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22:18
  耕地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资源。耕地资源的利用状况不仅关乎粮食安全问题,甚至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与人民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受城市建设、生态退耕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与此同时,人口却在不断增加。人多地少的严峻形势,决定了当前中国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上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率,即耕地利用效率的必要性。此外,耕地利用活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突显。中国已于2016年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并承诺本国的碳排放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而农业领域尤其是耕地利用作为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如何有效控制并减少碳排放量已成为当前中国耕地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将耕地利用碳排放考虑在内,准确衡量中国耕地利用效率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为研究耕地利用碳排放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能够考虑碳排放的SBM-U模型和未考虑碳排放的SBM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和东、中、西以及东北部地区的耕地利用技术效率(即耕地利用静态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基于SBM-U-M生产率指数和SBM-M生产率指数对考虑... 

【文章来源】: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技术路线图

趋势图,碳排放,强度,趋势


第三章研究区概况与耕地利用碳排放特征15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种植业EGDP公式(3-2)其中,E表示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iE、iT、i分别表示各类碳源的碳排放量、表征数据和碳排放系数。为便于数据处理,本文依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中1tCO2=0.2727tC、1tN2O=81.2727tC、1tCH4=6.8182tC的等量置换关系,将CO2、N2O和CH4均置换为标准碳(C)后加总得出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3.2.2耕地利用碳排放特征分析本文依据公式(3-1)和公式(3-2)测算了中国四大区域的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图3-1分别列示了1997-2017年全国和东、中、西及东北部地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图3-11997-2017年区域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Fig.3-1Thechangetrendofcarbonemissionandcarbonemissionintensityofcultivatedlanduseinvariousregionsfrom1997to2017由图3-1可知,1997-2017年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7-2003年,此阶段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变

碳排放,强度


第三章研究区概况与耕地利用碳排放特征17图3-21997-2017年省际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Fig.3-2Thecarbonemissionamountandcarbonemissionintensityofinter-provincialcultivatedlandusefrom1997to2017如图3-2所示,在样本考察期内,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均值在1000万吨以上的省份有7个,依次为江苏(1495.99万吨)、湖南(1440.46万吨)、安徽(1328.46万吨)、湖北(1298.44万吨)、河南(1192.77万吨)、江西(1129.64万吨)和山东(1107.04万吨);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均值在100万吨以上、1000万吨以下的省份有18个,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四川、广东、广西、河北、黑龙江、浙江、福建、云南、内蒙古、吉林、新疆、辽宁、贵州、陕西、重庆、甘肃、山西和海南;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均值在100万吨以下的省份有5个,依次为上海(93.57万吨)、宁夏(85.77万吨)、天津(53.78万吨)、北京(35.02万吨)和青海(29.97万吨)。就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而言,省际间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如江西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是北京的6倍多。综合来看,江西、湖南、安徽和湖北四省作为农业大省,其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均值与碳排放强度均位于全国前列,高于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北京的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均值排名位于全国末二位,且其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是全国最小的。江西省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均值虽非全国最高,但其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却是全国最大的,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江西省的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多地少的严峻形式决定了江西省必须在现有的耕地资源上扩大产出,而扩大产出的主要途径便是加大对耕地利用的投入力度,进而导致了耕地利用碳排放量的上升;加上江西省的种植业GDP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最终使得其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高达2.05吨/万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种植业不同经营主体耕地生产效率研究——基于关中24个旱作农业高产县(区)的调查数据[J]. 杨朔,郭春香,赵国平,李世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12)
[2]农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生产效率[J]. 鄢姣,王锋,袁威.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07)
[3]农业政策、技术创新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 胡川,韦院英,胡威.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9)
[4]考虑碳排放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与变化[J]. 匡兵,卢新海,韩璟,张祚.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1)
[5]关中地区不同农业经营主体耕地生产效率比较——基于Meta-Frontier模型[J]. 郭斌,尹梦雅.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7)
[6]西方低碳经济理论的考察与反思——基于马克思生态思想视角[J]. 董静,黄卫平.  当代经济研究. 2018(02)
[7]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 徐秋,雷国平,杨厚翔.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12)
[8]基于SBM模型的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碳排放效率研究[J]. 梁雪石,郑福云,郭文栋,魏延军,聂晶,贾利.  国土资源情报. 2017(12)
[9]环境约束下的中国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基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J]. 岳立,李文波.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06)
[10]成渝城市群城市土地-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研究[J]. 税丽,潘洪义,张秋月,蒋贵国,周介铭.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6)

博士论文
[1]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工业经济绩效研究[D]. 康玉泉.西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江汉平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 张银岭.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00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00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b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