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7 00:47
  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壤肥力低,水资源匮乏,合理的培肥方式对实现增产增收和维护土壤生态健康至关重要。以先玉1225玉米品种为供试作物,研究有机肥种类及用量对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的影响,探索该区不同有机肥种类条件下的合理用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施用生物有机肥(M1)、羊粪有机肥(M2)、牛粪有机肥(M3)3种不同有机物料及其不同施用量均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可以有效降低耕层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状况,提高土壤蓄水量,达到保水保肥、提高旱地生产力的目的。3种有机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效果表现为M1>M2>M3>CK,施用量表现为T1>T2>T3>T4>CK。施用生物有机肥(M1)对耕层土壤物理性质较CK效果最为显著,特别是施用6 t/hm2的处理,其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分别比不施有机肥(CK)提高24.96%、26.47%、66.01%,土壤容重则降低了 10.74%2.3种有机肥处理均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水平。生物有机肥、羊粪、牛粪的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增长9.69%、12.89%、18.51%,有机质含量最高达到... 

【文章来源】: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图3-8可知,玉米主要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下,20-40?cm?土层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

玉米,用量,有机肥,抽雄期


随着生长时间推移,3种有机肥的叶绿素含量在生育期内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呈“缓慢-??快速-平缓”的趋势变化,趋势明显。??由图3-lla可知,生物有机肥(Ml)条件下,玉米苗期的SPAD值差异不显著,其中M1T3??处理SPAD值最高;抽雄期各处理间差异较小,除M1T3夕卜,其他处理均达到显著水平。由图3-lib??可知,在羊粪粪有机肥(M2)条件下,苗期SPAD值差异较小,M1T4处理的SPAD值较低,其??他处理均与CK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抽雄期各处理间SPAD值差异较大,表现为M2T4>M2T2=CK??>M2T1>M2T3;灌浆期处理间SPAD值无显著性差异。由图3-11c可知,在牛粪有机肥(M3)??条件下,玉米苗期SPAD值无显著性差异,但各处理SPAD值均略高于CK:抽雄期SPAD值表??现为M3T2>M3T1?>CK>M3T3>M3T4,施用低量羊粪有机肥(M2)处理优于大量有机肥处理;??灌浆期各处理间SPAD值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3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皖北夏玉米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李孝良,胡立涛,王泓,张云晴,吴长昊,汪建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9(01)
[2]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土壤供氮特征和氮素表观盈亏的影响[J]. 张祥明,孙义祥,王文军,袁嫚嫚,邬刚,胡鹏,杨友斌.  农学学报. 2018(12)
[3]有机和无机肥配比对黄褐土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丰度及功能的影响[J]. 王军,申田田,车钊,董召荣,金鑫,曹文超,吴小文,宋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3)
[4]猪粪与牛粪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陈贵,张红梅,沈亚强,程旺大.  土壤. 2018(01)
[5]增施有机肥提升作物耐盐能力研究[J]. 谢娟娜,房琴,路杨,闫宗正,张喜英,陈素英,邵立威.  中国农学通报. 2018(03)
[6]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及利用[J]. 牛新胜,巨晓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6)
[7]作物营养从有机肥到化肥的变化与反思[J]. 周建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6)
[8]不同肥料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J]. 袁雪娇,杨恒山,张玉芹,何冬冬,柳宝林,罗方.  玉米科学. 2018(04)
[9]有机肥生产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J]. 李傲,张玉,王洪良,范彬.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5)
[10]我国商品有机肥和有机废弃物中重金属、养分和盐分状况[J]. 黄绍文,唐继伟,李春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1)

硕士论文
[1]不同有机肥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高英杰.石河子大学 2013
[2]基于高丰度15N的肥料氮去向及利用率研究[D]. 左红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3]畜禽有机肥氮磷在红壤中的矿化、利用和环境风险研究[D]. 杨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4]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生理基础[D]. 吴光磊.山东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04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04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