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区风成沉积物上土壤发生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发布时间:2021-06-22 01:31
土壤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发生着演变,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随之发生改变。不同环境因素对土壤的作用强度和方式不同。研究土壤发生特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环境因素对土壤作用的强度和方式,确定影响土壤发生的决定因素,揭示环境对土壤发生的影响。目前,对我国第四系风成沉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成因和物源方面,而缺乏土壤发生学特征以及区域对比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岷江上游黄土和成都粘土上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颜色、颗粒组成、磁化率、有机质、碳酸钙和一系列地球化学参数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此外,结合其它区域风成沉积物上发育土壤的发生学指标,探究了不同区域风成沉积物上发育土壤的发生学特征的差异及原因,找出对环境响应敏感的发生学指标,建立环境敏感指标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式。研究结果如下:(1)岷江上游黄土发育土壤的发生学特征表现为:表层土壤颜色与其它层相比较深,粘粒、有机质含量均表现出表聚性。土壤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均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指示林地土壤成壤作用最强。土壤碳酸钙、有机质、CaO含量和地球化学参数均表现出海拔梯度上的空间分异,指示高海拔地区的土壤经历的风化成壤作用较强。(2)成都粘土...
【文章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2.1.1 岷江上游地区自然地理概况岷江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经纬度介于 31°26′~33°16′N,102°59′~104°14′E之间。该区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地质活动频繁,构造复杂,气候、降水、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处于生态环境和景观的过渡带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类型多样而脆弱,是成都平原的生态屏障[68]。该区年均温 11.2℃,最冷月(1 月)的平均气温 0.4℃,最热月(7 月)的平均气温 20.8℃,≥10℃活动积温 2300~3200℃。年均降水量约为 494.8mm,其中 5~10月份降水集中,占总降水量 80%~90%,年均蒸发量为 739.3~1656.7mm。平均日照时数 1557.1 小时,无霜期 215.8 天,干燥度 1.74。区内低海拔地区,植被以旱生灌丛为主。高海拔地区植被类型丰富,包括针叶阔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等[6]。主要土壤类型为千枚岩母质上发育的褐土、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褐土为该区域的基带土类,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河谷地区;黄土发育土壤主要分布区内高阶上。
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该区年均温 15.9℃,最冷月(一月)的平均气温 3.8℃,最热月(七月)的平均气温 23.8℃,≥10℃积温 4500~5500℃,气温由西向东增高;年均降水量约为1217mm,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季,冬春少,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50%~60%。年均湿度为 70%~80%,年均日照时数 769~1451 小时,全年无霜期大于 337 天。成土母质多样,包括第四系全新统灰色冲积物和灰棕色冲积物、冰水沉积物和冰碛物、洪积物和成都粘土。2.2 样品采集岷江上游地区为典型的风成沉积区,但由于地形原因,黄土主要分布在河谷的高阶地上。成都平原地区也有大量的风成沉积。通过土壤分类图和野外观察,在岷江上游地区和成都平原地区共采集风成沉积物母质上发育土壤样品 42 个。其中,岷江上游地区选取了 14 个采样点,采集岷江上游黄土上发育土壤样品 24 个;成都平原地区选取了 8 个采样点,采集成都粘土上发育土壤样品 18 个。土壤样点选取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地方,每个样品由采样点 10~20cm 的范围内的 3~4 个表土样品混合而成。采样时用 GPS 记录采样点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
本文编号:3241843
【文章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2.1.1 岷江上游地区自然地理概况岷江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经纬度介于 31°26′~33°16′N,102°59′~104°14′E之间。该区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地质活动频繁,构造复杂,气候、降水、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处于生态环境和景观的过渡带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类型多样而脆弱,是成都平原的生态屏障[68]。该区年均温 11.2℃,最冷月(1 月)的平均气温 0.4℃,最热月(7 月)的平均气温 20.8℃,≥10℃活动积温 2300~3200℃。年均降水量约为 494.8mm,其中 5~10月份降水集中,占总降水量 80%~90%,年均蒸发量为 739.3~1656.7mm。平均日照时数 1557.1 小时,无霜期 215.8 天,干燥度 1.74。区内低海拔地区,植被以旱生灌丛为主。高海拔地区植被类型丰富,包括针叶阔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等[6]。主要土壤类型为千枚岩母质上发育的褐土、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褐土为该区域的基带土类,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河谷地区;黄土发育土壤主要分布区内高阶上。
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该区年均温 15.9℃,最冷月(一月)的平均气温 3.8℃,最热月(七月)的平均气温 23.8℃,≥10℃积温 4500~5500℃,气温由西向东增高;年均降水量约为1217mm,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季,冬春少,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50%~60%。年均湿度为 70%~80%,年均日照时数 769~1451 小时,全年无霜期大于 337 天。成土母质多样,包括第四系全新统灰色冲积物和灰棕色冲积物、冰水沉积物和冰碛物、洪积物和成都粘土。2.2 样品采集岷江上游地区为典型的风成沉积区,但由于地形原因,黄土主要分布在河谷的高阶地上。成都平原地区也有大量的风成沉积。通过土壤分类图和野外观察,在岷江上游地区和成都平原地区共采集风成沉积物母质上发育土壤样品 42 个。其中,岷江上游地区选取了 14 个采样点,采集岷江上游黄土上发育土壤样品 24 个;成都平原地区选取了 8 个采样点,采集成都粘土上发育土壤样品 18 个。土壤样点选取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地方,每个样品由采样点 10~20cm 的范围内的 3~4 个表土样品混合而成。采样时用 GPS 记录采样点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
本文编号:3241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4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