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红椎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与流失风险评价
发布时间:2021-07-17 12:22
研究人工林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与流失风险对于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发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中心伏波试验场同龄的红椎纯林(CHP)、马尾松纯林(PMP)以及红椎-马尾松混交林(MCP)3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 3种人工林上层(0~20cm)、中层(20~40cm)和下层(40~60cm)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土壤磷含量的主要因素,评价了土壤磷的流失风险。研究结论主要有:(1)3种林分土壤无机磷61.69~175.94mg·kg-1,其中土壤Fe-P含量在研究林分不同土层间均有较高值。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土壤Fe-P含量表现为土壤中下层显著低于上层(P<0.05),相同土层而言也低于2种人工纯林;同时,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各土层的O-P含量均显著低于人工纯林(P<0.05),说明人工针阔混交相对于针叶纯林和阔叶纯林来说,土壤中常以稳定形式存在的闭蓄态磷含量有明显减少。(2)土壤无机磷总量Pi主要受含水率(X])、孔隙度(X3)、全P(X7)及土壤磷酸酶(X12)影响,直接通径系数绝对值:X12>X1>X3>X...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土壤磷形态研究进展
1.2.1 土壤磷存在形态与分级测定
1.2.2 土壤磷的植物有效性
1.2.3 土壤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3 土壤磷流失风险的研究进展
1.3.1 土壤磷对环境的潜在威胁
1.3.2 土壤固磷方式
1.3.3 土壤磷流失途径及影响因素
1.3.4 土壤磷流失风险评价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样地设置及样品采集
2.1.1 样地设置
2.1.2 样品采集
2.2 测试分析方法
2.2.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2.2.2 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测定方法
2.2.3 土壤无机磷分级测定方法
2.2.4 土壤有机磷分组测定方法
2.2.5 土壤磷流失风险评价指标测定方法
2.3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性质分析
3.2 土壤无机磷特征分析
3.2.1 土壤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及分布情况
3.2.2 土壤无机磷各组分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分析
3.3 土壤有机磷特征分析
3.3.1 土壤有机磷各组分含量及分布情况
3.3.2 土壤有机磷各组分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分析
3.4 土壤磷流失风险综合评价
3.4.1 Olsen-P等级法分析磷流失风险
3.4.2 土壤固磷指标分析流失风险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1.2 土壤有机磷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1.3 土壤磷流失风险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赣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英文)[J]. 王晓莉,戴尔阜,朱建佳.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6(06)
[2]不同马尾松群落类型的生物量及碳储量[J]. 陈模芳,丁贵杰,翟帅帅,高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07)
[3]基于邻接关系的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特性分析[J]. 唐涛,李际平,袁晓红,赵春燕,曹小玉,李锐,陈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10)
[4]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磷的形态特征[J]. 曹娟,闫文德,项文化,谌小勇,梁小翠,邓飘云. 土壤通报. 2016(03)
[5]冻融条件下黑土无机磷分级及有效性研究[J]. 乔思宇,周丽丽,范昊明,贾燕锋,武敏. 土壤. 2016(02)
[6]未开垦干扰黑土土壤磷素形态垂直分布特征[J]. 杨小燕,陈祥伟. 土壤通报. 2016(02)
[7]广西凭祥不同年龄红椎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J]. 尤业明,徐佳玉,蔡道雄,刘世荣,朱宏光,温远光. 生态学报. 2016(01)
[8]珠江三角洲平原土壤磷剖面分布及形态特征研究[J]. 陈冲,贾重建,卢瑛,刘红宜,崔启超,熊凡. 土壤通报. 2015(05)
[9]磷高效野生大麦拔节期对植酸态有机磷的利用[J]. 蔡秋燕,张锡洲,李廷轩,陈光登,吴德勇.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6)
[10]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草地土壤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宋雄儒,尚振艳,李旭东,傅华. 草业科学. 2015(07)
博士论文
[1]香溪河流域农业面源磷迁移转化及流失过程特征研究[D]. 马啸.武汉理工大学 2014
[2]农艺措施和环境条件对土壤磷素转化和淋失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薛巧云.浙江大学 2013
[3]北京野鸭湖湿地土壤中磷的形态分布和转化行为研究[D]. 张晶.北京林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模拟条件下磷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磷素转化迁移及水稻吸收利用的影响[D]. 戴佩彬.浙江大学 2016
[2]秦岭北麓余家河流域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研究[D]. 张瑞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3]武汉城郊土壤磷素释放的影响因素与环境风险分析[D]. 刘子国.武汉理工大学 2009
[4]黄土旱塬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磷素分级、空间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D]. 慕韩锋.西北大学 2008
[5]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理论研究[D]. 王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6]磷肥、有机肥对土壤磷库及土壤磷缓冲能力的影响研究[D]. 张海涛.河北农业大学 2007
[7]土壤磷素流失影响因子及流失潜力评价指标研究[D]. 周萍.西南大学 2007
[8]北京八达岭森林土壤磷素研究[D]. 白翠霞.北京林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88168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土壤磷形态研究进展
1.2.1 土壤磷存在形态与分级测定
1.2.2 土壤磷的植物有效性
1.2.3 土壤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3 土壤磷流失风险的研究进展
1.3.1 土壤磷对环境的潜在威胁
1.3.2 土壤固磷方式
1.3.3 土壤磷流失途径及影响因素
1.3.4 土壤磷流失风险评价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样地设置及样品采集
2.1.1 样地设置
2.1.2 样品采集
2.2 测试分析方法
2.2.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2.2.2 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测定方法
2.2.3 土壤无机磷分级测定方法
2.2.4 土壤有机磷分组测定方法
2.2.5 土壤磷流失风险评价指标测定方法
2.3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性质分析
3.2 土壤无机磷特征分析
3.2.1 土壤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及分布情况
3.2.2 土壤无机磷各组分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分析
3.3 土壤有机磷特征分析
3.3.1 土壤有机磷各组分含量及分布情况
3.3.2 土壤有机磷各组分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分析
3.4 土壤磷流失风险综合评价
3.4.1 Olsen-P等级法分析磷流失风险
3.4.2 土壤固磷指标分析流失风险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1.2 土壤有机磷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1.3 土壤磷流失风险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赣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英文)[J]. 王晓莉,戴尔阜,朱建佳.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6(06)
[2]不同马尾松群落类型的生物量及碳储量[J]. 陈模芳,丁贵杰,翟帅帅,高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07)
[3]基于邻接关系的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特性分析[J]. 唐涛,李际平,袁晓红,赵春燕,曹小玉,李锐,陈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10)
[4]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磷的形态特征[J]. 曹娟,闫文德,项文化,谌小勇,梁小翠,邓飘云. 土壤通报. 2016(03)
[5]冻融条件下黑土无机磷分级及有效性研究[J]. 乔思宇,周丽丽,范昊明,贾燕锋,武敏. 土壤. 2016(02)
[6]未开垦干扰黑土土壤磷素形态垂直分布特征[J]. 杨小燕,陈祥伟. 土壤通报. 2016(02)
[7]广西凭祥不同年龄红椎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J]. 尤业明,徐佳玉,蔡道雄,刘世荣,朱宏光,温远光. 生态学报. 2016(01)
[8]珠江三角洲平原土壤磷剖面分布及形态特征研究[J]. 陈冲,贾重建,卢瑛,刘红宜,崔启超,熊凡. 土壤通报. 2015(05)
[9]磷高效野生大麦拔节期对植酸态有机磷的利用[J]. 蔡秋燕,张锡洲,李廷轩,陈光登,吴德勇.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6)
[10]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草地土壤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宋雄儒,尚振艳,李旭东,傅华. 草业科学. 2015(07)
博士论文
[1]香溪河流域农业面源磷迁移转化及流失过程特征研究[D]. 马啸.武汉理工大学 2014
[2]农艺措施和环境条件对土壤磷素转化和淋失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薛巧云.浙江大学 2013
[3]北京野鸭湖湿地土壤中磷的形态分布和转化行为研究[D]. 张晶.北京林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模拟条件下磷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磷素转化迁移及水稻吸收利用的影响[D]. 戴佩彬.浙江大学 2016
[2]秦岭北麓余家河流域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研究[D]. 张瑞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3]武汉城郊土壤磷素释放的影响因素与环境风险分析[D]. 刘子国.武汉理工大学 2009
[4]黄土旱塬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磷素分级、空间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D]. 慕韩锋.西北大学 2008
[5]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理论研究[D]. 王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6]磷肥、有机肥对土壤磷库及土壤磷缓冲能力的影响研究[D]. 张海涛.河北农业大学 2007
[7]土壤磷素流失影响因子及流失潜力评价指标研究[D]. 周萍.西南大学 2007
[8]北京八达岭森林土壤磷素研究[D]. 白翠霞.北京林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88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8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