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

发布时间:2021-06-14 14:26
  以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时空替代法分析了该区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与养分时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在退耕当年(CK),植被分布以一年生浅根性草本植物为主,但种类较为单一,此时土壤贮水量较高;随着施肥活动的停止,退耕1~8 a,一年生及二年生草本植物逐渐恢复,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量逐渐增大,此时土壤贮水量大幅度下降,以0—20 cm土层表现较为明显;退耕13~20 a演替为以多年生小灌木黑果枸杞为优势种的单一植物群落,此时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回升;退耕30~40 a时,多年生小灌木种类增加,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量增大,土壤贮水量下降。(2) 3种土壤养分的总体变化均表现为随退耕年限增加而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在同一年限内均表现为0—20 cm土层中的含量大于20—40 cm,且同年内两层间的含量差异均虽退耕年限增加而逐渐减小,以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表现较明显;整个退耕时间内土壤全氮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土壤速效磷含量在退耕当年(CK)的土壤表层0—20 cm含量最大,之后随退耕年限增加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并最终趋于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在CK至退耕8 a间变化幅度较...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


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特征

年限,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土层


不同退耕年限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小,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土壤有机质总体呈逐渐减小趋势,其中退耕初期,0—20 cm土层间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在退耕后第1年达到峰值0.041 g/kg,在退耕后第4年达到较大值0.036 g/kg,之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差异性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且两土层中,0—20 cm土层在退耕1~8 a间有机质变化较为剧烈,之后趋于稳定;在整个退耕年限内,20—4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随退耕年限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呈较为平缓的波动式下降趋势,并在退耕初期含量较低,退耕后第1年达到峰值0.029 g/kg,退耕后第4年达到较大值0.026 g/kg,退耕第20年时达到最小值,0.015 g/kg。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羊河下游退耕地土壤微生物变化及土壤酶活性[J]. 王理德,姚拓,王方琳,魏林源,郭春秀,吴春荣,李发明.  生态学报. 2016(15)
[2]石羊河流域下游退耕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性[J]. 韩福贵,王理德,王芳琳,张莹花,何芳兰,郭春秀,魏林源.  土壤通报. 2014(06)
[3]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研究[J]. 郭春秀,王理德,韩福贵,马剑平,何芳兰,刘淑娟,王方琳,张莹花,魏林源.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7)
[4]石羊河下游退耕区次生草地自然恢复过程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J]. 王理德,姚拓,何芳兰,韩福贵,郭春秀,王方琳,魏林源.  草业学报. 2014(04)
[5]民勤绿洲退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J]. 王方琳,王理德,韩富贵,何芳兰,郭春秀,张莹花,柴成武,魏林源.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7)
[6]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J]. 王方琳,王理德,韩富贵,何芳兰,张莹花,郭春秀,柴成武,魏林源.  西北植物学报. 2013(07)
[7]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粮食安全的影响[J]. 王兵,刘国彬,张光辉,杨艳芬.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3)
[8]拉萨半干旱河谷砂生槐灌丛生态恢复过程的群落特征与土壤微生物动态分析[J]. 赵垦田,杨小林,马和平,张新军.  林业科学. 2013(02)
[9]荒漠草原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研究[J]. 吕桂芬,吴永胜,李浩,马万里,卢萍.  中国沙漠. 2010(01)
[10]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以石羊河流域民勤县为例[J]. 王世金,何元庆,赵成章.  水土保持研究. 2008(05)

博士论文
[1]土壤生态退化与生物修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 杨万勤.西南农业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30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30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d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