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库布齐沙漠生态光伏电站不同覆盖类型下土壤粒度特征

发布时间:2021-06-24 15:13
  以亿利生态光伏电站3种不同立地条件的光伏电板阵列内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衍射技术研究地表不同位置0~5 cm沉积物粒度组成,计算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分形维数等粒度参数。结果表明:(1)光伏区沉积物以细沙、中沙、极细沙为主。其中甘草光伏区还有少量的粉沙,其体积百分含量为2.93%,裸沙光伏区土壤细沙粒、中沙粒体积百分比分别为74.03%和23.24%,秸秆光伏区细沙粒、中沙粒颗粒体积百分比分别为82.76%和14.41%。(2)秸秆和甘草光伏区极细沙粒百分含量上升,分选性变差,峰态平缓,偏度近似对称,分形维数数值增大,但相比裸沙光伏区,甘草光伏区的标准偏差和峰态值有一定的规律,但秸秆光伏区的标准偏差和峰态值无明显规律。(3)挟沙气流受到光伏电板倾斜角的加速,对光伏电板板间、板下、基座三处位置的土壤颗粒粗细分配不均,且铺设秸秆不足以能使土壤颗粒的细粒组分朝良好趋势发展,种植甘草可以使土壤细粒组分增多。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库布齐沙漠生态光伏电站不同覆盖类型下土壤粒度特征


光伏电板不同立地类型的土壤平均粒径

土壤图,土壤,采样点,美国制


试验测定完成后采用仪器自带软件的用户分级功能划分土壤机械组成,土壤粒径分布分级根据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级标准[26],即黏粒(粒径d<0.002 mm)、粉粒(0.002 mm≤d<0.05 mm)和砂砾(0.05 mm<d≤2 mm)。在单重分形分析中,粒径设定为0~0.002 mm,0.002~0.005 mm,0.005~0.01 mm,0.01~0.02 mm,0.02~0.05 mm,0.05~0.1 mm,0.1~0.2 mm,0.2~0.5 mm,0.5~1 mm,1~2 mm。并输出土壤颗粒累积体积分数为5%,10%,16%,25%,50%,75%,84%,90%,95%所对应的颗粒直径以备粒度参数的计算。2.1 分形维数的计算

土壤图,标准偏差,土壤,类型


通过图4可知,裸沙光伏区沉积物偏度范围在-0.23~0.15,均值为-0.190,属于负偏,秸秆光伏区的偏度在-0.29~0.13,均值为-0.207,属于负偏,甘草光伏区的偏度在-0.08~0.02,均值为-0.067,属于接近对称,可以看出,裸沙光伏区和秸秆光伏区的颗粒整体偏粗,其中裸沙光伏区表现为基座的颗粒最粗,而秸秆光伏区的板下颗粒最粗,而甘草光伏区在各位置的偏度相比其他两种都有减小,其中板间区域变化最为明显,正是由于板间大量种植甘草,使得土壤细粒物质的增多导致的。图4 光伏电板不同立地类型的土壤偏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库布齐沙漠110MW光伏基地次生风沙危害的动力学机制[J]. 郭彩贇,韩致文,李爱敏,钟帅.  中国沙漠. 2018(02)
[2]太阳能光伏板积灰的最佳清扫周期[J]. 徐志明,曲宏伟,王靖雯,陈德会,王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8(06)
[3]库布齐沙漠新材料沙障的风速廓线特征[J]. 郭彩贇,韩致文,钟帅,李爱敏.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5)
[4]宁夏荒漠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粒径分形特征[J]. 阎欣,安慧.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0)
[5]毛乌素沙地中部风成沙的组成与微形态特征[J]. 陈国祥,董治宝,崔徐甲,肖巍强,李露露,杨军怀,石唯康.  中国沙漠. 2018(03)
[6]不同初植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J]. 马成忠,邓继峰,丁国栋,邓舸,赵国平,张若菡,杨立新,周永斌.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1)
[7]光伏电厂干扰下高寒荒漠草原区植被和土壤变化特征[J]. 李少华,高琪,王学全,兰岚,杨占武.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6)
[8]五华县崩岗洪积扇土壤分形特征及空间变异性研究[J]. 马媛,丁树文,邓羽松,王秋霞,龙云,郭世伟.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9]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站选址分析[J]. 徐振兴,石景晨,周平.  中国市场. 2016(41)
[10]希拉穆仁荒漠草原风蚀地表颗粒粒度特征[J]. 丁延龙,高永,蒙仲举,娜仁格日勒,黄昕,孙晓瑞,吴昊,党晓宏,王猛.  土壤. 2016(04)

硕士论文
[1]西北风沙区光伏电站施工迹地工程措施的风蚀防治效益及其机理研究[D]. 袁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人工培育生物结皮在毛乌素沙地光伏电站施工迹地的风蚀防治研究[D]. 杨延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3]陕北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的土壤水分效应及其人工培育技术初探[D]. 杨建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4]内蒙古沙化土地表土粒度特征及其可蚀性颗粒研究[D]. 李占宏.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5]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类型表土粒度特征与LUCC研究[D]. 曹振.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47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47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3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