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坡面过程意义下的武汉市典型坡面土层厚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5 12:12
  坡面系统对坡面成土过程和搬运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土层厚度在坡面上的空间分布规律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坡面过程.该文在区域线路调查的基础上,实地测制武汉市4座典型山地的8条典型坡面,布设36个采样点,并结合遥感影像,调查了其土层厚度的分布特征及坡面系统各要素,结果表明:1)各条坡面总体呈现土层厚度由坡底到坡顶递减的分布规律;2)母质岩性是坡面成土过程所形成土层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3)坡度和坡长是坡面搬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54(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坡面过程意义下的武汉市典型坡面土层厚度研究


研究区及研究山地

线路图,线路,山地


线路布设在考虑到研究区各山地走向与岩层走向均大致为E-W的前提下,本研究在所选4座山地分别布设S-N向穿越路线,辅以部分E-W向追索线路.线路布设依据以下原则:1) 人为扰动小,土层厚度尽可能反映真实的坡面过程;2) 具有代表性,能体现所在山地总体特征;3) 便于观察基岩;4) 便于研究人员安全无害通过.据此,所布设线路均尽可能垂直于岩层走向,自南坡坡底起,完整贯穿南北两坡而至北坡坡底止,选取开发程度较低处,尽量通过山地最高点.因线路1磨山北坡人为扰动大,土层厚度分布规律与区域坡面一般规律存在显著异质性,为了确认磨山北坡厚度分布特征,故向东平移在南坡又布设第2条补充线路.研究共布设有效线路5条,步行总里程21.35 km,如图2所示.1.2.2 采样点

剖面图,坡面,剖面图,坡顶


各采样点土层厚度分别为南坡坡底0.63 m,南坡坡中0.41 m、0.56 m,坡顶0.18 m、0.16 m,北坡坡底0.19 m.南坡大致呈现前文所提及的土层厚度分布规律,即坡顶薄、坡底厚.南坡坡脚土层厚度比北坡坡脚土层厚度大,且北坡坡底土层厚度与坡顶土层厚度相差不大,其原因可能为岩性差异所致,南坡下部母质的志留系泥质页岩岩性软弱,风化更强、成土作用更强,而泥盆系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不易风化.考察过程中发现一现象,即在坡顶沿山脊线向西平移,伴随山脊海拔降低,但土层厚度变化不大.而当重新向北、向坡底前进时,坡底与坡顶土层厚度趋于一致.其原因应在于,土壤在坡面上的搬运过程主要发生在坡面的纵剖面上,即以流域分水岭上一点为起点,沿最大坡降比方向直至最深谷底线的剖面[8],而在分水岭线上搬运过程很弱.这就导致了在分水岭线上土层厚度分布较为均一;而沿山脊线向下平移的过程中,由于山顶起点海拔相比平移前降低,坡面纵剖面长度越来越短,土壤的坡面搬运距离越来越短,土壤的搬运累积量越来越少,因此坡底与坡顶的土壤厚度分布更为均一,差异更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方石质山区坡面土壤厚度分布特征——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J]. 曾宪勤,刘宝元,刘瑛娜,符素华,刘和平,赵玉明.  地理研究. 2008(06)
[2]黄土高原现代地貌侵蚀演化研究进展[J]. 梁广林,陈浩,蔡强国,胡文生.  水土保持研究. 2004(04)
[3]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研究进展[J]. 郑粉莉,高学田.  地理科学. 2003(02)
[4]中国土壤土层厚度的空间变异性特征[J]. 王绍强,朱松丽,周成虎.  地理研究. 2001(02)
[5]辽宁土壤之土层厚度与抗蚀年限[J]. 张本家,高岚.  水土保持研究. 1997(04)
[6]多元统计分析在森林土壤肥力类型分辨中的应用[J]. 刘创民,李昌哲,史敏华,梁海英.  生态学报. 1996(04)

博士论文
[1]三峡库区不同厚度紫色土坡面水文过程及侵蚀响应[D]. 付智勇.华中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祁连山地区坡面土壤厚度研究及其地貌演化意义[D]. 杜功元.兰州大学 2012
[2]粉质土路基边坡降雨稳定研究[D]. 李青海.湖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02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02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5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