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竹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6 21:0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是土壤中重要的活性指标,研究竹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随混交比(混交林中阔叶树冠幅所占比例)的变化特征,对竹阔混交林土壤状况进行评价,为竹阔混交林经营过程中阔叶树冠幅的修剪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竹阔混交林的调查,研究混交比(阔叶树冠幅与样地面积比)为0~10%、10%~20%、20%~30%、30%~40%、40%以上的竹阔混交林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混交比与土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影响,混交比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混交比下,SMBC、SMBN、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SMBC含量在30%~40%混交比最高(357.67 mg/kg),SMBN含量在混交比为20%~30%时最高(127.00 mg/kg);混交比为20%~30%的竹阔混交林林分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在混交比为10%~20%时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种混交比;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微生物生物... 

【文章来源】:土壤. 2020,52(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竹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特征研究


不同混交比竹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n=3)

土壤酶,线性回归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相关性分析表明(表5),5种混交比条件下竹阔混交林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全磷与各种酶之间均未达到显著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pH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脲酶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均不显著;土壤脲酶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西太岳山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特性[J]. 吴然,康峰峰,韩海荣,程小琴,周文嵩,王泺鑫,陈晶,田平.  生态学杂志. 2016(12)
[2]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分析[J]. 叶江华,王海斌,李远华,贾小丽,孔祥海,何海斌.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5)
[3]竹阔混交林研究进展与展望[J]. 周亚琦,董杰,官凤英,范少辉.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3)
[4]秦岭山脉典型林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关系的探讨[J]. 杨瑞,刘帅,王紫泉,曹永昌,赵翊明,和文祥,耿增超.  土壤学报. 2016(04)
[5]喀斯特山区无籽刺梨种植基地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J]. 杨皓,范明毅,李婕羚,石雪丹,胡继伟.  山地学报. 2016(01)
[6]不同浓度石灰氮对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张学鹏,宁堂原,杨燕,孙涛,张淑敏,王斌.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7]再生水灌溉对葡萄叶片抗氧化酶和土壤酶的影响[J]. 李阳,王文全,吐尔逊·吐尔洪.  植物生理学报. 2015(03)
[8]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侵蚀环境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杨佳佳,安韶山,张宏,陈亚南,党廷辉,焦菊英.  生态学报. 2015(17)
[9]西南喀斯特山区寿竹林地土壤微生物量与酶活性在不同坡位和剖面层次的分布特征[J]. 秦华军,何丙辉,赵旋池,李源,毛文韬,曾清平.  环境科学. 2014(09)
[10]石羊河下游退耕区次生草地自然恢复过程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J]. 王理德,姚拓,何芳兰,韩福贵,郭春秀,王方琳,魏林源.  草业学报. 2014(04)

硕士论文
[1]安徽岳西常绿阔叶林带四种群落类型土壤养分、微生物量与酶活性分布特征研究[D]. 王伟波.华东师范大学 2015
[2]毛竹林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微生物特性研究[D]. 王雪芹.浙江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33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33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f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