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小流域植被/工程复合作用下的泥沙效应
发布时间:2021-06-21 10:36
研究植被/工程复合作用下的泥沙效应,为科学阐述黄土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耦合作用下的调水调沙效益提供参考依据。马家沟流域土地利用主要分为草地、林地、梯田、坡耕地、灌木林地、裸地、居民地和水域8类,流域布设各类淤地坝64座。基于SWAT模型,对比分析了多林流域和少林流域对流域泥沙的调节作用,分析了淤地坝淤积库容、单坝拦沙效益,研究了流域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植被除了缓洪增枯,同时可以减少流域侵蚀产沙,农果地与全林流域相比,输沙模数为后者的1.5倍;淤地坝坝控面积与坝高、库容与坝高均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8121、0.8603。黄土区流域植被/工程复合作用下水土保持效果显著,而在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中,淤地坝减沙贡献率最大,达40%以上。
【文章来源】:水生态学杂志. 2017,3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1 淤地坝调查和泥沙量计算
2.2 子流域与河网划分
2.3 SWAT模型参数的率定、校准
2.4 减沙量及减沙贡献率
2.5 对比流域划分及土地利用情况
2.5.1 对比流域划分
2.5.2 马家沟对比子流域土地利用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流域泥沙对植被响应
3.2 淤地坝减沙效应
3.2.1 淤地坝淤积库容分析
3.2.2 单坝拦沙效益比较
3.2.3 淤地坝减沙贡献
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植被类型下坡面径流侵蚀产沙差异性[J]. 于国强,李占斌,裴亮,李鹏.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1)
[2]黄河干流沿程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刘成,王兆印,隋觉义.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8(03)
[3]黄土高原区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J]. 廖建华,许炯心,杨永红. 水科学进展. 2008(02)
[4]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对不同空间尺度水沙关系的影响[J]. 郑明国,蔡强国,陈浩. 生态学报. 2007(09)
[5]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沙趋势分析及其成因[J]. 魏霞,李占斌,李勋贵,沈冰. 水土保持学报. 2007(04)
[6]黄土地区小流域植被覆盖和降水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J]. 余新晓,张学霞,李建牢,张满良,谢媛媛. 生态学报. 2006(01)
[7]日本山地森林小流域悬移质泥沙研究[J]. 张建军,清水晃,壁谷记,延廣竜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06)
[8]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与植被相互作用的临界现象[J]. 王随继. 水土保持学报. 2004(04)
[9]黄河中游地区淤地坝减洪减沙及减蚀作用研究[J]. 冉大川,罗全华,刘斌,王宏. 水利学报. 2004(05)
[10]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分析[J]. 吴发启,张玉斌,王健.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01)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演变的水文生态响应与尺度转换研究[D]. 张晓明.北京林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40526
【文章来源】:水生态学杂志. 2017,3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1 淤地坝调查和泥沙量计算
2.2 子流域与河网划分
2.3 SWAT模型参数的率定、校准
2.4 减沙量及减沙贡献率
2.5 对比流域划分及土地利用情况
2.5.1 对比流域划分
2.5.2 马家沟对比子流域土地利用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流域泥沙对植被响应
3.2 淤地坝减沙效应
3.2.1 淤地坝淤积库容分析
3.2.2 单坝拦沙效益比较
3.2.3 淤地坝减沙贡献
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植被类型下坡面径流侵蚀产沙差异性[J]. 于国强,李占斌,裴亮,李鹏.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1)
[2]黄河干流沿程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刘成,王兆印,隋觉义.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8(03)
[3]黄土高原区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J]. 廖建华,许炯心,杨永红. 水科学进展. 2008(02)
[4]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对不同空间尺度水沙关系的影响[J]. 郑明国,蔡强国,陈浩. 生态学报. 2007(09)
[5]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沙趋势分析及其成因[J]. 魏霞,李占斌,李勋贵,沈冰. 水土保持学报. 2007(04)
[6]黄土地区小流域植被覆盖和降水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J]. 余新晓,张学霞,李建牢,张满良,谢媛媛. 生态学报. 2006(01)
[7]日本山地森林小流域悬移质泥沙研究[J]. 张建军,清水晃,壁谷记,延廣竜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06)
[8]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与植被相互作用的临界现象[J]. 王随继. 水土保持学报. 2004(04)
[9]黄河中游地区淤地坝减洪减沙及减蚀作用研究[J]. 冉大川,罗全华,刘斌,王宏. 水利学报. 2004(05)
[10]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分析[J]. 吴发启,张玉斌,王健.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01)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演变的水文生态响应与尺度转换研究[D]. 张晓明.北京林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40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4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