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北旱塬秦庄沟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8:04
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总体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渭北旱塬位于黄土高原南部,在全国最新的水土保持区划中,划归晋陕甘高原沟壑区。渭北旱塬小流域干旱缺水,农业开垦历史悠久,环境破坏严重,灾害频发、水土流失比较强烈;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贫困。深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对于渭北旱塬生态环境恢复、保持已取得的治理成果,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专门研究渭北旱塬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成果较少,尤其缺乏基于小流域客体系统要素禀赋及主体当地村民感知度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成果。本论文选择有代表性的陕西渭北旱塬区淳化县的秦庄沟流域,从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匹配出发,将满足当地村民生产和生活需求放在首位,注重小流域系统要素禀赋、注重当地居民参与和注重小尺度区域空间分异的新思路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可确保当地村民与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和协调,促进当地尽早摆脱贫困、满足生计需求和改善人居环境,有效解决水土保持中常常出现的措施维护难、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等问题,为黄土高原尤其是陕西渭北旱塬地...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一全国、淳化县与秦庄沟流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动ig.3-2ThechangeofpercapitanetincomeofnttalhouseholdsamongChina,C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渭北旱塬小流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以陕西省淳化县秦庄沟流域为例[J]. 陈见影,孙虎,常占怀.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2)
[2]基于IPA方法的村民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感知度研究——以渭北旱塬秦庄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例[J]. 陈见影,孙虎,常占怀.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5)
[3]浅谈辽宁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J]. 卢恩胜. 内蒙古水利. 2013(03)
[4]搜寻匹配理论研究综述及其政策启示[J]. 穆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5]青海浅山干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以大通县寺沟流域为例[J]. 谷建伟. 青海农林科技. 2012(02)
[6]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J]. 钟德燕,常庆瑞,宋丰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06)
[7]基于EA-SD模型的生态农业系统模拟与优化调控——以平凉市崆峒区为例[J]. 李富佳,董锁成,李荣生. 地理研究. 2012(05)
[8]牧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评价[J]. 张瑞霞,宋国财,张立新. 内蒙古水利. 2012(02)
[9]近34年来内蒙古杭锦旗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分析[J]. 李艳龙,孙虎,王贵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12)
[10]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十大新理念[J].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 2011(07)
博士论文
[1]洞庭湖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优化利用研究[D]. 李静芝.湖南师范大学 2013
[2]延庆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评价研究[D]. 孙艳红.北京林业大学 2011
[3]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 崔志华.南京林业大学 2010
[4]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D]. 李敏纳.河南大学 2009
[5]经济增长中地理要素作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 刘清春.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D]. 熊德义.中共中央党校 2007
[7]分工、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 胡永亮.西北大学 2006
[8]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论及实践[D]. 祁生林.北京林业大学 2006
[9]论流域经济发展[D]. 张彤.四川大学 2006
[10]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 赵爱军.华中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沈阳市居住与就业空间不匹配研究[D]. 张林静.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基于IPA模型的旅游度假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 许长亭.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基于IPA分析法的衡山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 何曙光.湖南师范大学 2009
[4]炎陵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应用研究[D]. 寻瑞.湖南农业大学 2008
[5]新疆贫困经济学分析与劳动力转移研究[D]. 陈见影.新疆师范大学 2008
[6]山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 李文训.山东师范大学 2008
[7]生态农业建设与小城镇发展研究[D]. 卢明富.西南大学 2008
[8]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研究[D]. 党小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95511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一全国、淳化县与秦庄沟流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动ig.3-2ThechangeofpercapitanetincomeofnttalhouseholdsamongChina,C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渭北旱塬小流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以陕西省淳化县秦庄沟流域为例[J]. 陈见影,孙虎,常占怀.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2)
[2]基于IPA方法的村民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感知度研究——以渭北旱塬秦庄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例[J]. 陈见影,孙虎,常占怀.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5)
[3]浅谈辽宁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J]. 卢恩胜. 内蒙古水利. 2013(03)
[4]搜寻匹配理论研究综述及其政策启示[J]. 穆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5]青海浅山干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以大通县寺沟流域为例[J]. 谷建伟. 青海农林科技. 2012(02)
[6]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J]. 钟德燕,常庆瑞,宋丰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06)
[7]基于EA-SD模型的生态农业系统模拟与优化调控——以平凉市崆峒区为例[J]. 李富佳,董锁成,李荣生. 地理研究. 2012(05)
[8]牧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评价[J]. 张瑞霞,宋国财,张立新. 内蒙古水利. 2012(02)
[9]近34年来内蒙古杭锦旗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分析[J]. 李艳龙,孙虎,王贵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12)
[10]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十大新理念[J].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 2011(07)
博士论文
[1]洞庭湖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优化利用研究[D]. 李静芝.湖南师范大学 2013
[2]延庆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评价研究[D]. 孙艳红.北京林业大学 2011
[3]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 崔志华.南京林业大学 2010
[4]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D]. 李敏纳.河南大学 2009
[5]经济增长中地理要素作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 刘清春.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D]. 熊德义.中共中央党校 2007
[7]分工、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 胡永亮.西北大学 2006
[8]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论及实践[D]. 祁生林.北京林业大学 2006
[9]论流域经济发展[D]. 张彤.四川大学 2006
[10]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 赵爱军.华中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沈阳市居住与就业空间不匹配研究[D]. 张林静.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基于IPA模型的旅游度假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 许长亭.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基于IPA分析法的衡山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 何曙光.湖南师范大学 2009
[4]炎陵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应用研究[D]. 寻瑞.湖南农业大学 2008
[5]新疆贫困经济学分析与劳动力转移研究[D]. 陈见影.新疆师范大学 2008
[6]山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 李文训.山东师范大学 2008
[7]生态农业建设与小城镇发展研究[D]. 卢明富.西南大学 2008
[8]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研究[D]. 党小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95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9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