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安徽省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4 01:01
  热量是农业生产活动的控制性因子,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以热量资源要素(年平均温度、≥0℃积温、≥5℃积温、≥10℃积温、≥15℃积温、≥20℃积温、≥25℃积温等)作为指标,来探讨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基于安徽省20个站点1960-2012年的逐日气温数据,利用GIS技术,采用多元回归法建立热量资源要素空间分析模型,再进行空间插值,探讨安徽省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利用SPSS选取典型代表站点,从地带性角度来研究热量资源在时间序列上的分布,采用气候倾向率、持续日数变化、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来分析安徽省热量资源的时间变化、周期性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比较反距离权重法、克里格插值法、样条插值法这3种空间插值方法后,发现反距离权重法比克里格插值法和样条插值法误差小,其空间栅格化精细更高,因此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反距离权重法对安徽省热量资源要素进行栅格化,可以提高热量资源评估分析的精细化程度。(2)运用系统聚类方法选取热量资源诸要素指标对站点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选出代表性的站点。聚类结果分为3类,各类站点区域内的热量资源具有趋同性。第一类站点的年平...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安徽省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研究区地形及本文所用气象观测站点分布

地图,系统树,安徽省


4 结果与分析安徽省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代表站点的选择根据安徽省地图可知,安徽省分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皖南山区五大地貌单元。应用 SPSS 对安徽省 20 个气象站点 1961-2012 年进行分析,选取年平均温度,≥0℃、≥5℃、≥10℃、≥15℃积温平均持续日数,、≥10℃、≥15℃积温等数据作为变量,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站点进行基础上选出代表性的站点。选用 18 个站点数据进行分类,系统树状图如:

代表站,点图


图 4-2 典型代表站点图Fig. 4-2 Typical site map站点呈纬向、经向地带性分布,涵盖了各区域的状况,反映安徽省的积温分布情立平方千米,拥有 80 多个气象台站。本文有完整的气象数据,平原上分布着 14 个台,这些台站的气象资料只能部分地反映多样性特征得不到全面、真实地反映,也,为了客观地描述安徽热量资源要素指指标随地理参数变化的空间分析模型,其Y = f( , λ,h) +ε源要素指标因子(如年平均温度、≥0℃积拔高度等地理因子;ε 为余差项,成为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龙江省≥10℃积温时空变化特征[J]. 朱红蕊,尹嫦姣,张洪玲,裴宇航,孙爽.  冰川冻土. 2015(06)
[2]黑龙江省积温时空变化及积温带的重新划分[J]. 曹萌萌,李俏,张立友,高见,李维海,丁王梅,孙彦坤.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5)
[3]SRES A2/B2情景下未来黑龙江省积温带格局的演变[J]. 朱海霞,吕佳佳,李秀芬,王萍,李宇光,王铭,王秋京,姜丽霞.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5)
[4]黑龙江省积温带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进展[J]. 宋天元,孙彦坤.  黑龙江气象. 2014(02)
[5]1960-2011年华南地区界限温度10oC积温时空变化分析[J]. 戴声佩,李海亮,罗红霞,赵一飞.  地理学报. 2014(05)
[6]安徽省一季稻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岳伟,曹雯,杨太明,吴文革,陈刚.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1)
[7]1901-2012年福州市气温变化趋势[J]. 郑东旗,祁旭,刘增基,李岩.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8]1961—2010年江苏省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J]. 朱敏,袁建辉.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03)
[9]基于Morlet小波的甘肃省近50年气温变化分析[J]. 白冰,孔令旺,王有恒,陆登荣.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7)
[10]基于GIS海南岛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法比较分析[J]. 张莉莉,陶忠良,张京红.  热带农业科学. 2012(04)

博士论文
[1]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D]. 黄爱军.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插值法研究中国区域积温演变[D]. 蒋雅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不同积温模型的稳定性评估[D]. 赵倩.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6
[3]中国陆地积温空间插值DEM分区优化及其精度分析[D]. 李红星.西北师范大学 2007
[4]阿克苏地区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分析[D]. 王红菊.新疆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28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28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3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