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紫色土水蚀区坡谱信息熵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06 19:17
坡谱信息熵可综合反映地形起伏特征,计算便捷,为探索其能否替代计算繁杂的地形因子应用在土壤侵蚀评价中,该研究以西南紫色土水蚀区为研究对象,基于ASTER GDEM(30 m分辨率),计算坡谱信息熵、坡度坡长因子及沟壑密度等地形因子,分析坡谱信息熵与地形因子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全区坡谱曲线形态有"S"、"L"及近似钟型,峰值集中分布在0°~3°、15°~18°、24°~27°;全区坡度坡长因子均值为11.03,空间北大南小的分布差异明显。区域尺度的沟壑密度为0.66km/km2,流域尺度沟壑密度为0.33~0.88km/km2;坡谱信息熵与坡度坡长因子在一级区(R2=0.949 4,P<0.01)、二级区(R2=0.960 3,P<0.01)均具有显著的对数或幂函数关系。与沟壑密度在川渝山地丘陵区呈显著的指数关系(R2=0.747 5,P<0.05),在其他区域尺度虽存在显著的多项式函数关系,但相关度较低。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区水土流失评价、土壤侵蚀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20,36(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西南紫色土区坡谱信息熵空间分布
紫色土区坡度坡长因子等级分布
通过对西南紫色土水蚀区进行充分调查与分析,并经过反复试验后,选定阈值为1 000时,提取的沟谷与DEM地形中实际沟谷吻合度较好。从区域尺度上看,西南紫色土水蚀区沟壑密度为0.66 km/km2,其中秦巴山山地区与武陵山山地丘陵区沟壑密度值分别为0.72和0.75 km/km2,川渝山地丘陵区沟壑密度最小,为0.57 km/km2(表1),低于紫色土水蚀区沟壑密度平均值的17.39%。在流域尺度,沟壑密度最大的流域位于秦巴山山区东部,为0.88 km/km2,沟壑密度最小的流域位于川渝山地丘陵区,为0.33 km/km2(图6)。图6 流域尺度沟壑密度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区坡谱信息熵与水土流失地形因子关系探讨[J]. 俱战省,张加兵,柏子昌. 测绘科学. 2019(03)
[2]紫色土水分和壤中流对降雨强度的响应[J]. 李馨欣,王小燕,蔡崇法,李鸿.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5)
[3]祥云县沟壑密度的提取与分析[J]. 杨晓,黎武,羊秀娟.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7)
[4]基于汇流累积计算的沟壑密度分析方法[J]. 吴秉校,侯雷,宋敏敏,吴发启.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3)
[5]基于坡谱和信息熵的水土保持研究——以湖南省三个县为例[J]. 陈佳音,邹艳红.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11)
[6]延河流域沟壑密度统计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丁琳,刘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16(14)
[7]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J]. 郑亚运,赵清,黄巧华,郑国强.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4)
[8]黄土高原坡谱稳定的临界面积及其空间分异(英文)[J]. 汤国安,宋效东,李发源,张勇,熊礼阳.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12)
[9]基于DEM的贵州沟壑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J]. 周文龙,赵卫权,杨家芳,李威,李一兵,张凡,苏维词. 绿色科技. 2015(10)
[10]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复杂度分析[J]. 何文秀,石云. 测绘科学. 2015(10)
博士论文
[1]紫色土碎石分布及其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D]. 王小燕.华中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紫色土区地表微地形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D]. 秦凤.四川农业大学 2014
[2]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地面坡谱不确定性研究[D]. 王春.西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68823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20,36(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西南紫色土区坡谱信息熵空间分布
紫色土区坡度坡长因子等级分布
通过对西南紫色土水蚀区进行充分调查与分析,并经过反复试验后,选定阈值为1 000时,提取的沟谷与DEM地形中实际沟谷吻合度较好。从区域尺度上看,西南紫色土水蚀区沟壑密度为0.66 km/km2,其中秦巴山山地区与武陵山山地丘陵区沟壑密度值分别为0.72和0.75 km/km2,川渝山地丘陵区沟壑密度最小,为0.57 km/km2(表1),低于紫色土水蚀区沟壑密度平均值的17.39%。在流域尺度,沟壑密度最大的流域位于秦巴山山区东部,为0.88 km/km2,沟壑密度最小的流域位于川渝山地丘陵区,为0.33 km/km2(图6)。图6 流域尺度沟壑密度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区坡谱信息熵与水土流失地形因子关系探讨[J]. 俱战省,张加兵,柏子昌. 测绘科学. 2019(03)
[2]紫色土水分和壤中流对降雨强度的响应[J]. 李馨欣,王小燕,蔡崇法,李鸿.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5)
[3]祥云县沟壑密度的提取与分析[J]. 杨晓,黎武,羊秀娟.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7)
[4]基于汇流累积计算的沟壑密度分析方法[J]. 吴秉校,侯雷,宋敏敏,吴发启.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3)
[5]基于坡谱和信息熵的水土保持研究——以湖南省三个县为例[J]. 陈佳音,邹艳红.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11)
[6]延河流域沟壑密度统计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丁琳,刘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16(14)
[7]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J]. 郑亚运,赵清,黄巧华,郑国强.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4)
[8]黄土高原坡谱稳定的临界面积及其空间分异(英文)[J]. 汤国安,宋效东,李发源,张勇,熊礼阳.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12)
[9]基于DEM的贵州沟壑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J]. 周文龙,赵卫权,杨家芳,李威,李一兵,张凡,苏维词. 绿色科技. 2015(10)
[10]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复杂度分析[J]. 何文秀,石云. 测绘科学. 2015(10)
博士论文
[1]紫色土碎石分布及其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D]. 王小燕.华中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紫色土区地表微地形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D]. 秦凤.四川农业大学 2014
[2]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地面坡谱不确定性研究[D]. 王春.西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68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6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