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0 05:10
  我国是秸秆产量大国,2006年中国秸秆总量超过7.6亿t。吉林省是中国粮食的主要产区之一,其2010年玉米秸秆产量约为2400万t,价值在15亿元左右。但是秸秆资源的价值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东北约有30%的作物秸秆在收获后直接原地焚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对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交通安全、增加火灾隐患等方面产生巨大危害。此外,作为粮食主产区的东北黑土区正面临着严重的土壤退化问题,自开垦以来,黑土区的黑土厚度、土壤理化性状和肥力状况日趋恶化,部分地区已经丧失农业生产能力。秸秆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原料,其在矿化过程中能够释放大量有机质及土壤和动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因此,针对秸秆资源浪费和黑土退化问题,本论文通过对比不同施肥方式条件下,秸秆深还前后土壤有机碳(SOC)、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的垂直分布变化及HA分子结构特征的变化,初步研究了秸秆直接深还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期为黑土亚表层培肥、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亚表层培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深还2年或深还+表施+化肥能够显著提高SOC含量,在2040cm内增...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附件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秸秆的利用途径
    1.3 研究进展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及土壤样品
    2.2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2.3 数据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3.1 秸秆深还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2 秸秆深还对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影响
    3.3 秸秆深还对 HA 分子结构特征的影响
四、讨论
    4.1 秸秆深还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4.2 秸秆深还后 HA 含量的变化
    4.3 秸秆深还后 FA 含量的变化
    4.4 秸秆深还后 PQ 值的变化
    4.5 秸秆深还后土壤 HA 分子结构特征的变化
五、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292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92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a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