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棕象甲体外免疫效能及其与体内免疫权衡的生理调控
发布时间:2021-07-09 21:33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ier)(鞘翅目:象甲科)是新近入侵我国南方棕榈科植物种植区的一种重大毁灭性害虫,严重影响了入侵地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园林观赏价值,造成极大的损失。由于红棕象甲具有飞行迁移能力强、繁殖潜能高、天敌缺乏、为害隐蔽和抗性强等特性,当前针对该害虫仍缺乏有效的防控策略。和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是一种具持续控制潜能的手段,优势明显。然而,当红棕象甲遭受病原微生物侵染时,必然会激活寄主的免疫系统,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防御反应,其中首要的是以体外分泌物为核心的体外免疫,这将大大削弱生物防治的效果,也是造成该虫有效病原菌群较少的原因之一。而入侵种成功定殖的部分原因就是个体对病原体等外源物质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体外免疫和体内免疫是昆虫应对外源物入侵的两种免疫防御策略,但红棕象甲的免疫权衡和生理调控机制还不甚明确。因此,本文在生物测定筛选红棕象甲潜在病原菌的基础上,阐明该虫体外分泌物的组分、体外免疫抑制效能及调控的关键基因,分析红棕象甲对体外分泌物的行为响应,探讨体外和体内免疫防御效能的差异及其与生长、繁殖等适应性间的关联,揭示两种免疫防御之...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2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红棕象甲的为害状Figure1-1Thedamagesymptomsofredpalmweevils2
红棕象甲体外免疫效能及其与体内免疫权衡的生理调控1.1.3红棕象甲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红棕象甲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它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卵表面光滑,呈长椭圆形,长2.0~2.6mm,初期乳白色,随着孵化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淡黄色至黄色,将近孵化时一端出现2个红褐色眼状点。幼虫纺锤形,体肥胖,属全头无足型,低龄幼虫乳白色至淡黄色,高龄幼虫呈黄色,体长2~53mm不等。蛹属离蛹,长椭圆形,长33~35mm,喙伸达前足胫节,触角及复眼明显,初期乳白色或淡黄色,后期逐渐转为深褐色,外被椭圆形的虫茧,由树干纤维构成,长50~95mm。成虫体长27~35mm,一般雌虫体型略大于雄虫,身体红褐色,“红棕”之名由此而来。头部前端延伸成喙,喙管长8~9mm,雄虫的喙粗短且直,喙背有一丛褐色毛,而雌虫喙较细长且弯曲,喙背无毛,这是雌虫和雄虫最主要的区别之一。触角膝状,着生于喙管近基部,柄节和索节黑褐色,棒节红褐色。前胸背板呈梯形,其背面一般具有4~8个大小不等、排列不一的液滴状黑色斑块。各足基节和转节黑色,腿节末端和胫节末端褐色,跗节黑色,其中雄虫前足胫节着生一丛褐色的毛,这是雌虫和雄虫除外生殖器外的另一鉴别特征。鞘翅红褐色,每一鞘翅上有6条纵沟。鞘翅较腹部短,腹末外露。腹部腹面红黑相间(王凤等,2009;欧善生等,2010;Al-Dosaryetal.,2016)。红棕象甲生活史(lifehistory)各虫态的形态见图1-2。图1-2红棕象甲的生活史Figure1-2Thelifehistoryofredpalmweevil注:A:卵;B:幼虫;C:蛹;D:茧;E:成虫(♂);F:成虫(♀)Note:A:Egg;B:Larva;C:Pupa;D:Cocoon;E:Adult(male);F:Adult(female)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Q型烟粉虱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宋天雪,田丽霞,谢文,崔洪莹,向文胜,张友军. 植物保护学报. 2019(01)
[2]松墨天牛对共生真菌和病原真菌的差异性免疫响应[J]. 张伟,孟洁,宁静,秦培君,周娇,邹振,王燕红,江红,Faheem Ahmad,赵莉蔺,孙江华.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7(09)
[3]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诱芯载体及田间应用研究[J]. 陈丽萍. 中国热带农业. 2016(03)
[4]脂多糖诱导的水椰八角铁甲免疫响应动态及其在性别间的差异[J]. 冯珊珊,侯有明. 昆虫学报. 2015(01)
[5]棉花多酚氧化酶基因GhPPO1的克隆及在棉铃虫取食诱导反应中的作用[J]. 朱香镇,麻巧迎,张帅,吕丽敏,雒珺瑜,王春义,崔金杰. 中国农业科学. 2014(16)
[6]温度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及体液免疫防御能力的影响[J]. 陶淑霞,田宇璋,肖月,黄海龙. 昆虫学报. 2014(05)
[7]低温驯化后水椰八角铁甲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J]. 华瑞香,侯有明,石章红. 昆虫学报. 2014(03)
[8]红棕象甲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刘丽,万婕,阎伟,李朝绪,黄山春,覃伟权,张晶.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2)
[9]昆虫天然免疫反应研究前沿[J]. 初源,周帆,张明明,安春菊. 应用昆虫学报. 2013(02)
[10]黑水虻抗菌肽诱导条件优化及粗提物活性研究[J]. 夏嫱,赵启凤,廖业,朱伟,喻国辉,陈远凤,宋明英. 环境昆虫学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水椰八角铁甲多次交配行为及其繁殖受益[D]. 张翔.福建农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福建地区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寄主飞行能力的影响[D]. 王禹.福建农林大学 2019
[2]红棕象甲芳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体外免疫中的功能解析[D]. 梁馨予.福建农林大学 2019
[3]红棕象甲的交配行为研究[D]. 纪田亮.福建农林大学 2018
[4]水椰八角铁甲雄性表皮碳氢化合物在雌性配偶选择中的作用研究[D]. 向海军.福建农林大学 2018
[5]褐纹甘蔗象胞内共生菌Blochmannia sp.的分布及其对温度的响应[D]. 何志霞.福建农林大学 2016
[6]褐纹甘蔗象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其对宿主营养分配的影响[D]. 方亚.福建农林大学 2016
[7]幼虫密度对小菜蛾抗病能力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D]. 杨平俊.扬州大学 2014
[8]基于微卫星和线粒体COI的红棕象甲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D]. 王桂花.福建农林大学 2014
[9]红棕象甲的免疫致敏与跨代传递效应[D]. 林燕婷.福建农林大学 2014
[10]弯齿琵甲防御分泌物成分及甲壳素制备[D]. 李伟.河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74538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2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红棕象甲的为害状Figure1-1Thedamagesymptomsofredpalmweevils2
红棕象甲体外免疫效能及其与体内免疫权衡的生理调控1.1.3红棕象甲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红棕象甲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它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卵表面光滑,呈长椭圆形,长2.0~2.6mm,初期乳白色,随着孵化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淡黄色至黄色,将近孵化时一端出现2个红褐色眼状点。幼虫纺锤形,体肥胖,属全头无足型,低龄幼虫乳白色至淡黄色,高龄幼虫呈黄色,体长2~53mm不等。蛹属离蛹,长椭圆形,长33~35mm,喙伸达前足胫节,触角及复眼明显,初期乳白色或淡黄色,后期逐渐转为深褐色,外被椭圆形的虫茧,由树干纤维构成,长50~95mm。成虫体长27~35mm,一般雌虫体型略大于雄虫,身体红褐色,“红棕”之名由此而来。头部前端延伸成喙,喙管长8~9mm,雄虫的喙粗短且直,喙背有一丛褐色毛,而雌虫喙较细长且弯曲,喙背无毛,这是雌虫和雄虫最主要的区别之一。触角膝状,着生于喙管近基部,柄节和索节黑褐色,棒节红褐色。前胸背板呈梯形,其背面一般具有4~8个大小不等、排列不一的液滴状黑色斑块。各足基节和转节黑色,腿节末端和胫节末端褐色,跗节黑色,其中雄虫前足胫节着生一丛褐色的毛,这是雌虫和雄虫除外生殖器外的另一鉴别特征。鞘翅红褐色,每一鞘翅上有6条纵沟。鞘翅较腹部短,腹末外露。腹部腹面红黑相间(王凤等,2009;欧善生等,2010;Al-Dosaryetal.,2016)。红棕象甲生活史(lifehistory)各虫态的形态见图1-2。图1-2红棕象甲的生活史Figure1-2Thelifehistoryofredpalmweevil注:A:卵;B:幼虫;C:蛹;D:茧;E:成虫(♂);F:成虫(♀)Note:A:Egg;B:Larva;C:Pupa;D:Cocoon;E:Adult(male);F:Adult(female)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Q型烟粉虱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宋天雪,田丽霞,谢文,崔洪莹,向文胜,张友军. 植物保护学报. 2019(01)
[2]松墨天牛对共生真菌和病原真菌的差异性免疫响应[J]. 张伟,孟洁,宁静,秦培君,周娇,邹振,王燕红,江红,Faheem Ahmad,赵莉蔺,孙江华.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7(09)
[3]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诱芯载体及田间应用研究[J]. 陈丽萍. 中国热带农业. 2016(03)
[4]脂多糖诱导的水椰八角铁甲免疫响应动态及其在性别间的差异[J]. 冯珊珊,侯有明. 昆虫学报. 2015(01)
[5]棉花多酚氧化酶基因GhPPO1的克隆及在棉铃虫取食诱导反应中的作用[J]. 朱香镇,麻巧迎,张帅,吕丽敏,雒珺瑜,王春义,崔金杰. 中国农业科学. 2014(16)
[6]温度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及体液免疫防御能力的影响[J]. 陶淑霞,田宇璋,肖月,黄海龙. 昆虫学报. 2014(05)
[7]低温驯化后水椰八角铁甲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J]. 华瑞香,侯有明,石章红. 昆虫学报. 2014(03)
[8]红棕象甲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刘丽,万婕,阎伟,李朝绪,黄山春,覃伟权,张晶.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2)
[9]昆虫天然免疫反应研究前沿[J]. 初源,周帆,张明明,安春菊. 应用昆虫学报. 2013(02)
[10]黑水虻抗菌肽诱导条件优化及粗提物活性研究[J]. 夏嫱,赵启凤,廖业,朱伟,喻国辉,陈远凤,宋明英. 环境昆虫学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水椰八角铁甲多次交配行为及其繁殖受益[D]. 张翔.福建农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福建地区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寄主飞行能力的影响[D]. 王禹.福建农林大学 2019
[2]红棕象甲芳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体外免疫中的功能解析[D]. 梁馨予.福建农林大学 2019
[3]红棕象甲的交配行为研究[D]. 纪田亮.福建农林大学 2018
[4]水椰八角铁甲雄性表皮碳氢化合物在雌性配偶选择中的作用研究[D]. 向海军.福建农林大学 2018
[5]褐纹甘蔗象胞内共生菌Blochmannia sp.的分布及其对温度的响应[D]. 何志霞.福建农林大学 2016
[6]褐纹甘蔗象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其对宿主营养分配的影响[D]. 方亚.福建农林大学 2016
[7]幼虫密度对小菜蛾抗病能力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D]. 杨平俊.扬州大学 2014
[8]基于微卫星和线粒体COI的红棕象甲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D]. 王桂花.福建农林大学 2014
[9]红棕象甲的免疫致敏与跨代传递效应[D]. 林燕婷.福建农林大学 2014
[10]弯齿琵甲防御分泌物成分及甲壳素制备[D]. 李伟.河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74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7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