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低山丘陵区新增耕地侵蚀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6 20:07
土壤侵蚀是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会破坏土地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目前针对土壤侵蚀的研究主要分为宏观演算和室内模拟两个方向,但是针对地块尺度上土壤侵蚀发生的形态特征变化研究较少,尤其是经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土质较为疏松,在降雨作用下更易发生水土流失。通过研究新增耕地的土壤侵蚀问题,防治水土流失,可有效保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发展。河北省低山丘陵区唐县土壤侵蚀严重,位于太行山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主要受水力侵蚀,同时唐县有大量未利用地被开发为耕地,新增耕地土壤质地较为松散,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本文以唐县内典型开发区柏山村开发区为研究区,以新增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增耕地土壤侵蚀强度和形态特征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地形部位和不同侵蚀部位新增耕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旨在为未利用地的合理开发,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新增耕地土壤侵蚀模数达9683.76 t?km-2,山谷和山脊新增耕地侵蚀模数分别为11999.77 t?km-2、8114.98...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采样点分布图
的东部向地势低的西部,呈先降低后增强再降低再增强的波浪形趋势。三部分新增耕地侵蚀强度均有先降低,后增强的趋势出现,第一阶段田面直接承受水流和降雨冲刷,因此土壤侵蚀程度较大,第二阶段田面侵蚀逐渐降低,表明第一阶段蓄水分有一定的作用,致使土壤侵蚀强度先降低,但是田面水流和雨水不断汇集,第二拦蓄能力逐渐到达极限,致使土壤侵蚀逐渐增强,而第三阶段田面拦蓄第二阶段田面所流,再次表现出对水流的拦蓄作用,以此类推,出现梯田由高到低,侵蚀强度呈现先降再降低再增强的波浪形侵蚀状态。同时,在侵蚀最为剧烈的田块上方均修建了田间道路间道路对水流的拦蓄作用较小,易使水流延道路汇入田块,造成水土流失。三部分新增生较为严重的土壤侵蚀,其主要侵蚀部位主要是最顶层梯田,田间道路周边以及管道3.2 土壤侵蚀形态特征通过实地调查,量测各个田块侵蚀形状,研究区内新增耕地田面以细沟侵蚀为主,有侵蚀沟和侵蚀坑洞两种如图 3-4 所示,表明研究区内土壤侵蚀除了汇水对土层的剥离深层土壤发生潜蚀,导致深层土壤流失,出现侵蚀坑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允许流失量和正负地形源汇理论的喀斯特关键带土壤侵蚀研究[J]. 钱庆欢,王世杰,白晓永,周德全,田义超,李琴,吴路华,肖建勇,曾成,陈飞. 地理学报. 2018(11)
[2]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进展与展望[J]. 马芊红,张科利. 地球科学进展. 2018(11)
[3]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水-沙-氮磷流失特征[J]. 乔闪闪,吴磊,彭梦玲. 环境科学研究. 2018(10)
[4]南方红壤区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研究[J]. 江叶枫,孙凯,郭熙,叶英聪,饶磊,李伟峰,李婕,王澜珂.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1)
[5]冻融条件下土壤可蚀性对坡面氮磷流失的影响[J]. 成玉婷,李鹏,徐国策,李占斌,王添.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4)
[6]植被覆盖和施肥对不同坡长坡地总磷流失的影响[J]. 范晓娟,张丽萍,邓龙洲,邬燕虹,钱婧.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6)
[7]红壤坡面土壤团聚体特性与侵蚀泥沙的相关性[J]. 钱婧,张丽萍,王文艳. 生态学报. 2018(05)
[8]武功山山地草甸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机械组成与养分特性关系[J]. 袁颖丹,郭晓敏,陈煦,程晓,赵自稳,牛德奎,张金池,潜伟平,彭辉武,张文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7)
[9]渭北台塬区新增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模拟试验研究[J]. 董起广,韩霁昌,张扬,张卫华,高红贝,雷娜.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6)
[10]片麻岩坡面花生不同生长时期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J]. 马悦,郭年冬,张瑞芳,周大迈,王红,张爱军.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5)
博士论文
[1]黄土坡面细沟发育与形态特征研究[D]. 沈海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2]天水罗裕沟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格局模拟研究[D]. 马金辉.兰州大学 2007
[3]基于GIS和RS的小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土壤侵蚀响应[D]. 史志华.华中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冻融作用对黄土丘陵区覆沙坡面土壤侵蚀影响试验研究[D]. 苏远逸.西安理工大学 2018
[2]鲁中南山区土壤侵蚀评价研究[D]. 翟秀娟.山东师范大学 2018
[3]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评价与布局研究[D]. 谭少军.重庆师范大学 2018
[4]北方村庄压煤山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壤侵蚀关系研究[D]. 朱连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5]降雨侵蚀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矿化的影响[D]. 刘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6]雨滴击溅下薄层径流对土壤团聚体破坏迁移的影响[D]. 郑腾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7]黄土高原北部雨滴击溅下土壤团聚体分散迁移特征[D]. 王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8]基于坡度因子的济南市径流小区土壤侵蚀特征研究[D]. 王毅.济南大学 2016
[9]模拟降雨条件下三种类型土壤侵蚀特征及其氮素流失的控制效应[D]. 高杨.山东农业大学 2011
[10]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结构和土壤性质研究[D]. 梁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04277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采样点分布图
的东部向地势低的西部,呈先降低后增强再降低再增强的波浪形趋势。三部分新增耕地侵蚀强度均有先降低,后增强的趋势出现,第一阶段田面直接承受水流和降雨冲刷,因此土壤侵蚀程度较大,第二阶段田面侵蚀逐渐降低,表明第一阶段蓄水分有一定的作用,致使土壤侵蚀强度先降低,但是田面水流和雨水不断汇集,第二拦蓄能力逐渐到达极限,致使土壤侵蚀逐渐增强,而第三阶段田面拦蓄第二阶段田面所流,再次表现出对水流的拦蓄作用,以此类推,出现梯田由高到低,侵蚀强度呈现先降再降低再增强的波浪形侵蚀状态。同时,在侵蚀最为剧烈的田块上方均修建了田间道路间道路对水流的拦蓄作用较小,易使水流延道路汇入田块,造成水土流失。三部分新增生较为严重的土壤侵蚀,其主要侵蚀部位主要是最顶层梯田,田间道路周边以及管道3.2 土壤侵蚀形态特征通过实地调查,量测各个田块侵蚀形状,研究区内新增耕地田面以细沟侵蚀为主,有侵蚀沟和侵蚀坑洞两种如图 3-4 所示,表明研究区内土壤侵蚀除了汇水对土层的剥离深层土壤发生潜蚀,导致深层土壤流失,出现侵蚀坑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允许流失量和正负地形源汇理论的喀斯特关键带土壤侵蚀研究[J]. 钱庆欢,王世杰,白晓永,周德全,田义超,李琴,吴路华,肖建勇,曾成,陈飞. 地理学报. 2018(11)
[2]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进展与展望[J]. 马芊红,张科利. 地球科学进展. 2018(11)
[3]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水-沙-氮磷流失特征[J]. 乔闪闪,吴磊,彭梦玲. 环境科学研究. 2018(10)
[4]南方红壤区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研究[J]. 江叶枫,孙凯,郭熙,叶英聪,饶磊,李伟峰,李婕,王澜珂.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1)
[5]冻融条件下土壤可蚀性对坡面氮磷流失的影响[J]. 成玉婷,李鹏,徐国策,李占斌,王添.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4)
[6]植被覆盖和施肥对不同坡长坡地总磷流失的影响[J]. 范晓娟,张丽萍,邓龙洲,邬燕虹,钱婧.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6)
[7]红壤坡面土壤团聚体特性与侵蚀泥沙的相关性[J]. 钱婧,张丽萍,王文艳. 生态学报. 2018(05)
[8]武功山山地草甸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机械组成与养分特性关系[J]. 袁颖丹,郭晓敏,陈煦,程晓,赵自稳,牛德奎,张金池,潜伟平,彭辉武,张文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7)
[9]渭北台塬区新增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模拟试验研究[J]. 董起广,韩霁昌,张扬,张卫华,高红贝,雷娜.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6)
[10]片麻岩坡面花生不同生长时期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J]. 马悦,郭年冬,张瑞芳,周大迈,王红,张爱军.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5)
博士论文
[1]黄土坡面细沟发育与形态特征研究[D]. 沈海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2]天水罗裕沟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格局模拟研究[D]. 马金辉.兰州大学 2007
[3]基于GIS和RS的小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土壤侵蚀响应[D]. 史志华.华中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冻融作用对黄土丘陵区覆沙坡面土壤侵蚀影响试验研究[D]. 苏远逸.西安理工大学 2018
[2]鲁中南山区土壤侵蚀评价研究[D]. 翟秀娟.山东师范大学 2018
[3]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评价与布局研究[D]. 谭少军.重庆师范大学 2018
[4]北方村庄压煤山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壤侵蚀关系研究[D]. 朱连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5]降雨侵蚀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矿化的影响[D]. 刘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6]雨滴击溅下薄层径流对土壤团聚体破坏迁移的影响[D]. 郑腾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7]黄土高原北部雨滴击溅下土壤团聚体分散迁移特征[D]. 王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8]基于坡度因子的济南市径流小区土壤侵蚀特征研究[D]. 王毅.济南大学 2016
[9]模拟降雨条件下三种类型土壤侵蚀特征及其氮素流失的控制效应[D]. 高杨.山东农业大学 2011
[10]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结构和土壤性质研究[D]. 梁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04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0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