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退耕还林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2 09:08
为喀斯特退耕还林地区土壤保护提供参考,以耕地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退耕还林(次生林、花椒林)表层(0~10cm)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特征。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中独有物种和核心物种;2)退耕还林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的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而退耕种植花椒显著增加了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3)不同样地间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相比群落多样性对退耕还林的响应更为敏感。
【文章来源】:农技服务. 2020,37(07)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样本的稀释曲线与Core物种分析
由图2可知,CL独有物种多集中在放线菌门7.65%,变形杆菌门1.58%,芽单胞菌门1.16%,酸杆菌门1.07%,绿弯菌门1.02%;CP独有物种多集中在拟杆菌门2.15%为最多,疣微菌门占有1.27,厚壁菌门1.14%,酸杆菌门1.01%,芽单胞菌门1.01%,Patescibacteria占有1.01%,绿弯菌门1.01%;SF独有物种多集中在拟杆菌门11.16%为最多,放线菌门3.28%,Entotheonellaeota 2.26%,变形杆菌门5.33%,Patescibacteria 1.46%。3种样地共有核心物种(在OUT水平下)有2 220个,独有物种不同,可以说明3种样地在物种组成上具有明显差别。图3 不同样本中物种群落组成
图2 不同样本的物种Venn由图3可知,耕地物种中绿弯菌门(17.79%)显著比其他样地多,花椒地物种在酸杆菌门(18.50%)显著比其他样地多,乔木林物种在放线菌门(43.44%)、变形杆菌门(24.20%)显著比其他样地多。在生态恢复之后,花椒地与耕地相比酸杆菌门具有增加的趋势(5.4%),乔木林中的放线菌门、变形杆菌门具有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7.75%和3.99%;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已科河菌门变化不显著;乔木林中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有减少的趋势,分别减少2.11%和5.92%。表明,退耕还林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而退耕种植花椒显著提高了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微生物资源管理、应用技术与学科展望[J]. 林先贵,陈瑞蕊,胡君利. 生态学报. 2010(24)
[2]植被恢复不同阶段下喀斯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的变化——以云南石林景区为例[J]. 张平究,潘根兴. 地理研究. 2010(02)
[3]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模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J]. 何寻阳,苏以荣,梁月明,杨珊,王克林.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2)
[4]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岩溶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广西马山弄拉峰丛洼地为例[J]. 沈利娜,邓新辉,蒋忠诚,覃星铭. 中国岩溶. 2007(04)
[5]基于RS和GIS的喀斯特石漠化驱动机制分析——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J]. 胡宝清,廖赤眉,严志强,蒋树芳,黄秋燕,李生明. 山地学报. 2004(05)
[6]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演化与治理[J]. 王世杰,李阳兵,李瑞玲. 第四纪研究. 2003(06)
本文编号:3296862
【文章来源】:农技服务. 2020,37(07)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样本的稀释曲线与Core物种分析
由图2可知,CL独有物种多集中在放线菌门7.65%,变形杆菌门1.58%,芽单胞菌门1.16%,酸杆菌门1.07%,绿弯菌门1.02%;CP独有物种多集中在拟杆菌门2.15%为最多,疣微菌门占有1.27,厚壁菌门1.14%,酸杆菌门1.01%,芽单胞菌门1.01%,Patescibacteria占有1.01%,绿弯菌门1.01%;SF独有物种多集中在拟杆菌门11.16%为最多,放线菌门3.28%,Entotheonellaeota 2.26%,变形杆菌门5.33%,Patescibacteria 1.46%。3种样地共有核心物种(在OUT水平下)有2 220个,独有物种不同,可以说明3种样地在物种组成上具有明显差别。图3 不同样本中物种群落组成
图2 不同样本的物种Venn由图3可知,耕地物种中绿弯菌门(17.79%)显著比其他样地多,花椒地物种在酸杆菌门(18.50%)显著比其他样地多,乔木林物种在放线菌门(43.44%)、变形杆菌门(24.20%)显著比其他样地多。在生态恢复之后,花椒地与耕地相比酸杆菌门具有增加的趋势(5.4%),乔木林中的放线菌门、变形杆菌门具有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7.75%和3.99%;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已科河菌门变化不显著;乔木林中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有减少的趋势,分别减少2.11%和5.92%。表明,退耕还林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而退耕种植花椒显著提高了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微生物资源管理、应用技术与学科展望[J]. 林先贵,陈瑞蕊,胡君利. 生态学报. 2010(24)
[2]植被恢复不同阶段下喀斯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的变化——以云南石林景区为例[J]. 张平究,潘根兴. 地理研究. 2010(02)
[3]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模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J]. 何寻阳,苏以荣,梁月明,杨珊,王克林.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2)
[4]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岩溶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广西马山弄拉峰丛洼地为例[J]. 沈利娜,邓新辉,蒋忠诚,覃星铭. 中国岩溶. 2007(04)
[5]基于RS和GIS的喀斯特石漠化驱动机制分析——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J]. 胡宝清,廖赤眉,严志强,蒋树芳,黄秋燕,李生明. 山地学报. 2004(05)
[6]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演化与治理[J]. 王世杰,李阳兵,李瑞玲. 第四纪研究. 2003(06)
本文编号:3296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29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