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闽江河口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硅素的分配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19:56
  河口湿地作为陆-海-河的过渡区域,地理环境独特,是响应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硅循环研究的重要界面。研究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硅的分配特征对于进一步理解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植物生物硅的累积与分配特征,探讨了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硅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闽江河口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硅的生物循环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植物各器官生物硅含量整体表现为芦苇(Phragmite aaustralis)>短叶江芏(Cyperus malaccensis)>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7.42、18.69和15.52 mg·g-1。芦苇和互花米草生物硅含量在交错带低于纯群落带,而短叶江芏生物硅含量在交错带则高于纯群落带。3种植物枯体生物硅含量整体均高于其他器官,地上部分生物硅含量高于地下部分。(2)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植物生物硅总储量整体表现为芦苇>互花米草&g...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闽江河口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硅素的分配特征研究


图2-1研宂区地理位置图??Fig.?2-1?The?location?of?study?region??

土壤样品,采样点,样地,示意图


用定位研宄方法,随机选取样带上的纯芦苇群落样地(W1)、芦苇+短叶江芏群落??交错带样地(W2)、纯短叶江芏群落样地(W3)、短叶茳芏+互花米草群落交错带??样地(W4)、纯互花米草群落样地(W5)为研宄对象(图2-2),每个样地随机选??取3个相距5?m左右的重复,逐月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依据植物的分布特点,由??陆向海方向植物群落分别标记为W1-PA?(样地1芦苇)、W2-PA?(样地2芦苇)、??W2-CM?(样地2短叶江芏)、W3-CM?(样地3短叶江芏)、W4-CM?(样地4短叶??江芏)、W4-SA?(样地4互花米草)和W5-SA?(样地5互花米草)。??2.2.2样品采集与处理??2.2.2.1植物样品??植物地上生物量采用收获法,在每个样地根据植物生长的特点,每隔30?d左右??采样一次。采样时,随机选取3个50?cmX50?cm的样方,用卷尺测定植物株高,每??个样方测定10?20株,并记录样方内的植物密度,后用剪刀沿着地面剪下地上部分,??并带回实验室按茎、叶、鞘、穗和枯部分进行分离。地下生物量采用挖掘法,并在??地上生物量测定小区内进行,将样方内的土(0 ̄40cm)全部挖出,放在细纱网袋中??将泥土冲洗干净。把采集的地上及地下植物样品先用自来水冲去泥质,后用蒸馏水??洗净

闽江河口,湿地,密度,植物


?月份?月份??图3-1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植物株高的变化特征??Fig.?3-1?Variations?of?height?of?different?plants?in?the?Min?River?estuary??注:W卜PA和W2-PA分别代表样地1和样地2芦苇;W2-CM、W3-CM和W4-CM分别代表样地2、样地3和??样地4短叶茳芏;W4-SA和W5-SA分别代表样地4和样地5互花米草,下同。??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植物的密度变化特征如图3-2所示。3种植物密度整体表现??为短叶江芏>互花米草>芦苇(P<0.05)。具体而言,W1-PA和W2-PA芦苇密度随??季节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W2-PA密度显著高于W1-PA(P<0.05),其值相对增加??了?62.13%。从短叶江芏来看,W2-CM密度在1?4月呈现“V”型变化,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W3-CM与W4-CM密度在1?5月的变化趋势相反,之后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短叶江芏密度整体表现为W3-CM>W4-CM>W2-CM?(P<0.05)。??-□-W1-PA?-0-W2-PA?!5〇〇?^-A-W2-CM-〇-W3-CM-VW4CM?-<3 ̄W4-SA?H>-W5-SA?j??I?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花米草入侵影响下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有效硅的时空变化特征[J]. 高会,翟水晶,孙志高,何涛,田莉萍,胡星云.  生态学报. 2018(17)
[2]海南岛水稻田有效硅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冬明,谢良商,肖彤斌,符传良,曾建华,吉清妹,张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8)
[3]高等植物中硅元素的生态学作用[J]. 熊蔚,胡宇坤,宋垚彬,戴文红,李文兵,董鸣.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4]互花米草入侵下湿地土壤碳氮磷变化及化学计量学特征[J]. 金宝石,闫鸿远,王维奇,曾从盛.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5)
[5]闽江河口典型植被群落带及交错带植物-土壤体系中硅素的分布特征[J]. 高会,李家兵,何涛,孙志高,范爱连,祝贺,任鹏,翟水晶.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1)
[6]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布乃顺,胡悦,杨骁,张雪,王俭,李博,方长明,宋有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1)
[7]潮汐对闽江口感潮湿地孔隙水及土壤中硅、氮浓度的影响[J]. 侯贯云,翟水晶,乐晓青,仝川.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1)
[8]闽江河口不同淹水环境下典型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含量空间分布特征[J]. 何涛,孙志高,李家兵,高会,祝贺,任鹏.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9]闽江河口春季互花米草入侵过程对短叶茳芏沼泽土壤碳氮分布特征的影响[J]. 李家兵,张秋婷,张丽烟,仝川.  生态学报. 2016(12)
[10]闽江口潮滩湿地不同植被带土壤及间隙水中硅的分布特征[J]. 翟水晶,薛丽丽.  生态学报. 2016(21)

博士论文
[1]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氮和磷沿潮滩水淹梯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D]. 章文龙.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闽江河口湿地碳氮循环关键过程对氮输入的响应[D]. 牟晓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3
[3]芦苇型水陆交错带中根孔结构及其影响下的水化学研究[D]. 王为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2

硕士论文
[1]闽江河口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硅素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D]. 侯贯云.福建师范大学 2017
[2]东北地区土壤有效硅对植物群落植硅体形成的影响[D]. 高卓.东北师范大学 2016
[3]湿地草本植物叶硅含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 熊蔚.杭州师范大学 2016
[4]石河子垦区土壤有效硅的空间分布与硅肥肥效[D]. 马新.石河子大学 2015
[5]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养分含量和碳氮储量的研究[D]. 黎学文.广西大学 2013
[6]不同吸硅型植物硅同位素组成和营养元素分布特征[D]. 李晓艳.浙江大学 2013
[7]竹林土壤—植物系统Si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D]. 赵送来.浙江农林大学 2012
[8]闽江口鳝鱼滩入侵种互花米草与土著种芦苇湿地土壤碳库特征比较[D]. 王宝霞.福建师范大学 2011
[9]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磷、硫及其分形研究[D]. 翟继红.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长江口潮滩环境硅的多形态分布特征[D]. 徐彬.华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47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47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3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