研究. 2015(06)
[3]安庆市夏玉米涝渍灾害指标研究[J]. 康童茜,刘海,杨书运,汪海欧.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6)
[4]基于SPSS的正态性检验方法的选择[J]. 罗文海,王玖,韩春蕾,孙红卫,胡乃宝. 中国医院统计. 2015 (01)
[5]淮河流域玉米受淹胁迫试验研究[J]. 叶阳,王矿. 治淮. 2014(11)
[6]基于样条插值法与GIS的江苏省暴雨洪涝风险评估[J]. 邹洁云,陈苏婷.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22)
[7]黄淮地区涝渍胁迫影响夏玉米生长及产量[J]. 余卫东,冯利平,盛绍学,石磊.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3)
[8]淮河流域旱涝灾害致灾气候阈值[J]. 高超,陈实,翟建青,张正涛,刘青. 水科学进展. 2014(01)
[9]安徽省淮北平原夏玉米主要生育时期旱涝指标与影响评估[J]. 李德,祁宦,马晓群. 中国农学通报. 2013(17)
[10]开封市夏玉米苗期渍涝试验研究[J]. 高子乐,祝云宪,马培培,冯跃华.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18)
硕士论文
[1]淹水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D]. 任佰朝.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基于GECROS模型的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旱涝灾害评估研究[D]. 吴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3]黄淮海夏玉米涝渍灾害影响评估[D]. 郁凌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4]淮河流域暴雨时空演变特征及灾害风险评估[D]. 郝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
[5]安徽省农业旱涝灾害风险分析[D]. 贺楠.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09
本文编号:3221995
【文章来源】:生态学杂志. 2017,36(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1.3 指标构建
1.3.1 有效降雨量
1.3.2 指标阈值的确定
(1)Shapiro-Wilk检验(S-W检验)
(2)t-分布区间估计方法
1.4 指标验证
1.5 涝渍灾害的气候倾向率分析
1.6 涝渍灾害风险指数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夏玉米涝渍灾害等级指标的构建
2.1.1 前期降雨量的影响
2.1.2 涝渍指标阈值的确定
2.2 夏玉米涝渍灾害等级评价指标验证
2.3 夏玉米涝渍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2.3.1 夏玉米涝渍灾害的时间分布
2.3.2 夏玉米涝渍灾害的空间分布
2.4 夏玉米涝渍灾害风险指数分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苗期涝渍对黄淮地区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余卫东,冯利平,胡程达,彭记永. 生态学杂志. 2015(08)
[2]196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洪涝灾害时空变化[J]. 张桂香,霍治国,吴立,王慧芳,杨建莹. 地理研究. 2015(06)
[3]安庆市夏玉米涝渍灾害指标研究[J]. 康童茜,刘海,杨书运,汪海欧.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6)
[4]基于SPSS的正态性检验方法的选择[J]. 罗文海,王玖,韩春蕾,孙红卫,胡乃宝. 中国医院统计. 2015 (01)
[5]淮河流域玉米受淹胁迫试验研究[J]. 叶阳,王矿. 治淮. 2014(11)
[6]基于样条插值法与GIS的江苏省暴雨洪涝风险评估[J]. 邹洁云,陈苏婷.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22)
[7]黄淮地区涝渍胁迫影响夏玉米生长及产量[J]. 余卫东,冯利平,盛绍学,石磊.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3)
[8]淮河流域旱涝灾害致灾气候阈值[J]. 高超,陈实,翟建青,张正涛,刘青. 水科学进展. 2014(01)
[9]安徽省淮北平原夏玉米主要生育时期旱涝指标与影响评估[J]. 李德,祁宦,马晓群. 中国农学通报. 2013(17)
[10]开封市夏玉米苗期渍涝试验研究[J]. 高子乐,祝云宪,马培培,冯跃华.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18)
硕士论文
[1]淹水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D]. 任佰朝.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基于GECROS模型的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旱涝灾害评估研究[D]. 吴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3]黄淮海夏玉米涝渍灾害影响评估[D]. 郁凌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4]淮河流域暴雨时空演变特征及灾害风险评估[D]. 郝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
[5]安徽省农业旱涝灾害风险分析[D]. 贺楠.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09
本文编号:3221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2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