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4种微生物对盆栽樱花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生长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03 21:16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在土壤中添加含有不同微生物的肥料(T1、T2、T3、T4),外加仅施用有机肥的对照CK共5个处理,研究微生物复配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和对樱花根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用4种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升土壤酶活性,其中蔗糖酶活性在处理150 d时提高最明显,较CK提高了34.6%~74.1%;土壤脲酶活性在处理90 d时表现最佳,较CK提升了11.8%~61.8%;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处理90 d时表现最佳,较CK提高了28.6%~48.7%。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均有显著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樱花苗木的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其株高、地径增长量分别提升了15.1%~22.4%和17.2%~110.1%,樱花各器官生物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樱花根癌病对樱花幼苗的危害。促生菌复配有机肥能够有效地提升土壤酶活性水平,增强土壤肥力,改善樱花种植土壤肥力,促进樱花生长,有效防治樱花根癌病。生物有机肥可作为樱花种植初期的基肥加以应用。 

【文章来源】:西部林业科学. 2020,49(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4种微生物对盆栽樱花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生长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图,脲酶活性,土壤,脲酶


土壤脲酶可以对尿素进行专一性的水解作用,能够反映土壤氮素的供应水平,与土壤生态环境中的氮素循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0-11]。由图2可知,土壤脲酶活性在施菌后的30~150 d与对照CK的总体水平变化不大,但这一时期在经微生物复配有机肥处理的土壤中,土壤脲酶的活性还是有明显的提高。其中在90 d时,各处理较CK均显著提升,T4、T3、T2、T1增幅分别为61.8%、42.7%、31%、11.8%;在150 d时,T4、T3处理较CK增幅仍然达39.7%、26.1%。

土壤图,过氧化氢酶,土壤,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酶是一种促进土壤化合物氧化,分解富余的过氧化氢,防止过氧化氢积累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的酶类[12]。如图3所示,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处理90 d时与CK相比,T3、T4、T2、T1分别提高了48.7%、46.7%、39.7%和28.6%;在150 d时,T3、T4、T2、T1处理分别较CK增加26.4%、23.4%、15.6%和14.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生物有机肥对香蕉幼苗生长、镉胁迫及枯萎病防治的影响[J]. 陈美标,谢小林,吴天福,周莲,姚青,朱红惠.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3)
[2]微生物肥料替代化肥在苹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张杰,马亚君,贺志斌,高芳芳,张少骅,王超然,赵丹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07)
[3]微生物肥对原生盐碱土理化性质及枸杞生长的影响[J]. 尹志荣,黄建成,桂林国,雷金银,赵营.  宁夏农林科技. 2018(12)
[4]日本樱花在苏北地区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J]. 卞京花.  现代园艺. 2018(20)
[5]根瘤菌回接对蚕豆生长及抗根腐病能力的影响[J]. 王金华,聂中良,徐玉巧,郑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4)
[6]配方施肥对澳洲茶树幼林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J]. 张烨,覃子海,肖玉菲,陈博雯,韦铄星,覃玉凤,刘海龙.  西部林业科学. 2018(01)
[7]起垄与药剂组合对樱花根癌病防效及生长的影响[J]. 罗贵斌,张建军,陈晓东,段均团.  北方园艺. 2017(03)
[8]生物菌肥对库尔勒香梨腐烂病的发生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张峰,李世强,乔金玲,牛月花,赵利华,王伟,李疆.  中国农学通报. 2017(03)
[9]微生物菌肥对普陀樟、红楠2个树种苗木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J]. 王国明,赵颖,王美琴,张玲,邱海嵊.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4)
[10]微生物菌剂对烤烟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J]. 曾庆宾,李涛,王昌全,蔡艳,杨军伟,张瑞平,李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16(22)

硕士论文
[1]桃树根癌病病原分离及拮抗菌筛选研究[D]. 万其露.南京林业大学 2016
[2]黄河口湿地土壤碳、磷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敦萌.中国海洋大学 2012
[3]防治土传香蕉枯萎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D]. 何欣.南京农业大学 2010
[4]防治土传辣椒青枯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D]. 江欢欢.南京农业大学 2010
[5]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D]. 程凯.南京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63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63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b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